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承岭南筝乐文化的思考——暨创建肇庆特色筝乐

对传承岭南筝乐文化的思考

——暨创建肇庆特色筝乐


作者:高百坚



岭南三大筝派的历史和现状


岭南是南派古筝的福地。潮州筝历史最长,清末民初就形成了以洪派臣、李嘉听为始祖,以潮安、澄海为传承地的两大潮州筝主流筝派;客家筝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发祥地为大埔;广府筝是岭南三大筝派中的后起之秀,1955年刘天一的《纺织忙》,开创了粤乐筝独奏的先河。潮州筝、客家筝、广府三大筝派的形成分别脱胎于潮州弦诗乐、客家汉乐、广东音乐,与戏曲、方言、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岭南三大筝派风韵独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在中国音乐词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古筝学派为代表。2006年,在香港举办了中国地方筝乐系列——《岭表筝韵》潮乐筝、汉乐筝、粤乐筝专场演奏会(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岭南筝乐在中国筝坛有历史,有故事,非常耀眼,曾经辉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在以现代筝为主导的筝乐大环境中,作为南筝代表的潮州筝、客家筝,除了在民间传承中延续“香火”,目前已成为广东音乐院校古筝教与学的软肋!


我们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子。“星海”曾经是南派古筝的摇篮,第一代的罗九香先生,苏文贤先生,第二代的陈安华教授、饶宁新教授就是学院的金字招牌,吸引着众多学子前来学习南派古筝。特别是陈、饶两位先生执教年代,很多外地专业学生是冲着学习岭南筝乐而报读星海音乐学院的。但是,受重现代、轻传统筝乐大气候的影响,传统筝乐教学梯队建设的薄弱,星海音乐学院南派古筝的人才培养,有虚名,没优势!2006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的“翰雅杯”中国传统筝曲邀请赛中,获得单项第一名客家筝是上海师范大学的李嘉瑶;广府筝是香港演艺学院的陈天姿;潮州筝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李雅师。在【翰雅奖】闭幕音乐会上,我们看到上海音乐学院邓翊群的《重六.柳青娘》;四川音乐学院陈虹蕗的《活五.柳青娘》;于翰弘的《出水莲》,唯独不见星海学生的身影,岭南三大筝派得不到专业学生的重视和研习,在全国大赛中处于劣势,这应引起广东古筝同仁的关注与反思!


梳理百年潮筝的传承与弘扬


从古谱和技法看百年潮筝原样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二四古谱


1. 二四谱与筝乐声腔化


潮州老艺人特别强调乐谱的念唱,读谱生韵。常言:欲“锯”(拉)好这支弦,“硬虎着”(一定要)唱好二四谱。为什么潮州老艺人特别强调二四谱的念唱呢?说白了,就是“声腔化”的追求。现在,潮州音乐虽然以简谱记谱法为主,但“二四谱”的精髓——“声腔生韵,以韵引声”仍然是潮州弦诗乐,潮州筝演奏的灵魂。


2. 二四谱与筝乐个性化


二四谱有板无眼,记音极简,给念唱和演奏者造句和做韵的空间。听惯了国内流行的,根据郭鹰先生传谱整理的《寒鸦戏水》,再深入潮州本土,往往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陈玛原先生的古雅、简练;林毛根先生的弦诗乐筝化演绎;高哲睿先生的技法繁复,感情深化,这就是二四古谱个性化演绎的范例。


3. 三、六、五与潮筝四调的自然互换


三       六      五

∧       ∧      ∧

6 7     3 4      2


从这个图,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三”、“六”、“五”在二四谱的重要性。“三”、“六”两字,一字两调,分别轻、重。读谱时,“轻”是把“三”、“六”念成6、3,传统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56123)弹弦的本音;“重”呢,就是把6、3念高成7、4。古筝弹奏从6、3按音而得,形成57124的旋律音阶。


把轻六调变3为4,重六调的7代为6,形成56124为旋律音阶的曲调即轻三重六调。


活五调是升2(五)降7,2、7二音的游移和呼应,称为“活五怨三”。


潮筝四调口诀

轻三六调是弹出来的

重三六调是按出来的

活三五调是唱出来的

轻三重六是变出来的


(二)体系性演奏技法


潮州筝是一间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根本在于守正创新。潮州筝人在原样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糅合其他乐器、潮剧唱腔、异域筝乐的特点,吸收融化,创新了很多体系性演奏技法。


左手


1.换指按弦


“换指按弦”是潮州筝传统按音技法。现在的按弦一般是三个指头并排,这在潮州叫做“单按”,“换指按弦”就是在单按的基础上,大拇指与之交替按弦,它的特点是强调大指按弦的自主性,灵活性。


2.分指按弦


分指按弦胎于潮州传统“换指按弦”,是高哲睿先生创立的左手按弦技法。 “分指按弦”套用时髦的表述就是“解放”食指,突出“食指”的单独按弦功能,通过三个指头的分分合合,使按音更从容,更细腻,更有余韵。


3.潮州揉


传统各流派都有揉法。潮州揉技法独特,按音效果如“风吹池水,大波之中,又有小波,连绵不断”。潮州揉是从古琴移植而来的,其特点有二:一是横衬按弦。二是强调肩、臂、指肚的协调揉按。


4.老虎开牙


“老虎开牙”是弧线按弦,音韵繁复。要弹好“老虎开牙”,要注意四个方面:1.按弦的线路与落点。2.训练大拇指的柔韧性 3.钢弦筝 4.上弦的软、硬适中。


5.空弦揉滑连音


模拟潮剧唱腔,活五调专用技法,手法繁复。


6.上下滑连音


河南筝技法与潮筝技法的化合。


右手


1.企六推


这是潮州筝右手弹奏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六”(工尺谱)等于“5”(简谱)。“企六”即每一拍子中保留一个板字,其余以“六”代之。


①单企六。潮州筝乐的术语叫做“鸡啄粟”。传统技法,每一拍一个板字,配一个“5”。


②双企六。单企六的创新发展。每拍一个板字,配两个“5”。


③三企六。每拍一个板字,配三个“5”。  这是我为创作曲《游子思归》而设计创新手法。“三企六”的运用,突出了游子思乡的期盼和热切心情。


2. 攥


攥是从潮州音乐“三点一”变化而来的手法,它是在旋律进行中附加一个八度配音的装饰音。 这一装饰音所占的时值短而快,弹奏时务必紧紧伴随旋律主音。


潮州筝抹音使用频率高。是潮州筝指序安排上与其他流派主要区别。 攥、企六推奏就是强调抹指弹奏板字。抹指一定要强于勾、托。


3.  着弦


这是潮筝第二代名师佘永鸿先生传承的右手弹奏手法,对于弹钢弦筝来说尤为重要。方法是:蓄力于指端,快触弦,快离弦,弦音玲珑清晰,如珠走盘。


4.重托


这是用于同度和音的奏法。把弦本音之前的一根弦按成同度和音,然后拇指向板面快速连托两弦。前后两个字要均匀,清晰,方能奏出玲珑剔透的乐音。


(三)潮筝流变看潮筝原样传承和创新发展


1.外江曲的潮化


“外江”是潮汕民间对于沿长江各省份的统称。“外江曲”指清道光年间由安徽、湖南一带流入潮汕地区的外江戏的外江曲调,经潮州乐师潮化而为潮州汉调,共几十首。潮州筝人又将潮州汉调筝化,高哲睿先生的《柳摇金》(轻六、重六、活五、轻三重)、郭鹰先生的《秋思曲》、笔者的《秋思》(三调连奏)都是潮州汉调筝化的较成功之作。


2.花草派潮筝


潮州筝是一间百年老店,清末民初就开始形成了以洪派臣、李嘉听为鼻祖的两大主流筝派的格局。从风格上讲,洪派宗潮州弦诗乐整体协调的乐风,演奏循规蹈矩,句法齐整简洁,风格古朴典雅;李派不囿传统演奏模式,筝风细腻流畅,手法灵活多变,长于独奏,因与齐整严谨的潮筝演奏风格有异,洪派将流行于澄海一带的筝风贬之为“花草派”,这就是“花草派”的由来。


以《重六.柳青娘》为例,这是一首只有30板的小曲,高哲睿先生传谱的《重六.柳青娘》,在原谱的基础上连接“采花”和小曲《梳妆》,以不同的时速、气氛的乐章组成,时而沉缓,时而跳跃,特别是“采花”部分充分运用潮筝左右手技巧,乐音繁复,韵律多变,堪称典型的李派风格,给“花草派”以新的定义和诠释,“花草派”不是花花草草,而是繁花似锦。


岭南筝乐博大精深,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同时,树立个性化的演奏风格是民间音乐流派发展的原动力。潮筝“花草派”的形成和壮大,促进了潮州筝流派的繁荣发展并奠定了洪、李两大主流筝派的格局。


(四)百年潮筝给岭南筝乐文化传承的启示


1.筝乐生态  根在民间 花开田野 玩乐寻韵 学贵熏陶


潮州筝根在民间,花开田野。纵观享誉筝坛的潮州名家,无一不是在潮剧、方言、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中得到熏陶;在耳闻能熟的旋律中,“日日陈三戏,夜夜五娘歌”,玩乐寻韵;在潮州传统音乐文化这片沃土中摸爬滚打,脱颖而出。潮州筝人可以不受潮流的影响,坚守对百年潮韵的原样传承。追求人与筝浑然一体不分彼此的演奏状态,不刻意设计与乐曲意境表达无关的多余的肢体动作。少一分功利与浮躁,多一分闲情与专一,玩乐寻韵,自娱自乐,这就是潮州筝乐的自然生态。


2.基础乐理


① 二四谱


“二四谱”是潮州弦诗乐、潮筝的早期记谱法。在普及简谱、推行线谱的今天,潮州乐师还是特别强调学习“二四谱”的重要性。


懂得“二四谱”,方知轻三六、重三六、轻三重六、活三五诸调调名的由来,不给已定型的潮乐诸调随意加新添乱(如“诸宫调”、“活三五六调”等);懂得 “二四谱”三、六、五的变化,才能玩转潮州音乐诸调的自然互换。懂得“二四谱”、“三”、“六”、“五”各自代表的“轻”、“重”、“活”的概念,弹奏潮州筝曲时方能合理运用相应的左手技法,使“轻”、“重”、“活”的做韵,准确到位;懂得“二四谱”读谱生韵的特点和规律,就能从中体悟“声腔生韵,以韵引声”的筝乐之魂。


②潮州乐律


潮州筝乐乐律有三个特点;


★“4”之微升;“7”“3”之微降;"2"(活五)约升1/3 强(十二平均律)


★上行足徽,下行软遜


★“无定着”律:A不同音乐团体的韵高走向。B根据乐曲的情绪旋律走向,句逗等从静态到动态的音律变化。


潮州筝名家特别强调左手的修炼,“准中求变”。“准”,是音头准。“变”,就是“游移”。根据旋律的走向和乐曲情绪和句逗的变化来调整。用耳朵去感悟潮州筝乐“动态音律”的微妙变化,掌握小、快、巧、灵的做韵技法。


3.体系性演奏技法


传统筝乐流派有不同的地域风韵,而地域风韵的形成是以体系性演奏技巧为基础的。传承百年潮筝,要完整、准确地传承潮州筝左、右手的特有技法和潮筝风韵审美。左手按弦强调线路、力度变化和时间差;右手强调三指均匀和抹指的主导作用。


4.潮筝传承三模式


传统筝乐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筝乐都是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之模式。自曹正教授把古筝带进音乐院校,一批民间筝师进院校,拓宽传统音乐传承之路。可以说,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院传承是目前潮州筝传承的三模式,互有短长,可以互补。


5.守正与创新


传承不离根 创新毋忘本。要清楚潮州筝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统曲目强调原样传承,创编作品要彰显潮韵,不要被转基因。



借鉴陕西筝派成功经验 创建肇庆特色筝乐


肇庆市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丁洋会长与我在筝乐研讨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土古筝演奏、教育如何与粤西北地域特色音乐结合发展。这一构想有创意!有魄力!


粤西地区的封开县是岭南音乐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上与中原文化有频繁的交流。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在粤西杂糅。这些音乐文化基因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并形成盛行于肇庆的本土广东八音、贵儿戏、哭嫁歌、采茶音乐,国恩寺佛教音乐等粤西本土音乐文化。


我认为:陕西筝派在20世纪60年代在“秦筝归秦”的背景下于80年代异军突起,“秦筝奏新声”已成事实,其成功经验可资肇庆古筝学习和借鉴。


一、有根传承


高自成先生在陕西筝派的建立起到了最初奠基人的作用,他和王省吾先生为陕西地区培养专业古筝人才,成就了陕西筝派的振兴。周延甲先生是西安音乐学院第一代毕业生,留院任教后,带领陕西筝人扎根民间,从中得到秦筝的余绪~榆林小调、西安鼓乐、碗碗腔、迷糊调、秦腔等地方民间音乐的滋养。


二、发挥院校优势,重视人才梯队建设


将演奏、作曲、理论合为一体,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特别是《秦筝》杂志的创刊,为广大筝人提供一个多层面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引导古筝专业的教学、创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国古筝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创新作品


《秦桑曲》《香山射鼓》《五陵吟》《姜女泪》《云裳诉》《秦土情》《行者》等秦筝风韵的新作品,独树一帜,风靡中国筝坛。

我认为:肇庆古筝要利用高校资源,走学校与民间结合的办学之路,打造岭南筝乐特色的音乐文化课程,为创建粤西北地域特色筝乐奠定基础。


特提出二点建议:


一、两条腿走路。请进来,把确有“二下子”的民间乐师请进院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面对面,手把手地学习地域流派的体系性技法;走出去,组织师生,面向田野,在与本土和地域流派民间乐人会乐、交流、学习中吸收营养,感悟流派风韵,提高学生的地域筝乐审美能力和演奏水平。


二、古筝家、作曲家通力合作,将肇庆本土特色音乐、岭南三大筝派筝乐和现代筝新技法融合,创作有粤西北地方特色风韵的筝乐新作品。


以上是我对传承岭南筝乐文化——暨创建肇庆特色筝乐的思考和建议,借以抛砖引玉。敬请同仁大雅教正之!


希望岭南筝乐文化得到更多筝人的关注、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王英睿,《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6.


吴洁,《新形势下肇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当代音乐》,2022.3.P094.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