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音乐的传统思维中,把平衡、对称之美视为艺术追求之目标,因此“八板体”乐曲应运而生。“八板体”乐曲都由八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八拍,有时在第五句多出四拍,在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里,以此体例写成的器乐作品俯拾皆是。如河南筝曲中的板头曲、山东筝曲中的琴书曲牌、潮州音乐中“弦诗乐”、客家音乐中的大套乐曲以及其他乐种的乐曲里都存有大量“八板体”的体例。它的“母体”在我国广为人知,人们习惯称这首乐曲为《八板》或《老八板》;不过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内蒙就被称作《八音》或《八谱》,广东、广西等地叫做《十六板》。根据这个“母体”派生的各种风格、不同类型的乐曲,由于加花程度和节奏处理的不同,又形成相对独立的多种变体,并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字,比如江南丝竹的《中花六板》、《快花六》,筝曲里的《寒鸭戏水》、《出水莲》、《高山流水》等等,也有的乐曲干脆就叫《天下同》;我们将要学习的,正是这样一首作品。
这首作品在结构上不再深入分析,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八板体”结构的山东琴书前奏曲。这首作品应该关注的是它独具特色的用指构思。首先是“连托”、“连勾”的运用,虽然我们在此前已经有所接触,但两种手法在整首作品里能有如此重的比例,还是较为罕见的。从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地方筝曲中,可以说这首乐曲把“连托”、“连勾”发挥到了极致。其次“托劈”的巧妙使用,也为乐曲增色不少,这首作品里绝大部分十六分音符都是由“托劈”奏出的,听起来干脆利落,犹如珠落玉盘,比如:第六行的第5、6小节,第七行的l、2、3小节。如此节省的用指,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此曲运指多么精巧,多么简练,真有“大兴小附,重发轻随”之妙!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