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苏畅老师全新CD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出版发行

《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详情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副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的CD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畅响筝团于2017年由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策划并组建。筝团成员平均年龄18岁,最小成员年龄11岁。成员多次斩获国内外重大奖项。畅响筝团的演出形式及乐曲丰富多样, 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 实现多元文化交融和跨界合作。筝团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古筝魅力,力图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筝以多种形式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该专辑系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出版项目。收录了古筝演奏家苏畅及畅响筝团成员演奏的14首曲目,包含了传统筝曲、现代筝曲、移植改编中外名曲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乐曲风格匠心独具。展示了其非凡的演奏才华,以及对多元化音乐的理解与诠释。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隶属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为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现任负责人为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帅教授。公司承央音优秀教师成果出版之重任,成功地打造了众多代表中国音乐界最高学术成就的音像作品。


自2022年始,北京环球音像开辟了版权代理、全球数字发行、艺术家经纪与多品牌运营等新的战略领域。


著名演奏家苏畅与北京环球音像决定在围绕音乐艺术作品产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其《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作为北京环球音像转型后推出的新专辑,备受瞩目!目前这张专辑已独家首发“腾讯音乐”平台,之后将上线全球各大音乐平台,敬请期待!



苏畅


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被中央电视台誉为 “光荣绽放·新十大古筝演奏家”之一;2019年首届 “关爱青年一年度人物”;2020未来之声创变者年度人物;2021亚洲新生代上榜人物;2021 “北京榜样” 提名奖;“畅·如是”艺术文化总监;畅响筝团艺术指导。


苏畅6岁习筝,跟随尹长平老师学习,1996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2002年 “龙音杯”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年获得美国Youtube交响乐独奏家比赛桂冠,并与著名指挥家MTT (Michael Tilson Thomas) 在悉尼歌剧院首演《航母》。她还曾入选“瑞士优秀青年计划”,在苏黎世演出谭盾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苏畅应邀在全国40多个城市地区巡演,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她的演奏受到国内外音乐家、评论家一致赞誉。


由她首演的经典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巴松错》《万壑松风》《冬虫夏草》《三字经》《将进酒》 等。由苏畅主演的微电影 《忘不了的爱》获得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优秀公益作品奖”。


苏畅的专辑《中山装》于2010年在美国发行。她编写的教材 《从零起步学古筝》经多次再版,销售过万册;古筝与诗词教程 《弹唱古诗词》《畅谈畅弹》得到界内好评。她还担任过重大音乐赛事的评委工作,如“纽约伊斯曼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比赛、中英首届国际比赛、“香港国际古筝比赛”、“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所教授的学生在重大比赛中屡获大奖。



在专辑发行后,北京环球音像特派员焦子怡与苏畅女士进行了交流,聊起了这张全新的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


“支声”是北京环球音像旗下艺术品牌,包括音乐家专访、讲座、直播、视频等多个板块。


“支声”音乐家专访系列,力图从丰富活跃的基点出发与音乐家进行深度对话,用灵动的、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思想的火花,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探寻音乐家的艺术理念,发掘和记录音乐背后的故事。


畅响·畅想·唱响


“古筝演奏家苏畅专访”


北京环球音像:苏老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畅响筝团》这张专辑吧。


苏畅:这张《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和北京环球音像的支持,不仅保障了专辑的顺利发行,对畅响筝团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这张专辑是由我带领14名畅响筝团成员共同完成的,也特别感谢众多支持我们的作曲家们。演奏者和优秀的作品之间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我们无比珍惜这个“如鱼得水”的机会。


这张专辑的封面设计,我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生黎俊麟的作品,作为整张专辑的封面,将古筝赋予了传统艺术美感,以青绿山水的元素将重叠的群山与祥云交相呼应,体现了一种无畏的气魄和勇攀高峰的精神。此外,通过这张专辑的录制,我更希望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博爱的精神,认真的做事态度,进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北京环球音像:可以向大家再介绍一下“畅响筝团”这个团体吗?


苏畅:畅响筝团成立于2017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及附中我的古筝学生组成。关于筝团的名字,与我本人有很大关联,来源于我名字中的“畅”字;“畅响”,寓意为“畅想、唱响”,希望学生们能够尽情地畅响青春,畅响国乐,畅响世界,畅响未来。


畅响筝团在央视录制节目《风华国乐》


北京环球音像:畅响筝团的成员由平均年龄18岁的青少年组成,这体现了您的什么理念?


苏畅:“那时弦动,此时心动,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希望这张专辑能定格畅响筝团始终不变的“少年心”,这将会映照学生们一生的光彩。做难事必有所得,我和学生们参与并见证了专辑完成的全过程,和她们共同成长,我也体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成就感。


北宋画家王希孟,他的中国艺术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目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完成这幅作品时,王希孟只有18岁。《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向全世界展现了18岁的王希孟举世无双的才华。专辑封面的选用,也是致敬同是“少年人”的王希孟。录制专辑的每一位学生,虽然和王希孟相隔千年,但他们追求艺术的精神是相同的。我期待学生们通过艺术之路的漫漫求索,带领更多喜爱音乐的人遍览沿途风景,最终抵达艺术的高峰。


畅响筝团参加中缅建交70周年活动,在缅甸大使馆合影


北京环球音像:专辑配册中还有很多插画,它们对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苏畅:专辑中的插画的确是一个亮点。其中一些插画来自我的古筝学生张歌窈,她除了喜欢古筝,还喜欢画画,画画使她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和画面感。另外一些插画来自一位自闭症患者峰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作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他从未专业学习过绘画,他对艺术的独特审美和大胆创意与我产生了极大共鸣,生活为他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另一扇窗。于是在征得他同意后,我将他的画作收录在专辑中,希望他的经历能够激励更多有梦想的孩子。


北京环球音像:这些插画也呼应了专辑的深层主题吧?


苏畅:是的,在专辑策划阶段,我和学生们讨论后认为,这张专辑不仅要呈现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要体现大爱。我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自我迅速成长的阶段,胸中有世界,心中有他人。畅响筝团在参加公益演出和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在传递爱的过程中,我们也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艺术营养,很欣慰,能够带着孩子们感召爱,并传播爱,相信这张被赋予爱的专辑可以引发大家的共鸣,唤起大家的博爱。



北京环球音像:这张专辑收录的曲目风格多样,您当时是如何选择的呢?


苏畅:专辑的策划理念是兼收并蓄,在有限的曲目中尽可能地体现出古筝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古筝的技术,寻求与欣赏者的共鸣,让更多人喜爱古筝。我一直认为,民乐是青春的、主流的、时尚的,只有这样,民乐才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流传至今。


苏畅在美国巡演古筝协奏曲《中山装》


北京环球音像:您提到畅响筝团目前在做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实现多元文化交融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具体说说吗?


苏畅:筝,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族音乐,展现的是深入民族内心的哲学美、信仰美。我相信民族音乐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华夏文化复兴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古筝逐渐被全球音乐文化圈接纳,在传承经典、打磨古韵的同时,古筝作品的创新化、现代化成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必然趋势。在大型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独奏等领域,作曲家和演奏者都致力于为古筝开发更多的音效,并在演奏技术上提升和创新。我们可以从取之不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华,将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观众赠予苏畅其描绘苏老师演出的画作


北京环球音像:那么,当演奏技术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该如何追求音乐的更高境界?


苏畅: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正是奠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而艺术之美是人类共同的宝藏,从完整演奏,再到完美演奏,是向美好不断发出挑战,并进行锲而不舍追求的过程,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动力。每一位古筝学生,都要对基本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以达到技术的“得心应手”,同时更应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用心观察,体味生活,增长阅历。



北京环球音像:能分享一下您个人的教学理念吗?


苏畅:因材施教,身正为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付出,学生成长,学生成长,老师欣赏,我很开心自己一直沉浸在这样快乐的循环中。我经常形容,每一个学生好比一朵花,他们的花期不同,但终究会有绽放的时刻,舞台好比为花朵提供养分的土壤,滋养着学生们不断成长,作为老师,不但要为学生们提供土壤,还要为土壤不断施肥。我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我要呵护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栋梁。


学习音乐,传授古筝艺术,将是我投入终身的事业。我始终进行着各派古筝演奏技术的学习钻研,请教各流派的前辈专家;同时对音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周边学科进行研究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我的教学工作。今后我会将自己这些年来在演出和教学中的新发现、积累下来的新体会和经验整理成理论体系,让更多的读者和学生受益。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在革命老区延安的讲座


北京环球音像:在启发、培养学生创作兴趣这方面,苏老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苏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直是学生尊敬师长的宗旨,而在我看来,却是对于如何做好一位老师的规范要求。作为老师,要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孩子、关爱孩子,给予孩子美的滋养,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为他们铺好前行的路。虽然我主要负责的是古筝演奏专业课程的教学,但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我也很重视培养学生正直的为人和处世态度,友善沟通,爱心付出和对美感的认知力。这些“向内生长”的要素是未来的古筝演奏者们最坚实的成长基础。在这部专辑中,我的学生陈佩欣、张雨轩同学都贡献了自己的小创作,这是令我无比欣慰的。我在平日里十分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我的鼓励下,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也收获了乐趣,我们欢迎并接受来自各方的指正和批评,这都会帮助我们继续改进。



北京环球音像:我关注到您的微博,看到您有在坚持做公益活动,请问在此过程中您有什么心得体会?


苏畅:很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于抑郁症、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等疾病有相应的疗愈作用。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能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娱乐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播放,让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我一直希望能加入其中。


多年来,我坚持优先安排公益活动和演出的原则,我关注需要关爱的人群,加入公益组织,为他们演出,捐赠专辑。我参演了关注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微电影《忘不了的爱》,担任了关爱抑郁症病群体组织“繁花”公益的形象大使和理事,带领学生共同参加健康中国高峰论坛等大型公益演出。我发觉,当美和爱向这些群体走去的时候,最终会推动他们向我们走来。社会上需要关爱的人很多,如果他们一时找不到我们,那我们就积极靠近他们。


在我看来,音乐是一种我能够驾驭的流动能量。这种能量虽小,但我仍希望将其分享给更多人,用所学所感报恩生活,回馈社会。



北京环球音像:我看到您经常在网上分享书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您觉得在音乐和生活中,坚持阅读为您带来了哪些益处?


苏畅:《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里面有一篇《论读书》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苏辙有一首古诗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意思是:现在读书不解没关系,以后遇到事就能想起来。即使读过的书都忘了,时间长了,也会沉淀为你的素养。如果没时间出去走走,那读书绝对是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如果经常可以出去走走,路上还有空闲读读书,简直是无上欢心。阅读对于古筝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积累和陶冶情操的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对曲谱的熟悉过程称为读谱,写文章时对文献的阅读称为查阅,这都是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则:读万卷书,弹万卷谱,行万里路,实乃妙哉!



北京环球音像:您怎么理解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如何在浮躁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静享音乐”?


苏畅:对我来说,音乐就是生活,音乐是生活以旋律的方式进行的表达。在浮躁的碎片化信息时代,音乐像是一方净土,让人始终具备放松、思考、感伤、欢喜的能力。作为古筝演奏者,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演奏中,让琴声引发听众的共鸣,激发听众的想象,唤起听众的喜爱,尽可能带给听众优美的视听享受。欣赏一首作品是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的情感空间,我希望在浮躁的环境中,能让更多人随我一起“静享音乐”。如果能通过一曲古筝,找到情感共鸣,对演奏者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专访整理完成于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采访/撰稿:焦子怡


苏畅全新CD专辑《畅响筝团·古筝重奏专辑》已上线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微店,欢迎大家长按二维码跳转选购!

(新闻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