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斋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八 ——“读名家文章 品鲁筝经典”纪实

为深入研究鲁筝艺术,领略名家思想,2023年9月25日上午10点,由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研究生部联合主办的“读名家文章,品鲁筝经典”活动于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高亮教授所倡导,参与人员均为古筝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高亮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的倡导者,活动开始他便表明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山东筝派当下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辛勤耕耘,我们不仅要学习各位前辈的筝乐作品,也要学习他们对筝学理论勤奋学习、执着追求的精神,从而加强自身山东筝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后,与会人员重温了牛玉新先生对筝乐的贡献,牛玉新先生在《曹风新韵》中发表了多篇鲁筝学术论文与鲁筝作品。他曾于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对山东的民间音乐、山东筝乐研究颇深,是一位资深的鲁筝学派理论家。曾任山东省菏泽地区的文化馆馆长。

 

(图为高亮教授展示资料)


高桐同学首先向大家分享了在《漫谈山东文化古城菏泽及其蕴载的筝乐传统》中的收获。她讲到菏泽地区由于人民生活的习惯、语言以及多方的因素形成了富有当地色彩、特色的音调风格和旋律特点,逐渐成为筝派雏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传统筝乐曲目分为大板乐曲与小板乐曲。大板乐曲是八板体的六十八板曲式结构,俗称老八板,大八板。小板乐曲有源自琴书唱牌的,这些曲子自由,不受约束,与“八板”曲子截然不同。最后高桐总结道:山东琴书这一说唱音乐只是民间说唱音乐的一种形式,是山东筝乐的一种组成部分。山东筝曲与山东琴书两种音乐形式是相互作用,融洽,渗透的关系,不能把两者混淆。


继而,高铭聪同学在阅读学习《山东古筝艺术研究》后讲道:通过本次活动,我再一次增加了对山东筝的认识,加深了对山东筝的理解,认识到了山东筝博大精深的艺术底蕴。《山东古筝艺术研究》分别从山东筝曲的结构特点、山东筝曲旋律特点、山东筝曲技法特点等方面讲述了山东筝的特点及其风格。山东筝作为我国古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发源于郓鄄地区。山东筝曲具有古朴、高雅的音乐风格。山东筝的代表性技法有大指小关节托劈、小摇、花音、勾搭等风格性技法。这些技法在山东筝曲中频繁出现,是弹好、学好山东筝的重要技法。


杨天歌同学研读《菏泽音乐民间家介绍》后讲道:在读张为昭(1895-1963)、黎连俊(1898-1950)、高自成(1918-2010)、赵玉斋(1923-1993)四位山东菏泽民间音乐家简介后,我认识到他们四位对山东筝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文中关于赵玉斋先生的介绍,在我的了解中,有些许不同:赵玉斋先生1923——1998年去世,出生地为陈坡乡大王庙村,于1954年首创了双手弹筝曲目——《四段锦》,先生学习钢琴有感而发,有感而创作,将钢琴的原理应用到筝曲《四段锦》的创作之中。并且在沈音退休时为教授。四位筝家虽然年纪不同、主攻方向不一、各有所长,但他们接力而为,一代更比一代强,在不断的继承与进步中将山东筝乐发扬光大,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资源,使我们在今天还能学习到这一流派。


康梦琦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她以读者视角阅读“牛玉新笔下的赵玉斋”后的感想。她讲到牛玉新在其文集中多次出现对于赵玉斋先生的阐述,大多从山东筝派传承脉络(传人)、演奏风格、筝乐贡献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康梦琦认为一个筝派之所以延续发展是与它(筝派)传承者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赵玉斋先生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山东郓城人。其一,且不论当地古筝发展如何,就其从小深受当地生活、语言等熏陶便已是筝派风格演奏的基本要素。其二,弹筝不仅是他们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同时还是“吃饭的手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玉斋先生的刻苦可想而知。其三,在多年的学习和演奏中,演奏风格、演奏形式等已深入骨髓,这也是为什么听众在欣赏的时候能脱口而出“就是这个味儿”、“这个地道”。其四,牛玉新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道“山东古筝艺术在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古筝演奏家”这里首先提到的是赵玉斋。因此,在牛玉新的文字中能体会到对于赵玉斋先生这样一位山东筝派传人、演奏家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也是众人认可的。

 

(左上:高桐  左下:杨天歌  右上:高铭聪  右下:康梦琦)


李洁同学在阅读学习了《介绍菏泽地区古筝艺术》一文后畅谈感想:她认为本文围绕菏泽地区的古筝艺术展开,从古筝于菏泽地区的流传时间及渊源、传统筝曲的结构、曲目解析几个方面讲述了菏泽地区的古筝艺术。山东琴书最早的伴奏乐器是扬琴,古筝后来被大胆运用进去,长期的演奏也使音乐家们觉得古筝单独演奏琴书的唱腔和前奏、间奏曲牌也很好听,再次经历长期的磨炼和器乐化过程,把琴书的曲牌、唱牌逐渐改编成了可以单独演奏的古筝小品。古筝作为先开始的伴奏乐器到后来的主奏乐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通过筝家们的揣摩和更好地完善,使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发扬光大,作为古筝专业学生,应当学习山东筝的历史发源,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


刘怀宇同学研读《弦索乐述略》后讲到,文章主要从弦索乐的定义、发展以及类别进行了概述。弦索乐是以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组成的小型合奏民间称为丝弦合奏,是伴随着说唱艺术发展形成的基本乐器,有三弦、琵琶、筝等,后来增加了扬琴二胡。山东地区的弦索活动可以追溯到元明清时期,山东及中原地区流传着很多俗令小曲这些常伴随着弦索,后来在弦索调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了很多地方剧种。目前在山东流行的弦索乐主要有两种:碰八板和打场卦。碰八板流行于鲁西南地区,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八板是一首广泛流传的较古老的乐曲,是由八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八拍,除了第五句多出了4拍,一共68拍。 打场卦又称打场曲,是曲艺开场前的闹场音乐,用来招揽观众又可起到静场的作用,多见于各种大鼓和琴书的演唱。


陈雪菲同学阅读的文章为《中国民间丝弦乐之比较研究》,她说: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我了解到“碰八板”是山东丝弦乐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演奏形式, 无论是在民间旋律的运用上, 还是在节奏发展上的运用都有着典型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个性,极具民族特色。丝弦乐是我国民族民间器乐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乐种是由几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的弦索备考,内收入有13套由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谱叫弦索十三套,可知这些曲调在弦索备考编成之前就已相当流行了。山东碰八板是菏泽地区民间流传的丝弦合奏乐,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种乐器演奏八板体套曲而得名。菏泽地区民间流传有不少手抄本的碰八板工尺谱。以筝最多。筝在菏泽地区流传甚广筝艺世家也颇多。这篇文章还从“碰八板”的整体入手, 就其合奏称谓的变化、乐队结构特色、曲体结构及板式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让我对中国丝弦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好地认识中国民间曲式的创作特点。

 

(上:刘怀宇  下:李洁)


在活动的最后,各位同学演奏了文章中所提及的经典曲目,就演奏体会进行了学习交流。

 

(左上:高铭聪  左下:康梦琦  右上:杨天歌  右下:李洁)

 

(全体成员合影)


本次活动是高亮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鲁筝艺术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的又一延续。阅读经典是对筝界前辈的致敬,我们晚辈要从大量的文献中寻找线索,综合分析,不能只唯书,要唯实。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奋进,为山东筝派的传承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撰稿:沈阳音乐学院 高铭聪)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