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曼琴

详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简介

赵曼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学院客席教授、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1953年 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上庄乡王大桥村赵庄;

1957年 河南省文化局幼儿园;

1958年 郑州市工人新村小学上学;

1962年 新野县海员学校上学;

1965年 新野县民中上学;

1966年 因父亲受迫害而受牵连下乡务农;

1968年 大队宣传队作曲、教唱、演奏;

1972年 新野县文工团;

1976年 河南省曲艺团;

1980年 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歌剧团;

1982年 河南省木偶曲艺团;

1984年 河南省豫剧二团;

1987年 河南省曲艺木偶团;

1991年 河南省歌舞剧院;

 

赵曼琴艺术成就简介


关于近现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三次革命

   

古筝自见诸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古筝的演奏技法却发展缓慢。在汉代以前,古筝是用较长的拨子弹奏的,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均把用这种演奏技法演奏古筝均叫做“弹筝”。由于用拨子弹奏,指法自然简单,故演奏技法只有“大兴小附、重拨轻随(大指与中指进行“托勾”的技巧)”,“无要妙之音、变羽之转(没有变化按音)”。至唐代,琵琶演奏家裴神符放弃了用拨子弹琵琶的方式(时称“弹琵琶”),改用自己的手指和指甲弹奏琵琶,将之叫做“搊(chou)琵琶”。由于手指弹奏指法变化多端,表现力强,故有人在演奏古筝时也放弃拨子,用自己的手指甲弹奏古筝,并将之叫做“搊筝”(今人叫做“抓筝”),从而丰富了演奏技法,增强了表现力,使古筝得到广泛的普及,出现了“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的盛况。

   

宋代以后,由于内乱外患,古筝流落到青楼勾栏,弹筝人地位低下,演奏技法发展比较缓慢。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古筝虽然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等几个主要流派,但在演奏技法方面,除了左手的按滑揉弦技巧比较丰富外,右手的弹奏技巧只有“连弹”“花指”“四点”(勾托抹托)是最难的指法,河南、山东流派虽有“摇指”,但其长度多不超过一拍,甚至只是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刮奏也只是偶而使用,没有连续的刮奏乐段甚至乐句。古筝曲的内容一般都是各流派所在地区的曲艺、戏曲唱腔音乐。

   

第一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沈阳音乐学院的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虽然在古代记载中已有双手弹筝的描述,近代也有演奏家偶尔使用左手拨奏单音,但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是在其不知道古代有双手弹筝、并且双手弹筝已经失传的情况下开创的。在他的代表作品《庆丰年》中,不仅大量使用了双手弹筝技术,还出现了和弦、琶音、刮奏、模仿击鼓声等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的古筝的演奏技巧,扩张了古筝的表现力。在1956年全国音乐周会演时,在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此后,他所教授的在中央极各地方专业团体工作的学生及再传弟子纷纷运用双手弹筝技术编写筝曲,编创了大量的作品,如:《瑶族舞曲》《春到田间》《春到拉萨》《大渡河》《盼红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双手弹筝技术随后也被同代的演奏家们采用,如:《闹元宵》《幸福渠》等。

   

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技法,不仅扩展了古筝的表现力,改变了古筝右手司弹、左手司按的传统弹奏模式,而且改变了过去的古筝只演奏地方曲艺、戏曲曲牌音乐的单一模式,带来了筝曲创作的春天。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演奏家、作曲家在创作筝曲时,都要写作一些采用双手演奏的段落,甚至全曲的大部分都采用双手演奏。

   

第二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王巽之先生借鉴了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开创了长摇、扫摇、快四点等新的演奏手法,并系统地开发了表达不同意境、效果的各种刮奏技巧,借鉴古琴手法采用双八度的双托大撮加上滑音技巧等,大大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弥补了古筝缠绵有余、激烈不足的缺点,为古筝营造气势宏大、场面激烈的音乐场景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法形成于50年代,推出于60年代,而在全国普及则是在70年代。这些演奏技法在他改编的作品《四和如意》《将军令》《林冲夜奔》《高山流水》《月儿高》《海青拿鹅》等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在其学生、女儿王昌元的作品《战台风》中得到了极至的发挥,并通过《战台风》的传播影响全国。此后,他的学生和作曲家们运用这些技法创作了大量的筝曲,如:《东海渔歌》《草原小姐妹》《幸福渠水到俺村》《雪山春晓》《钢水奔流》《银河碧波》《洞庭新歌》等。

   

王巽之的技法革新不仅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丰富了筝曲写作手法,而且基本统一了各传统筝派的指甲戴法,使原来用真甲弹奏和将假甲戴在指背一侧弹奏的各流派继承者们,纷纷改为将假甲戴在指肚一侧进行弹奏。甚至使北派的名指扎桩摇法也被迫改为小指扎桩摇法。

   

第三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河南的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该技法不仅仅是几种新的演奏手法,而是由几十种基本指序和许多种变体指序包括轮指、弹轮、弹摇所构成的一个技法体系。该技法改变了过去的只用三个手指对称弹奏的单一样式,采用四个手指进行顺序、循环弹奏,使古筝的指法组合形式呈几何数的增长,扩大了古筝的演奏领域,并且通过手指运动规律、演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使古筝能够自由地演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其代表作品有《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山丹丹颂》《晚会》《霍拉舞曲》等。由于赵曼琴没有在音乐学院教学,缺少推广其新技法的平台,因此快速指序技法虽然形成于70年代初期,并在1975年起开始向北京音乐界介绍,1978年起《井冈山上太阳红》被列入中央音乐学院大学教材、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0年赵曼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但经十余年时间,仍无条件通过出唱片、录像等权威方式在全国传播。1986年,赵曼琴携其高徒王中山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赵曼琴的论文《对称与惯性》和王中山演奏的《打虎上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使国内外古筝界专家学者第一次近距离地认识了快速指序技法。此后,随着几届快速指序训练班的举办,随着王中山的演奏足迹,随着赵曼琴的作品和演奏家、作曲家们运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作品如《彝族舞曲》《春到湘江》《茉莉芬芳》《临安遗恨》《幻想曲》《西域随想》《溟山》等被相继列为考级和比赛指定曲目,快速指序技法逐渐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

   

赵曼琴创立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彻底解决了古筝不能单手演奏快速旋律尤其是七声音阶快速旋律的缺陷,不仅为古筝摆脱在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地位、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古筝的指法科学化、演奏方法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快速指序技法的普及,古筝界逐渐采用了双手戴八个假甲弹奏的方式,无扎桩的摇指方式也正逐步替代扎桩摇的方式。

 

一、赵曼琴在古筝艺术发展方面的成就


(一)快速指序技法体系


1、突破了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将仅右手戴三个假甲弹奏发展为双手戴八个假甲、十个手指弹奏;

2、创立了一个在指法组合的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指法总和的宏大的指法体系,极大地丰富、扩展了古筝的表现力。解决了古筝不能演奏快速旋律的千年难题,使古筝能够单手演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改变了古筝在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地位,为古筝进入民族乐队的常规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运用快速指序技法创编了一批古筝作品,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实践将快速演奏变为现实的音响。

4、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快速指序技法演奏人才,不少人已成为各级音乐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


1986年,赵曼琴带着其弟子王中山参加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其论文《对称与惯性》和王中演奏的赵曼琴的作品《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轰动了学术交流会,快速指序技法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古筝艺术的“第三次革命”和“划时代的贡献”。


(二)赵曼琴开创的其它演奏技巧


1、弹摇:首次用于自己创作的筝曲作品《绣金匾随想曲》;

2、快拨:首次运用于自己创作的筝曲作品《绣金匾随想曲》以及《打虎上山》;

3、和弦长音:首次运用于自己创作的筝曲作品《打虎上山》;

4、双弦过渡滑音:首次运用于自己创作的筝曲作品《绣金匾随想》、《黄河魂》;

5、1/3、1/4、1/5泛音:首次运用于自己创作的筝曲作品《黄河魂》;

6、轮指、弹轮:首次运用于王中山的创作筝曲《彝族舞曲》;

7、四声部的作曲和演奏方法,首次运用于《绣金随匾想曲》;

8、三对二技巧:首次运用于《绣金随匾想曲》;

9、自由三对二技巧:首次运用于《黄河魂》;

10、连抹连勾技巧:首次运用于自己改编的筝曲《晚会》;

11、连抹连勾连打技巧:首次运用于自己改编的筝曲《梁祝》;

12、在创作古筝合奏作品时,采用主调、上属调、重上属调(或下属调)的定弦方法,使古筝乐队能够演奏丰富的和弦,并进行近关系调的转调,丰富了古筝合奏的艺术表现力。

 

(三)赵曼琴的筝曲创作


1、独奏曲创作及入选全国古筝考级曲目、获奖曲目


(1)入选全国古筝考级曲目的独奏作品

《晚会》:中央音乐学院演奏文凭级(第10级)曲目;

《绣金匾随想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级第10级曲目;

《打虎上山》:上海音协古筝学会古筝考级第10级曲目;

《井冈山上太阳红》:中央音乐学院古筝考级第9级曲目;

                                中国音乐学院古筝考级第9级曲目;

                                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考级第8级曲目;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级第8级曲目;


(2)获奖的独奏曲作品

《绣金匾随想曲》:1983年获河南省民族器乐评奖一等奖;

《井冈山上太阳红》:1983年获河南省民族器乐评奖一等奖;

《望月》:1983年获河南省民族器乐评奖一等奖,1984年获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鼓励奖;

《黄河魂》:1991年获文化部、广电部、中国音协第二届“群星奖”大奖;

《豫之韵》(《河南风》):2010年在文化部第15届“群星奖”大赛获“群星奖大奖;

 

(3)在音乐会公演的未发表作品

《山丹丹颂》:在香港、郑州举办的“赵曼琴筝作品、王中山筝独奏音乐会”演出;

《霍拉舞曲》:曾参加中国古筝第二届学术交流会是交流演奏;

《故乡情》:曾在香港、郑州举办的“赵曼琴筝作品、王中山筝独奏音乐会”演出;

《樱花》:曾在河南省电视台录像播出;

 

2、创编的古筝合奏曲


《双叠翠》、《水韵沙田》、《花好月圆》、《但愿人长久》、《少年强中国强》、《战台风》、《歌曲联奏》、《红红火火过大年》等,曾应邀在全国水上民歌赛开幕式和闭幕式演出、在河南省电视台、郑州市电视台录制播出。

 

(四)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1、发表学术论文


《筝史浅析》1981年在最权威学术期刊《音乐研究》第四期发表;《对称与惯性》1986年在《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筝学探讨》发表;《论打击乐在南阳曲剧中的应用》1982年在《戏曲艺术》发表;《当前影响筝艺发展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论文集》发表;《古筝演奏力学中的演奏力学问题——与何宝泉先生商榷》2006年发表于《秦筝》第1期;《繁荣表象下的古筝艺术危机》2008年在北京国际古筝艺术节高层论坛发表;《叩问中国民间音乐之律》2010年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陕西筝乐演奏音律探微》发表于2010年1、2期、2011年第1期;《律学新说》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出版专著


《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上下册)2002年在中国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赵曼琴教学筝谱》2004年在同心出版社出版;《古筝基础技巧练习之道》(上中下三册、与赵冠华合作);2012年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古筝快速指序练习之道》(上下两册、与赵冠华合作);2012年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3、未出版专著


《五线谱视唱速成》1981年手稿;《古筝弹奏法》1986年油印;《古筝实用教程》第一册1989年印刷;《古筝实用教程》第二册1990年印刷;


(五)古筝演奏理论与教学理论建设方面的贡献


1、将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古筝教学。

2、将运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古筝教学。

3、将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古筝教学。

4、将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古筝教学。

5、将音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赵曼琴律”运用于古筝教学。

6、将美学、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演奏、教学理论建设。

7、首次提出弹弦形式及其运用规律,如:双贴弦、双离弦、贴后离、离后贴等

8、首次对古筝演奏的基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与规范。

如:(1)休息位、功能位、触弦位);(2)弹奏距离;(3)弹奏角度(额状角与矢状角);(4)弹奏方向(弦平面与水平面);(5)弹奏路线(矢状圆);(6)运指方法;(7)弹弦点(音色的控制);(8)接触面(音质的控制);9、重心位置等。

9、首次对古筝的演奏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与规范,

如:(1)主动弹奏;(3)被动弹奏;(3)肌力弹奏;(4)重力弹奏;(5)单关节弹奏;(6)多关节弹奏;(7)远固定弹奏;(8)近固定弹奏;(9)下支撑弹奏;(10)上支撑弹奏;(11)戗茬弹奏;(12)顺茬弹奏;(13)纵向反弹弹奏;(14)横向反弹弹奏;(15)正支点弹奏;(16)倒支点弹奏;(17)中支点弹奏等。

10、首次对乐理和物理学所定义的“音色”(复数形式)进行重新定义。

如:(1)“音色”(单数性质:弦振动产生的音色;复数性质的:整个拨弦过程产生的所有音色);(2)“音质”(拨弦过程产生的除了弦振动以外的所有音色)。

11、首次对扎桩弹奏的演奏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包括扎桩的手形、扎桩的重心、扎桩的弹奏方法、扎桩的移动及其规律等。

12、首次对左手各种按滑点揉技巧的手形、按弦方向、生理运动方法、按音步骤、双按、按弦动作与右手弹奏运动、与身体运动的协调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和规范。

13、首次提出“实音记谱法”,并对古筝的指法符号进行了系统的简化、增补和规范。

14、首次提出了“演奏解剖学”概念,并根据演奏运动的需要对国内外解剖学理论著作中缺少的肌肉、运动方位、运动方位名称等进行了增补和修正。如:“拇指掌侧骨间肌”;此外,增添了以往解剖学著作中所没有的一些有关运动方位名称的概念。如: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与外展;(1)桡偏屈;(2)尺偏伸;(3)尺偏屈;(4)桡偏伸;(5)屈后伸;(6)伸后屈等。

 

(六)应邀在国内外音乐艺术院校讲学


1980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

1992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

2004年应邀在西安音乐学院讲学

2010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

2010年应邀在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

2011年应邀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

2013年应邀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学

2015年应邀在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讲学

2015年应邀在广西艺术学院讲学

2017年应邀在昆明医科大学讲学

2019年应邀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讲学

2019年应邀赴澳大利亚国立音乐学院讲学

   

此外,还应邀在南阳、济南、泰安、乌鲁木齐、南宁、桂林、钦州、北京、合肥、南昌、西安等地举办大型古筝讲座。


(七)首开全国古筝大师班先河


自1992年举办全国第一个古筝大师班以来,先后面向国内外音乐艺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古筝师生举办了级60多期各种类型的大师班,为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海内外古筝师生两千多人次进行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其中不少学员已成为国内外音乐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


(八)赵曼琴的古筝教学成果


1、嫡传弟子:

王小丽:洛阳群艺馆副研究馆员

樊艺凤: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导

王中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

王  建:河南省曲剧团一级演奏员

宋晓红: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姚宁馨: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

刘  颖:当代十大青年演奏家

 

2、教过的学生和历届大师班的学员

李  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

黄好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罗小慈:上海民族乐团团长

王  蔚: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导

高  亮: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硕导

李庆丰:安徽师范学院教授、硕导

张  彤: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硕导

陈灵芝;贵州师范学院教授、硕导

陈蔚旻: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导

刘巧君:河北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

孙  卓:陕西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

亚  茹: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王岚岚: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孟史娜:河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马  欢: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导

郁茜茜: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

王小平:扬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

毛  婕:南阳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导

郎娟娟: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

秦小宁:柳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

毛  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等


(九)全国古筝大普及教育的先驱者


1、发起成立中州古筝学会

在上世纪80年代,省会郑州经常出现不知筝为何物的人和事。为了弘扬古筝艺术,我在省音乐家协会领导下,发起、组织、成立了河南省中州古筝学会并当选为会长,拉开了发展和繁荣河南的古筝事业的序幕。


2、首开全国大集体班普及教育之先河

从1987年起,我开始在河南进行古筝普及教育的拓荒工作。通过在各个小学开办古筝欣赏会来宣传、介绍古筝艺术,并以每月10元的低学费,办起了多个古筝集体班。为了使古筝普及教育能够广泛开展,坚持不上单独课,以摸索集体班上课的经验、编写集体班上课的教材,为以后的大普及做好准备。经过一年多时间,学筝的学生就达到近二百人,点燃了全国古筝大普及、大繁荣前夜的星星之火。


3、创办全国第一所古筝艺术学校

为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古筝艺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经国家教育部门注册成立的古筝教学机构“河南省中国古筝艺术院”(后为了增加名人效应,改名为“赵曼琴古筝艺术专修院”),并由我和我所教授的考上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王中山、樊艺凤、宋晓红、杨鹏娟、宋晓、张丹、王晓红等及集体班的学生80多人举行了河南首场古筝音乐会——河南省中国古筝艺术院成立首演音乐会“赵曼琴学生演奏会”。民革中央、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领导为音乐会题了辞。省电视台对音乐会进行了录像播出。


4、举办古筝音乐会

先后与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电视台等部门在,郑州、北京联合举办了《建院一周年音古筝乐会》、《海峡两岸古筝音乐会》、《古筝音乐周》、《王中山古筝音乐会》、《史文倩姚宁馨古筝音乐会》、《徐妍古筝音乐会》、《建院七周年音乐会》、《赵曼琴筝作品王中山筝独奏音乐会》、《建院23周年音乐会》等几十场古筝音乐会;


5、组织举办大型古筝表演节目

曾组织120人古筝表演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和“中国首届象棋节开幕式”演出;组织200人大型古筝弹唱《少年强中国强》参加河南电视台六一晚会和河南电视台春节晚会等;组织300人大型古筝表演节目参加郑州国际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尤其是组织400人的大型古筝表演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1995年春晚十五晚会演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先后在郑州、洛阳、开封、新郑、荥阳、河南油田、南阳、海口进行古筝的普及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古筝人材,为后来的古筝大普及储备了大量的师资力量。今天在河南各地的大学和业余培训机构任教的很多教师都是来自当年业余古筝班的学员。

古筝艺术院的成立后,全国很多省市的古筝老师都争相效仿,纷纷成立培训机构,最终形成了风靡全国的古筝学习热潮。

 

二、赵曼琴在律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律制是音乐的度量衡。当前常用的律制有:12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其他还有7平均律、24平均律、12不平均律等)。


赵曼琴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现,人类歌唱的音律与古今中外的任何律制都不和谐,也就是说任何律制都不符合人类音乐听觉的审美需求。为此,他先后深入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团体,对河南曲剧、豫剧、陕西秦腔、广东粤剧、福建南音、海南琼剧、广西桂剧等戏曲音乐的音律进行采样测音,获得了大量的视频证据,通过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学术成果的正确性。


为了解决音乐的不和谐现象,赵曼琴提出了一种新的音律体系——赵曼琴律。这个新的律制是根据代表着人类音乐听觉的审美选择规律总结出来的,不像过去的律制那样一个八度内只有七个音,而是有几十个音,每一级音都有着不同的音高。在音乐实践中,随着旋律上行、下行及音值、速度的变化,不同的音级必须依据人类音乐听觉的审美选择规律去选择最适合的高度进行过渡。


赵曼琴律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目前人类音乐中演奏与演唱不和谐的问题,它可以在下述行业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引发平均律乐器的重大变革

平均律是各种律制中最难听的律制,运用赵曼琴律可以推动电子乐器(如电子琴、迷笛、电钢琴等)、键盘乐器(如钢琴、风琴等)的重大改革,使这些在音律上不好听的平均律乐器变得好听、甚至超过其他律制的乐器。从而推动这种世界性的平均律乐器的更新换代,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引发音乐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改革

目前音乐种植业、音乐养殖业已经成为各国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运用赵曼琴律制作的和谐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养殖产品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并通过出口用于音乐种植、音乐养殖的音乐专利产品,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促进音乐心理治疗业、音乐养生业发展

    同辐射、噪音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样,不和谐的音乐也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近几十年音乐心理治疗业风靡全球(中央音乐学院早已开设音乐心理治疗专业)。而过去用于治疗的音乐都是不和谐音乐,如果运用赵曼琴律演奏、制作的音乐会进行音乐心理治疗,会产生比过去用于音乐心理治疗的音乐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健康的正常人常听运用赵曼琴律演奏、制作的音乐,可以避免不和谐音乐对人的健康的不利影响,对人的健康、生命状况产生正能量的影响,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四)为音乐教育理论注入新的内容


 (略)


三、在视唱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略)

 

四、在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略)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