谈筝论道第50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50期 

曹东扶大调曲子艺术特征

作者:冯彬彬

导读:冯彬彬



        曹东扶先生(我的外祖父)是20世纪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大调曲子表演艺术家。他不仅传承、发展了河南板头曲,而且也更好地传承、发展了河南大调曲子,成为“曹派大调曲子”的创始人。曹东扶擅长古筝、琵琶、三弦、扬琴、坠胡、软弓京胡等乐器的演奏,但他在大调曲子这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鲜为人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创立的“曹派大调曲子”已在河南广为传唱。建国后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几所高校教授古筝、琵琶、三弦,并使河南板头曲成为其授课的教材。然而,即使是在院校任教期间,他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大调曲子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将百分之七十的精力用于大调曲子的演唱,百分之三十的精力用于古筝演奏,却在古筝演奏上结了果。”可见,大调曲子的演唱,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他在长期的演奏、演唱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他在从教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因此,曹东扶先生在河南板头曲演奏、大调曲子演唱、创作(包括板头曲与大调曲子)、音乐美学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等诸多领域,构成了他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

        曹东扶大调曲子演唱中字、声、情、腔的抑扬顿挫,对板头曲的演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板头曲的风格既铿锵刚劲,又细腻缠绵,而板头曲的旋律极富歌唱性,筝、琵琶中的二度和三度滑音是歌唱性的典型体现,三弦的演奏更像人声的歌唱。可以说,曹东扶是用双手在多种民族乐器中“唱”出了板头曲。

        
        《曹东扶大调曲子艺术特征》已于2015年发表于《中国音乐》第三期,文章从曹东扶对大调曲子的继承和发展、板式特征、演唱特征、结构特征、腔词关系和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曹东扶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是陈陈相因、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演唱的需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他曾联合曲友们对大调曲子的曲牌、唱腔、伴奏音乐等,作进一步规范统一、加工创新,使曲调更为清新典雅,旋律起伏跌宕,演唱与伴奏错落有致,演唱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完美统一,面目一新。1948年春,他发起成立大调曲子研究社,为河南省培养了许多大调曲子演唱人才。1951年为宣传抗美援朝,曹东扶创编了《渔夫恨》、《王仁千喊城》、《历代帝王图》、《抗美援朝》等曲段,深入各乡义演。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他也从未间断对大调曲子的演唱和潜心研究,这一时期又创作了一些反映新时代的作品,如《沁园春·雪》、《六盘山》及《学雷锋》、《王大年摔神》、《姜秀芝之死》等曲目。

        曹东扶的演唱风格豪放、大气、别具一格,被称为“曹派大调”。他嗓音宽亮、高亢挺拔,吐字讲究,字、声、情、腔的处理皆围绕人物,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无不传神,独具大家风范。“三国”、“水浒”、“红楼”、“西厢”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把大调曲子中的板式称为“十六字诀”,即:黑(黑板)、红(红板)、抢(抢板)、垛(垛板)、顿(顿板)、留(留板)、锁(锁板)、撤(撤板)、抻(抻板)、掏(掏板)、连(连板)、闪(闪板)、撞(撞板)、叫(叫板)、飞(飞板)、过(过板)。他传承的大调曲子既有单曲体,如﹝马头﹞﹝垛子﹞﹝满江红﹞﹝劈破玉﹞等;也有套曲,如鼓子套曲、垛子套曲、越调套曲、马头套曲(也称马头镶边)和满江红套曲。

        大调曲子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是依声填词。而不同的唱词内容在运用同一首曲牌时,他便将词、曲进行适当的变化,他的大调曲子腔词关系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改变句头、腔词扩充、腔词紧缩、加帽型和搭尾型等。

        曹东扶大调曲子的美学价值,比如:内容上突出忠、孝、节、义的道德标准,以及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充分体现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他认为应该通过大调曲子的传唱,让人们在听唱故事中受到教育,传递正能量。

        曹东扶长女曹桂芳继承了父亲的琵琶演奏,次女曹桂芬继承了古筝演奏,她们也都很好地继承了大调曲子的演唱技艺。我是曹桂芳的女儿,我和姐姐冯娟娟、弟弟冯新原,自幼随姨母曹桂芬和母亲学习古筝和琵琶演奏。长大后,母亲和姨母又教我们学唱大调曲子。作为曹东扶的后代,我们继承了外祖父的事业。在我继承外祖父事业的过程中,对他在诸多领域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专著《曹东扶艺术研究》。

        在我研究大调曲子的过程中,母亲曹桂芳女士给我提供了大量的乐谱,她凭着多年来的记忆,将大调曲子的曲、词,一一记录、整理,熬过了多少个日夜,呕心沥血,终于将她掌握的大调曲子全都记录下来,并由姐、弟帮助整理,为我研究外祖父传承的大调曲子提供了第一手乐谱资料。母亲说她掌握的大调曲子只有外祖父传承的百分之二十。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冯光钰先生(他和外祖父在四川音乐学院曾是同事)也说,外祖父对板头曲和大调曲子所付出的精力是三、七之比。可见外祖父对大调曲子倾注了多大的心血和精力。冯光钰先生还告诉我说,外祖父会唱数以百计的大调曲牌。在四川音乐学院工作期间,他录下了外祖父所有的大调曲子,也记了唱词,准备作研究,但紧接着进入文革时期,大调曲子被视为毒草,所以录音带被消磁,乐谱被焚毁。现在只有母亲掌握的这部分大调曲子保留了下来,其他的都失传了。很遗憾无法了解外祖父传承大调曲子的全貌。


        

        冯彬彬: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古筝专业教学,曾兼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欣赏》等课程的教学。

        自幼随姨母曹桂芬女士习筝,作为曹东扶先生的嫡外孙女,较好继承了曹东扶所传河南板头曲风格,是河南筝派曹东扶古筝艺术的第三代传人。

        河南省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冯娟娟: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多次为中国国家领导人演出。2006年受美国基督教协会邀请,代表我国基督教协会赴美巡回演出56天150多场,并在亚特兰大为美国前总统卡特演出。校注出版了《曹东扶古筝曲100首》和《中州曹派琵琶曲60首》。

        冯新原:硕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曹派筝”第三代传人。长期从事古筝普及教育工作。


曲目欣赏:


大调曲子《风雨同舟》演唱:曹桂芳


《寒鹊争梅》演奏:曹桂芳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50期——曹东扶大调曲子艺术特征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