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洛神赋》之书、画、乐、舞


《洛神赋》之书、画、乐、舞

作者:夏菁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

1. 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的美好,以及心意互通却奈何人神殊途的桎梏,徒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的惆怅。


全赋辞采华茂、意象浪漫、情兼凄雅,古往今来感染着众多文人墨客。如晋代画家顾恺之、宋元书法家赵孟頫等都将《洛神赋》的神采挥洒在笔墨之间,前不久惊艳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用曼妙的舞姿展现了洛神的绝美,还有筝与乐队的《洛神》都让这部作品以不同形式演绎、流传,也感动着我们。


2. 洛神赋·书画乐舞


洛神赋画-顾恺之



顾恺之(晋)的《洛神赋图》是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当中第一幅源自于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品。画家传神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邂逅、钟情、离别的过程与场景。


现在看到的这一段描绘的是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初次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二人隔水相望,一眼千年。

 

洛神赋书-赵孟頫



《洛神赋》是赵孟頫(宋元)行书的代表作之一。结构、字体与布局既习得王献之的神韵,又融入了自身的追求。端美圆润、内敛飘逸、行气贯通。


“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高启(明)

 

洛神赋舞-洛神水赋



《洛神水赋》以水下飞天的曼妙舞姿,展现了《洛神赋》中“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之美。舞者身着五彩绫罗,仿佛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伎,随着水的浮力与阻力,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衣袂翩翩,飘忽若神。

 

洛神赋乐-洛神



我们今天听到的这首《洛神》是作曲家姚盛昌在与林玲老师合作过《唐明皇》的配乐后,为其天籁般独特的音色与典雅大气的音乐表达所吸引,专门为她创作了古筝与乐队的《洛神》。乐曲开始由古筝纯净玲珑的单音将旋律引出,带我们一起入诗入画中之仙境。林玲老师纯净、雪碗冰欧的音色与管弦乐队宛如春风拂柳的低沉之声一同绘出朦胧、浮生若梦的梦幻色彩。演奏家冰清透亮的声音与管弦乐队的合作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听到曲终浪漫苦涩的凄凉悲秋之美悠然而生,不知不觉泪水湿润眼眶,心中悲凉之情久不能平......


此曲超凡脱俗达到“笼天地与内心,和万物于音声”的境界。若没有妙指与超凡的精神是无法达到及体会到音乐的深邃意趣。犹如《楞严经》“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在欣赏这些诗、书、画、乐、舞时,我们常凝神遐想,妙悟自得。《洛神赋》历经千年仍然感动着我们,对洛神所在的飘渺仙境之神往,对曹植与洛神间望而不得的情感而惋惜,对追求美好理想却桎梏于现实的无奈、感叹与共鸣。


这些经典传世作品带我们领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东方美学与神韵,给予身处纷繁现实世界中的我们精神的慰藉与灵性的启迪......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馆官网

“逸响新声”公众号



(新闻来源:供稿人)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