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谨用此文缅怀,沉痛悼念民族音乐家朴东生先生

假如说我还有所成就,离不开这后30年的历史晴空。假如说我还有成就,离不开无数真挚的朋友和同道对我的呵护、扶持、激励和鞭策。假如说我还有成就,当然离不开我倔强地奋力前行,因为我珍惜这难得而宝贵的晚年时光。我时时在考虑,有生之年我还能做点什么?该做点什么?能切实做好点什么?我要与时间和生命争分夺秒。        

——朴东生

朴东生(1934年-2017年)

 

风雨兼程六十五载 笔耕不辍铸就华章——深切缅怀著名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朴东生先生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在民族音乐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领军人物,朴先生自2011年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的职务上退下之后,退而不休,以持之以恒的精进之心,苦中作乐投入他“做学问角色”,笔耕不辍地先后编写出《指挥入门》、《指挥排练札记》、《民乐纪事60年续篇》、《题词与贺函》等四部著作,不得不惊叹于今年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精力旺盛!几本著作作为朴先生离退之后的人生写照,浓缩的却是他对民族音乐矢志不渝的情愫。

 

 

一个人到了晚年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出早年的他是何等的风华正茂、热血激扬。从风华年少到耄耋之年,从艺65周年来,一根指挥棒下尽情挥舞音乐人生,一支时代之笔恣意抒写民乐华章,一步步脚印丈量峥嵘岁月,他的一生坦坦荡荡、不为哗众取宠、不为功名利禄,在不同人生阶段转换着不同角色,成为民乐界杰出的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回顾朴先生从艺65周年岁月中,浓缩着建国以后我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道路的一个侧影,也彰显出一位音乐家的成长历程以及在整体事业中具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此朴先生65周年从艺之时,本刊有责任为这位把一生奉献给民族音乐事业的老民乐人记录下点滴,以示尊敬和诚意。

 

担任千人“中华大乐”指挥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岁月磨练沉淀厚重人生

词人元好曾叹世间情让人生死相许,那么朴先生之于民族音乐的情则让他“情”不知所以起,却又一往情深,一眨眼的功夫,过去了65周年,成就了他硕果辉煌的艺术生涯,惊艳了海内外的民乐世界。

人生中的偶然,可能成为一生方向中必然。朴先生从与民乐初结情缘到一生的热爱,谁曾料想此后人生竟是经历几度浮沉!从艺早年身经数次工作调动辗转国内各地,支农、支边、务工,而后又经历了文革动荡十年的下乡插队落户,动荡岁月中依然宠辱不惊,始终未放弃指挥、写作和演奏,并在每个领域均有不菲的建树,颇有一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境界。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正是这段经历的曲折,磨砺了他对民乐事业的执着追求,频繁的调动扩宽了他的民乐视野,著书立说提升了他的民乐素养,多专业的实践加深了他对民乐的情怀,直到70年代末期,朴先生才重返北京工作,并调回中央歌舞团担任指挥,此后开启了他从事创作、指挥、写作的最佳时期。

 

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龙乐音乐周”开幕

 

从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到资深民乐人的华丽蜕变,岁月的磨练使他的人生倍感厚重。65周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成果之丰富、活动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深远,实在让人无法一时对其笼统而概之,历史自会给予公正评价,不过正如已故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的评价,“朴先生为了中国民族音乐所做出的一切奉献和成就,其声誉看当代,影响在未来”。

除了在指挥、创作、理论界朴先生建树颇丰,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由他以及彭修文、秦鹏章等一批对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有强烈责任感的音乐家们奠定我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基石,将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创作、理论建设和演奏事业引入一个崭新历史阶段。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三大创会元老之一,从创建者到领导者,朴先生力排众难,将民管学会打造成了中国民乐的艺术中心、研究中心、推广中心、会员服务中心,从创会初期的几十位会员到目前的近万名会员,二级分支机构达20余个之多。

著名音乐理论家乔建中通过对朴先生从艺生涯的研究后,感叹道:“我们不仅能见到一个个体生命为追求人生大目标所遭遇的曲折和苦涩,还能见到一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民乐’之海中拼搏者的执著和欢悦,更能通过他个人的成长史窥见当代民乐艺术‘举手投足’的身影!”

 

“桃李芬芳”全国青少年民乐观摩音乐会(70)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天降大任创造黄金时代

朴先生穷其一生都在不断思考如何推动中国民乐事业发展,都在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的薪火相传而殚精竭虑。若无深深的情,哪来受尽千辛万苦誓不回头的雄心壮志?若无深深的爱,哪来鞠躬尽瘁不图名利的无怨付出?弘扬、发展民族音乐不单单只是成为套话、空话,朴先生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65周年从艺岁月中,深深扎根在我国民族音乐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劳作,不计名利,默默奉献,体现了老一辈民乐人的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

朴先生最早是学乐器出身,1949年在沈阳青年文艺工作队里是一名乐队演奏员,同时也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民族乐器笙和扬琴,1954年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儿童剧团管弦乐队参与演奏和作曲,期间,朴先生学会了单簧管、小号、圆号、双簧管、萨克斯管、板胡、钢板琴等乐器。多种中西乐器的广泛学习,对朴先生日后创作思维以及指挥风格的发散和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学习乐器演奏,朴先生还把触角伸到了乐曲创作领域,于他而言,民乐发展的灵魂在于创作,没有创作就没有民乐的生命。总结朴先生的创作作品,不得不惊叹于他的创作体裁、题材之丰富,先后创作了民族管弦乐、民乐独奏、合唱与乐队以及舞蹈音乐等多种体裁百余部之多,并坚持运用我国民间音乐元素。1952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东北风》是朴先生音乐创作生涯的起点,成为建国初期流行很广的一首民乐合奏曲。初试的成功让他欣喜不已,创作的激情在他的体内挥散不去,紧接着民乐合奏曲《苗族见太阳》随之问世,开始了他由演奏家到作曲家的转变。随后,他相继创作出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扬琴独奏曲《山谷的黎明》板胡独奏曲《彩霞》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等;谱写过钢琴与管弦乐《钢花怒放》《油海旭日》等交响作品。他的创作还涉及到交响合唱《中华颂》、合唱组曲——汉俳《访日旅情十首》等声乐题材。著名作曲家刘文金评价他的作品追求艺术的精彩和精练,作品风格与个性渗透着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在创作思维的理念中和技术手段的选择定位时,充满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智慧。

追求卓越的朴先生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生涯的不懈追求,精彩的指挥生涯是他65周年从艺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朴先生早年曾跟随指挥家王也夫深造,等学有所成,他指挥排演过的首都和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的职业和非职业的民乐(中乐、国乐、华乐)团队不计其数,曾任国内各大乐团以及各音乐学院民乐团的客席、特聘指挥或艺术顾问,并指挥中央歌舞团等团队出访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

 

艺无止境,朴先生为求得指挥技艺的进步提升,日常频赴音乐厅现场聆听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演奏,并研读了大量的指挥文献,通过长期以来对外国指挥家和国内许多有影响的前辈和同辈指挥家的关注、观察和研究,使朴先生探究指挥艺术的视野更加宽阔。作为专业指挥家,他极重视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根据理解进行精雕细刻,他的指挥从不模仿他人,然而非常投入、激情又从容不迫,既有大刀阔斧、粗线条的全局控制,又有对乐汇或乐句中的细微处理。

在长期频繁的演出、排练、讲学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专业和非专业指挥人才的广泛需求,他先后出版过多种有关指挥理论的著作,如《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民乐指挥概论》以及《合奏与指挥》、《指挥艺术概论》、《指挥排练札记》等专著,受到极大好评,并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不少带有真知灼见的艺术评论文章。

作为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朴先生在民乐界可谓是不枉虚名。作为担任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朴先生的社会活动频繁必然在所难免,培养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跨世纪杰出的音乐社会活动家。著名音乐评论家刘再生评论朴先生具有“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追求卓越的远大抱负,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处事低调的人格魅力,以及全方位的组织能力、凝聚力与号召力”。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传承民乐代代不息

 

风云变幻的时代如大海惊涛骇浪般翻滚,朴先生却埋下头,甘心做那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朴先生昂起头,携手同仁开创民乐的新时代。伟大的历史年华赋予了朴先生一个难得的机遇——他一生工作历程中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捆绑在一起,并见证了学会从发起到成立直至今日大发展的漫长岁月。“学会”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30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为推动民乐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

 

我们无法忘记从1979年朴先生和彭修文、秦鹏章三位民乐界的有识之士,他们的远见目光和奔波努力,最终促成了1986年“学会”开天辟地正式成立,期间,朴先生亲自去跑、去谈、去做,做了大量的组织、联络、筹备工作。据“学会”原副会长张殿英回忆,当时的学会一分钱都没有,给第一批创会会员所发的开会通知,八分钱邮票钱,都是朴先生自掏腰包。为了让学会解决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朴先生号召各方人士筹钱、赞助,最终为“学会”筹集了一点生存保障金,为日后“学会”解决燃眉之急提供了物质基础。回忆当年创会之初的艰难,朴先生依然感慨万分:2014年“学会”隔壁有一套房子,当时没钱,朴先生动员大家筹款,二话没说,纷纷自掏腰包,并在一个礼拜之内筹集了购买第三套房子的资金。

 

从1979年首任的秘书长、1998年的第二任会长,直至2011年光荣离退,朴先生见证了整个民族管弦乐学会从发起到成立乃至大发展的整个历程,并把学会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学会”自朴先生引领以来,在他本人追求的“大民乐构架”思想驱动下,运作良好顺畅,从2001年起,先后成立了16个如古筝、扬琴、琵琶、胡琴等附属的专业委员会,推进各省、市、区成立了相应级别的民族管弦乐学会;朴先生主管学会未久,敏感意识到“学会”参与民乐大普及的机遇并积极申办参与全国民乐考级;除此之外,他积极加强“学会”与政府文化宣传主管部门合作,参与重大赛事,促进专业民乐水准的提高和宣传等等,尤其是民族器乐“文化艺术院校奖”和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举办,对于提升民乐在全民中的认知影响力,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建立五周年纪念会

 

待“学会”正风生水起之时,朴先生接到国家民政部通知:“学会”七十岁以上的人员一律退休,这条消息立刻在“学会”内部引来轩然大波,诸多老前辈均无法割舍与学会多年的情谊。对此,朴先生身先士卒,率先表态并表示:换届势在必行,民乐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鉴于此,“学会”成立了换届筹备小组,并对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的人选进行多次的研究、讨论。就是在这段时间,长期忙碌的开会、过度的忧虑,换届工作换来了朴先生一身子的老年病。不过在他及“学会”诸多同仁的呼吁和努力下,换届顺利进行。顺利换届之后,不图名利的朴先生率先表态,“学会”积累的生存保障金留给新一任领导班子,其他人一分钱都不能动,“学会”的房子归集体所有,谁也不要惦记。时至今日,作为“学会”原房屋法人代表的朴先生仍能接到大量欲购“学会”房屋的电话,但他均给予了回绝,他说精神财富要传承,物质财富也要留给下一代。

 

朴先生如今已经离开了“学会”,对于“学会”,他还是有着颇多期许,他建议“学会”的人员要团结一致,“团结”是“学会”的生命线、命根子,要抛开所有人为的界限,发展联谊会员、组建家长联谊会、辅导教师联谊会,并由专人负责,实行正规管理;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不停顿地开展活动,定期的、系列的、临时的等,并在每项活动之前进行充分论证,事后认真总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深化内外部管理,并提出了“学会”的“五个意识”,即“平台意识、团队意识、自主意识、人文意识、经营意识”,以维护这个群体更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应将网站、报刊当做“全世界华乐人的主流媒体”,组建一个专业化人才团队;在适当时机组建“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工作委员会”。

 

2006年7月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谈及对民族音乐未来的梦想,朴先生说他有三个梦想:建立“中国民乐发展基金会”,建立由“学会”主导的“中国民乐艺术学院”,建立不低于15层的“中国民乐大厦”。做了一辈子关于民乐的大事儿,朴先生总是以“老民乐人”自诩。他以他的“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砥柱精神和文化自强,诠释了一位民乐人“发展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和灵魂坚守。

 

 65周年艺术生涯花开花谢,36年学会之情深刻隽永,三代人春来秋往继往开来,一生如此,足矣!他曾说文化传统就是一条不停流淌的大河,任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流向,尽管会经过各种的弯曲,最终必流向大海,民族音乐如今在很稳定的发展,并没有大起大落,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民乐的生生息息有很固定的一种规律,即使我们筑起堤坝,它还是照常流淌。如今离退在家的朴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著作的出版中,身老心不老,他说自己要和时间赛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量要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添砖加瓦。

 

耄耋之年为亲朋好友赠书

 

2017年1月22日清晨7时34分,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民族音乐家朴东生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先生千古,音容长存……

 

新闻来源:国音艺术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