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憧憬民乐新未来的口号 民乐得走“潮”路?

  最近,上海的一支民乐青年团体 “白玉玺”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这支打着“跨界民乐”鲜明旗帜的90后年轻人组成的新生力量,喊出了 “憧憬民乐新未来”的口号,力求打通中国民乐和西洋音乐的 “任督二脉”,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然而这样的方式却让一些传统派的民乐人士反弹颇大,直指这是在闹着玩。那么究竟中国的民族音乐,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呢?

 

  风格:比十二乐坊更彻底

 

  中国的传统民乐玩跨界,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多年前,王晓京打造的“女子十二乐坊”就名噪一时。虽然多为民乐界批评,但女子十二乐坊以其新鲜、独特的姿态在市场上赢得了满堂彩,不仅在中国商演不断,更在日本红极一时。十二乐坊后,模仿者甚众,中国的民乐也进入了一个自我革新的时代。

 

  2011年在上海诞生的“白玉玺”,并不愿意将自己和女子十二乐坊相提并论。在团体的8位成员看来,他们的风格比女子十二乐坊来得更为彻底。成员赵浦表示,女子十二乐坊其实算是“流行民乐”,演奏的都是改编的曲目,大多数演奏方式也是基于传统的民乐演奏方式。而白玉玺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八位成员中,不仅“中西结合”,有六名民乐乐器手和两名西洋乐器手混搭而成,全部作品都是原创,音乐风格涉及摇滚、电音、雷鬼等西洋音乐中的各种风格。年轻人甚至用琵琶这种典型的传统乐器以西洋吉他的方式进行演奏。“两种乐器的音程、跨步完全不同,所以很难,但凡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都知道这是可以实现的,中西乐器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赵浦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白玉玺的音乐乍听之下,你很难判断它是西洋乐还是中国民乐,而团体在表演方式上融合了演唱,同样十分奇特。在他们看来,从前的所谓“新民乐”,更多是在“搞噱头”,而并非民乐的创新。

 

  争议:这完全偏离了传统

 

  对于白玉玺在民乐上的“深度”跨界,各界人士褒贬不一。赵浦表示,他就读的上海音乐学院里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对立意见。一些同学和年轻的教师觉得挺好玩,甚至会愿意参与进来,但年长一些的教师则认为这破坏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传统,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一位参加了白玉玺成军周年新闻发布会的媒体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她觉得在现场看白玉玺的表演气氛很好,整体的音乐氛围就像是在看一场流行音乐的演唱会,甚至可以用“HIGH”来形容。然而如果说要真正看一场民乐表演,那么她不会选择白玉玺这样的演出。

 

  对于各方的质疑,白玉玺的成员表示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成员表示,目前乐团一共创作了6首歌曲,接下来仍然会持续地创作下去,而对于自己的定性,白玉玺成员均认为他们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民乐进行改良,并最终发扬光大。

 

  思考:如何让民乐变“潮”

 

  白玉玺的8名成员,几乎清一色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作为科班出身的他们,对于民乐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

 

  成员冶子告诉记者,都说现在学民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事实上,只是因为一些西洋乐器,比如吉他更加的时尚显性,学民乐的年轻人的绝对数量并不在少数。但若从“有效人群”来看,问题便出现了。“很多学民乐的思维比较狭窄,觉得在庆典上演奏的才是民乐,一些学生的家长是为了孩子高考、中考能加分才去学的民乐,一旦加分加完了,民乐也就扔掉了,并不会作为终身学习的对象来看待。”

 

  为什么民乐不容易引发年轻人主动学习的兴趣?在白玉玺的成员们看来,因为民乐不够“潮”。“其实篮球也好、吉他也好,年轻人喜欢接触,就是觉得会这些东西很酷,是一件值得在同龄人中炫耀的事情。但民乐很少给人这种感觉,事实上,要掌握民乐乐器的演奏技巧并非易事,原本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在民乐的传播进程中,我们很少会去这么提。”

 

  在白玉玺看来,他们这种90后的传播方式,是有希望打破这一局面的。然而面对民乐的强大传统,“酷”、“潮”,真的会是未来的道路吗?

 

  相关阅读

 

  【新闻】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访谈 民乐渴望新作品

 

  【新闻】民乐界需出现优秀传统与时尚结合的人才

 

  【新闻】民族音乐“跨界”民乐革新仅有“混搭”还不够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