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童妈妈:当然想走专业啦,就看她弹的怎么样

  我随机调查过很多筝童的妈妈,当我问 你为什么(让孩子)学古筝?的时候,她们会告诉我各种答案;当我再问她,以后准备走专业吗?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当然想啦,就看她弹的怎么样!这话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熟悉?是的,我们身边95%以上的家长都是这样回答,当我继续问下去,每天练琴多少时间?我听到最多的就是45分钟、1小时、上午下午各1小时。

 

  这个时候其实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弹的好就让孩子走专业,可是我们都知道,你只有花时间练琴才可能弹得好。朋友圈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莫扎特说,我每天练琴8小时,人们却用天才二字埋没我的努力。虽然没有办法证明莫扎特说过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可以流传开来说明练琴的重要性:你不花时间练琴,怎么可能弹的好?

 

大家选择学古筝也分3种情况,很奇妙的就是这三种情况同时并存:

  圆父母梦。由于种种的原因,父母童年接触到了古筝但是没有条件或者机会可以学古筝,这成了父母的一个尚未实现、遥远的梦,甚至是一个多年未愈合的伤口,终于有一天,自己具备了条件,就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学古筝了,因为古筝在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美好。他们是不是真的爱古筝呢?是真爱,但是这是父母的真爱, 不代表孩子真的爱古筝,如果学古筝真的是你的梦想为什么不自己学古筝呢?

 

  功利性。学古筝的大多都是小朋友,家长通常让他们在小学阶段考完10级。然后到了初中以后,文化课压力变大,就暂停了古筝的学习,到了高中以后,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这个时候,他们就选择了让孩子继续学古筝,然后突击2年参加高考,用一个相对低的文化分可以考上一个相对好的学校。很多这样的家长做了这样的选择也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可是我想问:孩子是不是你生的,你们当年的学习好吗?如果都不好,凭什么认为孩子会变聪明,难道孩子不是他爹的?你认为这样的结果证明了你当初英明的抉择,恰恰相反,也许你扼杀了一个古筝名家的诞生,至少孩子的古筝可以弹的更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2000年前古人就告诉我们了。


  真爱。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在见到古筝的第一眼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古筝,开始了古筝的学习。以儿童来说,其实这都是家长的价值观,分为2种:不管孩子文化学习好不好,都把古筝当成一个兴趣爱好;还有一种就是,不管孩子文化成绩好不好,必须走专业。他们都把古筝作为朋友,可以陪伴终身。而古筝成为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只是顺其自然而已,如果有自己的职业,古筝是兴趣爱好,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如果希望孩子古筝弹的好,就得花时间练琴;

如果不能保证每天练琴5小时,别想走专业。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