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讲“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使用矛、锤、弓、剑等十八般兵器的本领。而东莞樟木头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李珍也有“十八般武艺”。不过他的“武艺”却是能熟练玩转竹笛、二胡、大提琴、手风琴、古筝、陶笛、巴乌、埙、小闷笛、排箫、笛哩吐等近20种中外乐器。在只读过三年私塾的李珍的熏陶下,现在老人家里个个都是音乐“高手”,就连正读小学的9岁孙女也都过了钢琴十级,俨然一个音乐大家族。
李珍在演奏古筝
掏空向日葵杆做笛子
李珍是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祖籍山西,退休后一直住在樟木头,如今已近80岁高龄。
说起自己与音乐的渊源,李珍笑道,7岁放羊时,他与比他小1岁的本家叔叔一起学音乐,当时没有乐器,两人就异想天开地把向日葵杆掏空自己动手做笛子吹。“我们还捡过日本人丢弃的空罐头筒,把空罐头筒蒙上羊皮当二胡拉呢!”
李老说,当时他跟着大人瞎哼唱的歌曲有《五哥放羊》、《十对花》、《挂红灯》。“没人教,只好自己做乐器,自己找音。放羊的时候,最大的享受就是用自己做的乐器找每首歌的音,每找对一个音就开心得很。”
花一月工资买小提琴
1951年,19岁的李珍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考取了乌蒙师范学校,毕业后做过几年小学校长。当时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18元托人从包头捎来一把北京产的小提琴,学校的同事们都说李珍是不是疯了。1959年,他又顺利考取内蒙古师范学院音乐系,当时因学校师资奇缺而留校任教。
在此期间,他用心琢磨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很快便掌握了近20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技巧。在诸种乐器中,李珍能以同一支笛子自由转换6个调式。所以,在寻常的演出中,别人需要根据不同的调式准备好几支笛子,而李珍却能一笛多用。近80岁的他能够连续吹奏三四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一口气能吹40多秒。
1992年李珍与小儿子南下广东经过樟木头时,看到车窗户外满眼绿色,父子俩提着行李鬼使神差地在樟木头下了车,没想到这一住就是20年。目前,李珍在居住的樟木头帝豪花园里,与十几个爱好音乐的业主组成了乐靓湾乐队。如今,李珍几乎每天都会和老伴带上乐器去樟木头南城广场,与好友们聚集演奏。
教街边流浪者吹笛子
“父亲每次看到街边有乞讨流浪的人在吹笛子或拉琴,他总是会忍不住要去纠正对方的错误发音和教他们怎么吹,教他们调乐器。”据小儿子李赫军称,平时父亲还是个热心人,经常会有好几个在街头行乞流浪的人带着乐器上门请教。
“这样或许可以能让这些行乞的人有一技之长吧。我也希望音乐带给人的快乐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李珍计划接下来学马头琴,这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等学会了,以后找个时间到蒙古草原上,边弹马头琴边跳舞边唱歌。说这话时,李珍眼里放着光,仿如自己又回到草原,正沉醉在自己的音乐王国里。
音乐之家 一大家子工作都与音乐有关
不仅李珍自己喜欢音乐,在他的熏陶下,一家人大都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大儿子李万军和小女儿李亿军均在一所师范学院音乐系当音乐老师;小儿子李赫军在樟木头开了一家琴行,目前已有四间分店;大女儿李千军曾是老家县文工团的成员;大外孙女郭婷在北京一音乐制作公司任编导;小外孙女赛娜(蒙古族)现就读于湖北师范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小孙女李欣刚满9岁,在樟木头中心小学上五年级,目前也已过了钢琴十级。
“不管他们是否将音乐作为一种职业,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忘记,音乐是带给人快乐的。”李珍说,今年春节,儿孙们都到樟木头来过年,他们一家子还一起开了个演奏会“可开心了。”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