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琴
是当代筝乐艺术家邱霁在筝雅乐语境中的全新探索,在文人主义与古典精神的审美意象中,与琴共鸣,共振。
音乐从静默中开始,观心而行,与神相遇,力量因沉静而重、而大;听觉从声响中看到了自然。
远处,整体得以呈现。近处,细节得以扩大。
微观中线条、脉络、斑点架构成属于它们自己的,独立的美。
与琴同行,筝想起了它的前世,那是华夏文明从自然中悟到的智慧。
钟子授筝,伯牙同节。唱《葛天》之高韵,赞《幽兰》与《白雪》……
音乐会曲目
· 上古 [千年新古典]
1、忆故人
琴曲/邱霁改编
2、神人畅
琴曲/邱霁改编
3、南渡
曲/邱霁
· 今世 [百年经典]
4、散楚辞
客家筝曲/邱霁续写
5、月儿高
古曲/徐晓林改编
· 无限 [古、今、东、西]
6、旅夜书怀(首演)
曲/沈葉
7、听竹(首演)
曲/高平
8、青色设计(首演)
曲/ Joel Hoffman(美)
—— 音乐会导聆:赵晓楠
曲目介绍
壹 · 忆故人
琴曲《忆故人》相托为汉代蔡邕所作,1939年吴景略据《理琴轩旧藏本》(彭祉卿家藏)演奏定谱。
作者取琴曲中节制、缓慢之意,在筝的音韵、音区、音色的运用上于克制中渐变,以描述追忆中平静表面下的思绪暗伏,不尽依依之情。
贰 · 神人畅
琴曲《神人畅》相传为唐尧所作。尧弹琴,神降其室,故有此弄。今改编为筝曲,是匍以前辈琴家之膀臂,筝作琴响,以返照中国音乐之精髓。
叁 · 南渡
楚辞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琴曲《泛沧浪》虽不是大曲,但其乐曲中展现的驾扁舟於五湖,心和太虚之趣,堪为琴中逸品。筝曲《南渡》感于此琴曲中古今皆同,于山水之中求自在之人性而创作。
肆 · 散楚辞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汉纷争之际,楚项羽之兵受困垓下,汉高祖使人夜作楚歌与其四面,使之闻之,一夜而军心涣散。后人仿其意而为曲,用音至简,刻画伤悲离散之调。
伍 · 月儿高
《月儿高》曲谱见于《弦索备考》的手抄本,原注记载:“相传曰,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者。”该曲根据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月儿高》改编而成,由传统曲牌《月儿高》、《桂枝香》、《解三醒》等组成。
陆 · 旅夜书怀
这组古筝独奏曲,由演奏家邱霁邀沈葉创作。乐曲的标题应和杜甫同题的诗歌,抒发作曲家古今同慨之感叹。但又反杜少陵之原意,一组六首小曲:流云、和风、孤屿、曲水、落雁、归心,表达今天的人对“孤独而自由”的欢欣,和对“豁达而超越” 的赞美 。
柒 · 听竹
作品创作于2017年夏,我受古筝演奏家邱霁女士之邀而作。
乐曲有四章,但不间断演奏,循序铺排,乐思前呼后应互为观照,遂成包容完好的整体。标题受诗句“细风和雨气,寒竹度帘声”(唐·耿湋)的启发,符合乐曲思绪飘摇的性格,笙古时由竹制成,筝不是竹制乐器,却不知为何带个竹字头?二重奏在互相聆听,他们在“听竹”,听众也在“听竹”。
捌 · 青色设计
作品于2020 年完成。受中国筝演奏家邱霁委托为五把古筝创作。
从头到尾,这首乐曲的性格、结构和声音世界来自两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古筝本身所呈现的独特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第二个元素是这五件非凡乐器组合所呈现的更多可能性。这首乐曲远非霍夫曼第一部使用中国传统乐器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从小乐团到大乐团,在大多数这些作品中,作曲家融合了至少传统声音的一些方面以及几个世纪以来为这些乐器创作的音乐作品。然而,在《青色设计》中,作曲家选择将乐器视为刚刚发明,意图从“无”中发现“有”。因此,这首乐曲以乐器最低音(D)的简单节奏脉动开始,慢慢地在初始节奏上叠加多层模式。一点一点地,新的元素被引入,接下来是丰富的乐句对位,探索五把古筝能够发出的巨大音响和持续声音的范围。有时,这种结构被简化为仅由一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线,有时,这种结构逐渐发展为整个乐队演奏的丰富声音的高潮。
《青色设计》不是标题音乐,也就是说,这部作品不是一个故事的音乐翻译。然而,它讲述的是一个纯粹的音乐故事,初听便能轻松理解故事的基本轮廓,就像传统中国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一样。反复聆听《青色设计》会发现音乐故事中越来越多的细节和相互关联性。
音乐家 ——
邱霁/ 独奏 作曲
沈葉/作曲
高平/作曲
Joel Hoffman(美)/ 作曲
特邀嘉宾——
赵晓楠/导聆
聂云雷/笙
伍君瑜/筝
九音筝社
主办:邱霁筝乐工作室
承办:北京艺腾博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视觉设计:吴伟|Wide Sound
票价:¥120-580
VIP/580
(赠送邱霁最新签名CD,演出前凭票在音乐厅接待处领取)
380、280、180、120
温馨提示:2025年9月10前【大麦网】购买可享早鸟票。
早鸟票:320、230、150、100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