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筝从何处来?——漫谈河南筝派

2017中国古筝摇指艺术节第二天——12月19日,上午10:45由安阳师范学院古筝教师、中国音协考级评委卜晋雯带来讲座《漫谈河南筝派》。在讲座开始之前,卜晋雯老师给大家放了一曲《高山流水》。从音乐的聆听感知,让大家感受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


安阳师范学院古筝教师、中国音协考级评委卜晋雯老师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就传统音乐的地域性而言,主要表现在南北两个地区的差异,北方音乐旋律多为豪放粗犷、高亢激越,南方旋律婉转秀丽。河南筝派的音乐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谈及流派,卜晋雯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形成筝流派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创始人是权威性的领军人物并组成以他为首的一支实力雄厚的古筝演奏家群体。第二,积累由一定数量的能体现这个流派地域性特色的代表性筝乐曲目。第三,具有独特的演奏技法及筝乐风格。各古筝流派的形成与各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河南筝派也不例外。
 
河南筝曲与河南大调板头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何为“板头曲”?卜晋雯老师是这样介绍的: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板头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一场名录。河南筝曲及筝派是扎根于河南民间音乐中,是直接从河南民间线索乐合奏板头曲脱胎而发展形成的。板头曲原味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大调曲曲牌演唱之前起静场作用的器乐欠揍。或间歇式,由古筝、三弦、琵琶,软工京胡(或板胡)等乐器声部组成的器乐曲演奏。这个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在长期流传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大调曲子而演化为独立的器乐曲种。


卜晋雯老师讲解中
 
河南筝曲大多是由板头曲嬗变而来,曲目甚多,仅收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河南卷》的筝曲由84首。从河南筝派颇富有地方音韵色彩的演奏中,人们可以明显的感到河南筝曲的演奏手法与大调曲子唱腔的特有润腔有着若即若离的巧妙结合,中原地域音乐风格鲜明感人。板头曲的取材十分丰富,以写情和写景的内容居多。卜晋雯老师将所收集到的板头筝曲按其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其一,根据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改编的作品;其二,描写社会生活情景的作品;其三,描写乡土中那些山川景色、花鸟情趣、借景抒情的作品。

真正将板头筝曲代向全国的,当数古筝名家曹东扶先生。1953年,曹东扶代表邓州(当时的邓县)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获一等奖,同年,参加中南五省第一届民间歌舞汇演,凭借其筝独奏板头曲《打雁》荣获一等奖,轰动中国民乐界。同年5月,应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约请录音译谱,整理了不少资料。

随后,卜晋雯老师介绍了曹派部分筝曲的取材与来源。1、 根据河南戏剧创作,改编的筝曲。2、 根据河南戏曲曲牌和优秀戏曲唱段,加工为筝曲。3、 根据河南戏剧名家名段创编,同时适合古筝表现的,从中挑选短而精的节目,既可作古筝演奏,也可用古筝自弹自唱。4、 根据河南戏剧广为流传的音乐曲牌,曲艺曲牌和民间流行民歌,小调,舞蹈音乐等创编。5、 河南大调曲子的自弹自唱。

一提到曹东扶,就必然会联想到他的作品《闹元宵》。卜晋雯老师以曹东扶的《闹元宵》为例进行了演奏上的介绍。《闹元宵》作于1956年,在这首作品中,曹东扶先生吸收了河南民间音调,并与他自己的独特演奏技法相结合,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欢度元宵佳节的民族风俗性的热闹景象。卜晋雯老师就《闹元宵》这首作品结合音响,跟大家分享了乐曲摇指、游摇、速滑音等一些具体演奏技法进行了解析。

在《闹元宵》演奏的解析后,卜晋雯老师针对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做了总结性介绍。卜晋雯老师讲到,在河南当地流传这这样一首诗,专门用来形容河南筝的演奏: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推揉按颤自悠然。

讲座最后,卜晋雯老师以一句艺术源于生活,河南筝派“筝筝日上”为讲座做了完美的收尾!(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