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振宇
上月中旬,在河南与杨至柔老师聊起怎样调古筝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她的体会是:调琴的感觉就像女人化妆,需要发现瑕疵和把握手感。作为有时几天没剃胡子还没感觉的近中年男性,对化妆虽是一窍不通,但觉得此理论提得相当有意思。昨天,恰巧被好友陈启俊老师朋友圈看到的一张潮剧妆照片吸引,细细研究人物的化妆,觉得化妆和弹筝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遂记之。
乐谱,是作曲家给你的轮廓,犹如一张素颜的脸,如何正视自己面孔的特点,通过施加粉底,画眼影,画唇线来强化五官的立体感。正如演奏时正视乐谱的情绪,如何通过左手的吟揉按滑的合理配置来润饰音符,如何通过韵来处理好平仄关系,如何通过补韵来处理音与音的粘连,从而使音乐更具立体感。也如辜玉斌先生《潮筝韵论》中所提:“(左手)一按一提之间,完成的是阴阳、刚柔、收放、强弱、虚实、疏密、平仄、破立等等一对对逻辑关系的交换,大至整首曲,小至每个音符…”所以,不管化妆也好,弹筝也好,怎样合理的装饰,合理的配置,是衡量美的标准。
经常见一些女人,五官长得不差,穿戴也高贵,化妆品想必也用得很高档,可给人感觉却是庸俗。原因大多是化妆问题,或脸上的粉底太厚,造成脸部僵硬,打招呼时肉笑皮不笑。或腮红太过,被误认晒伤,或眼影太浓,有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觉,或口型过大还加重唇色,虽有气吞山河之霸气,却也让人不寒而栗等等。
这也让我想到近年网上看到的一些潮州筝视频。很多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手指功能很好,演奏很华丽的演奏家,在演奏潮州筝时大量植入技巧和其他流派演奏习惯,比如把潮筝中的43弹成陕西筝的43概念,用河南筝的滑音大量运用在潮筝上,或催奏时不顾乐曲旋律线条,拼命加速,大量植入快速指序炫技的大有人在。导致“潮筝归秦”“潮豫筝派”“潮版打虎上山”等现象层出不穷。众所周知,南北文化有很大差异,北方浓妆,南方淡抹。北方的画讲究的是大气,南方画风是细腻,北方饮食是大碗酒,大块肉,南方饮食是精细。筝乐也是如此,北派讲究粗犷,滑音如满弦之弓。潮筝音韵细腻绵长,如檀香缭绕,弥而不漫。不同的风格一旦混淆,难免水土不服,影响美感。
最后,用句比较时髦的话概括:“主要看气质”的气质,建立在“得体”。“得体”的难把握,在于恰如其分。尺度,分寸,韵味,都是需要大量实践体验才能得出真知的。所以,整个学筝过程,学的不仅仅是速度,技巧的逐步提高,更多的是审美逐步完善的过程。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