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因周延甲老师之邀,我来到西安音乐学院一段时间,向几位古筝专业的同学介绍了上海浙江古筝(现代称为上海浙派古筝)的技艺。同学中就有具有北方青年汉子特征的魏军,他的热情、朴实、好学的品格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魏军古筝作品音乐会现场
1992年由何主泉等人发起组建的“上海东方古筝学会”成立之际,魏军带了他的一个古筝团来到上海助兴,并向部分老师赠送了他编写的一本蓝色封皮的古筝独奏与重奏的曲集,其中有《三秦欢歌》、《樱花》、《晴朗的天空》等十余首筝曲小品。筝团演奏和这本曲集中的曲目内容使我看到了这位外表看似粗犷的北方青年,但内心却流露着一股柔美、细腻的情感,以及在专业上执着的劲头。我预测他将是西北地区古筝界年轻人中的一个领军人。
后来,在他50余岁时我得到了他患重病的消息,我十分惋惜,因为只不仅是他的不幸,也是古筝事业的损失。
古筝交流研讨会现场
今年(2016)的10月下旬,我带了上海的一支江南丝竹乐队——上海国乐研究会,来到西安参加“中国艺术节”展览后,有幸留下来观赏了由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音乐学院主办的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系列《筝之魂》魏军筝乐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作品内容的跨度、风格的多样性,音乐的张力,都使我感到震惊,并对魏军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思古、思乡、颂日月天地等大情怀,以及写作功底感到吃惊和敬佩。
如《清风·舞月》描写的是自然之美;《竹韵》比喻的是竹子高洁的品格和气节;《乡音》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情感;《公刘颂》则写了对古代周部落一位杰出领袖的怀念之情;《五陵吟》是以陕西各方戏曲音乐为素材,倾诉了魏军对这片土地的深厚之情。此曲通过西安音乐学院樊艺凤教授老道的演绎,更彰显了作品中蕴含的深邃的意境和作者写作的功力。另外,在《大漠行》和《行者》的两首作品中,魏军突破了古筝中常规的五声音阶定弦,而采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方式来展现西域的风土人情。
《乡音》
《竹韵》
音乐会上一首首有分量和重量的作品展现了魏军的人格和做人的重量。近20年在古筝界的各种聚会上我没见到魏军的身影,也很少见到有关他的成就的介绍文章,但他甘居寂寞,带着病体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多年的教学和写作积累铸就了令筝界同行刮目相看的这一个古筝音乐会的盛宴,并为自己带来了由陕西省文化厅颁发的“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奖的荣誉。
《五陵吟》
《大漠行》(首演)
魏军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家人的关爱和学生的支持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西安音乐学院建院来一直大力扶持与发扬本土文化,作为引领文化宗旨是分不开的。在魏军的作品音乐会中,在院系领导协调下,不仅有民乐系师生参与,还有作曲系著名教授冯季勇、陈大明及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爱乐乐团全体团员的参与,使这场音乐会的作品无论在色彩,张力,厚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扩充。师生的精湛的演技加上丰沛的声响,使作品的乐思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秦筝音韵的美感。
另外,从西安音乐学院建院至今,已出现和形成了以鲁日融老师和周延甲老师为代表的秦派二胡和秦派古筝。他们都是在西安音乐学院领导支持下,以西安音乐学院为起源,吸收了陕西历史文化的精髓而发展起来的。在秦筝方面培育出了周延甲、魏军、曲云、周洁、周展、尹群、樊艺凤等一代代有影响的陕西筝派的引领人。由于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乡音,演奏老百姓喜欢的乡音,在西安音乐学院内创立起来的陕西筝派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行者》(首演)
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思想,魏军的《筝之魂》的作品音乐会正体现了西安音乐学院将通过这种种的文化艺术活动,宣传和普及陕西民族文化的决心。“秦筝”这株筝的瑰宝在这块沃土中,相信将绽放得更加繁荣和美丽。(新闻来源:国音艺术 文/上海音乐学院 孙文妍)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