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贤先生,1907-1971,潮州人。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曾在沈阳音乐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任教,在高等音乐院校传教古筝、琵琶和潮州音乐。苏文贤在潮州音乐界享有盛名。他以演奏琵琶、古筝出名,被潮州音乐界称为“琵琶苏”。这是一种非常尊贵的称呼,即对其器乐演奏技巧高精的推崇。
苏文贤,出身于贫寒人家,生活艰苦,他念了几年书,为生活所逼而停学。为了生计,他到城里的金银首饰店当学徒,后又只身远渡重洋到泰国曼谷谋生。只因他在家乡有点制作金银首饰的工艺基础,到泰国后经友人介绍,便到一家由谢少圃(土名番仔)开办的金银首饰店当工人,制作首饰赚点工钱以糊口度生。首饰店的老板谢少圃喜欢潮州音乐,曾师从潮州音乐一代宗师洪沛臣学弹琵琶。苏文贤在店中打工,经常听到谢少圃练弹琵琶,感到十分悦耳动听,慢慢地培养起了对潮州音乐的兴趣。日久生情,苏文贤后便跟着谢少圃学习弹琵琶。苏文贤对潮州音乐有着天生的一股灵性,他天资聪敏,容易上道,一经先生指导,兼之自己勤学勤练,故而技艺大有长进。在泰国期间,苏文贤时而回潮州,寻找名师,深造技艺。他曾跟洪沛臣先生的嫡传弟子王泽如(当时潮州音乐界称为琵琶王)再学琵琶,尽得王泽如真传。再跟潮州古筝名家郑祝三(也是洪沛臣弟子,与王泽如是师兄弟)学习古筝。苏文贤得到名师传教,加上自身兼有的音乐天赋,勤学苦练,在当时的潮州音乐界崭露头角,渐渐地有了一定的名气。
潮州城是潮州音乐的发祥地,人文荟萃,音乐气氛浓烈。乐社弦间林立,音乐界名家云集。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资源,深深地吸引着爱乐如命的苏文贤。1933年,苏文贤自泰国回到潮州,因眷恋热爱潮州音乐,他自此再没有回泰国。他在城中一家金银修饰店当工人。工余之时,他经常与城中的音乐好友合奏潮州弦诗,浸润于音乐的海洋中,真是如鱼得水。苏文贤经常与当时的二弦名家蔡戊子、三弦名家林云波等一批音乐俊彦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苏文贤不断充实自己的演奏技艺。后来,他通晓潮州音乐多种乐器的演奏,成为潮州音乐界的佼佼者,并被乐界誉为“琵琶苏”,为他的音乐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文贤和蔡戊子、林云波都成为潮州音乐界的艺术精英,著名音乐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潮州音乐的发展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为适应广泛的文化交流和频繁的音乐艺术活动,人民政府有组织地将音乐艺术人才集中起来,对潮州音乐作更加系统的发掘、整理、演奏,便利国内各地音乐界专家学者到潮州进行音乐采风。1953年由潮州民间音乐家林云波先生发起成立了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苏文任音乐创作组长。从事潮州音乐的收集、整理、演奏,并参加本地的音乐活动及各级政府举办的音乐艺术汇演、比赛等工作。潮州音乐研究组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苏文贤任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创作组长期间,在参加粤东区、广东省、中南区以至到北京的全国音乐艺术汇演中,他经常参加研究、创编及演奏节目。最有影响的是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由潮州民间音乐团选派林云波、苏文贤、周才、傅振尧与汕头潮乐改进会两市音乐艺人组成潮州音乐演奏队,参加国家级的音乐盛会,演奏潮州大锣鼓《庆丰收》、弦诗乐《狮子戏球》、唢呐曲《粉蝶采花》、弦诗活五调《柳青娘》。他们采用潮州民间弦诗小曲,牌子曲,配以轻松活泼的锣鼓点创编而成。乐曲内容表现了翻身农民当家作主、勤劳耕作、风调雨顺、喜获丰收、欢庆丰年的热闹场面。该曲的创作很适合当时国家一派繁荣升平,国泰民安的新景象,具有表现新时代,新社会的音乐新作品。
演出时,优美悠扬的潮州音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潮州大锣鼓在北京擂响,轰动京华。潮州音乐演奏队还被选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央首长亲切接见他们并合影留念。周恩来总理赞扬潮州音乐演奏队的精彩表演,使他们深受鼓舞。潮州音乐演奏队的获奖为潮州音乐赢得了荣誉,为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载誉归来的潮州音乐演奏队后被派到上海及华东地区各主要城市作巡回演出。曾听演奏队员之一、笔者老师林云波先生讲述,他们一行在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演出中,演奏队高超的演奏技艺,引起了民众的轰动,盛况空前,好评如潮。1956年9月2日,上海市《解放日报》发表了谷苇撰写的文章“此音南国来”。上海有着大批的潮州人,观赏潮州音乐演奏队演出的潮人,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火爆。潮州音乐的浓浓乡音,更使身居异乡的潮州人,听到了久违的乡音,更感到乡音感人,乡情亲切,乡情连结乡音,来自家乡的潮州音乐演奏队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给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巡回演出,潮州音乐在全国各地更加广泛流传。(吴兆明)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