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峰会”扬州站圆满落幕。收官日以“筝乐作品精讲”与“音乐会雅集”为核心,通过《晚晴》深度精讲及师生雅集两大板块,全面展现古筝艺术在当代的传承活力,为本次峰会画上传承与发展交织的句点。
《晚晴》终章:邓翊群深度解析作品现代美学
上午8:30,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携代表作《晚晴》开启收官日的深度解析。
作品描绘了盛夏的海岛在快雨时晴的气候影响下,白沙、椰林、碧浪、晚霞之间形成变化。该曲以抒情浪漫的音乐风格为基调,运用渐进的速度与丰富的旋律层次将音乐进行展开。
教学过程中,邓翊群老师一边对技法要点进行剖析一边进行演奏示范,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听懂、并且“消化”应用。在学员进行演奏练习时,邓翊群老师也会指出问题,并耐心指导,对学员提出的疑问,认真解答。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学员演奏,让学员在跟练中切实体会《晚晴》这首作品的感情表达,技巧运用及演奏注意点。
师生雅集首演: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晚间19:00,“筝艺盎然——邓翊群师生筝乐雅集”精彩上演,整体厅内座无虚席。现场观众评价:“这场雅集不仅是师生技艺的展示,更是古筝文化传承的当代诠释”。
雅集以“经典重绎”与“先锋实验”双线交织:除了现代筝乐经典作品《晓雾》《墨客》《苍歌引》的唯美呈现,另外邓翊群及师生还带来了其近年来创作的6部代表作品,涵盖传统与现代、文学与城市等多重主题,展现新时代海派筝乐的创新与传承。
四日的峰会圆满落下帷幕,以“传承为根、创新为翼”为主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多位从业者参与,推动古筝教育从“技艺传授”向“文化赋能+AI科技”生态转型。从工作室升级打造到个人品牌的借势发展,古筝行业正迎来新的转变。此次峰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它证明:古筝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守护根脉的同时,永不停歇地探索下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