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都赞叹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的真情,仿佛爱音乐的人都“痴”,魏麟懿就是一个以古筝为生命的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她的纤纤素手仿佛是琴弦的延续,用袅袅的筝音诉说着生活,也让更多的人在浓浓的中国文化熏陶下感受着古筝那份特有的魅力。
魏麟懿
和古筝的“音”缘
一袭淡粉色的纱裙、 高高盘起的发髻、略施粉黛的面庞……坐在古筝旁的魏麟懿显得分外优雅。“古筝就像我亲密无间的‘闺中密友’,总能和我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遇见高兴的事,它就用行云流水般的曲调为我庆祝;我情绪低落,它也‘轻声呜咽’。这就是我和古筝结下的‘音’缘。”然而,这条漫漫学筝路之初,年幼的魏麟懿可没少吃苦。
“第一次接触古筝时,我还没上小学。当时只觉得古筝就像一个大盒子,可轻轻拨动它时,美妙的曲调一下吸引了我,我央求着爸爸让我学弹古筝。”魏麟懿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学习古筝的人很少,古筝的配件和资料书就更难买到了。“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断弦,曾经因为一根琴弦断了,爸爸跑遍了全市也没买到新弦。后来,只要亲戚朋友出差,爸爸就会请他们从外地买琴弦备用。”就是因为学古筝这条路不平坦,魏麟懿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高三那年,她选择了学习音乐。从此,古筝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在大学课堂里,魏麟懿更全面地接触了古筝,也更爱古筝。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麟懿来到深圳一位很有名望的古筝老师家里做客。“丰富的古筝资料、设备齐全的琴房、各类古筝整整陈列了一间屋子,定期还有古筝的演奏会和知识讲座,就像一个古筝博物馆。”
魏麟懿告诉记者,她从深圳归来就萌发了开一个古筝工作室的想法,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它的魅力。也许是朝思暮想,魏麟懿在梦里梦见自己开了一家叫“晓筝音室”的工作室。“晓筝,让更多的人‘知晓’古筝,这是我一直的心愿,当时我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开一间古筝工作室,要开一间名叫‘晓筝’的古筝工作室!”
2002年,还在念大学的魏麟懿开始教授古筝课程。“大学时期代课、教古筝的同学有不少,但大家更多的是自食其力、为父母减轻负担。我也不例外,但我更多的是为我日后开古筝工作室积累经验。”从那时起,魏麟懿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
梦想照进现实
2009年,魏麟懿心田的那粒种子发芽了,梦里的“晓筝音室”在芜湖变成了现实。魏麟懿告诉自己,既然开起了工作室,就得干出点样子,让更多的人喜爱古筝。魏麟懿说:“开班教学和传统‘一对一’家教有很大不同,首先就是要在课堂上照顾到所有孩子,还要在一个小时的课程里尽量不让学生觉得乏味。此外,来上课的学生年龄段不同,有的还没上小学,有的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快速地掌握弹奏古筝的技巧又是一个问题。”魏麟懿告诉记者,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听”曲子,现在一首流行歌曲出来没多久,马上就能在大街小巷听到人们随口哼唱。可就算会弹古筝的孩子,也不见得能哼出古筝曲子的旋律。“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们多听古筝曲子,开始大家都认为古筝只需要学好指法、记住谱子就可以了。可曲子听多了,古筝好像更能和手指沟通了,弹奏技巧也越变越好。”
魏麟懿告诉记者,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是舞台表演。学会在舞台上驾驭乐器、掌控现场节奏,才算真正会弹奏。为了给学生一个上台演奏的机会,晓筝音室特别开设了一个演奏厅,让学生能开个人古筝演奏会。“在前不久母亲节,我就在演奏厅和学生们开了一场‘回报母爱,妈妈我用古筝对您说……’的演奏会,让在音室学习的孩子们成为主角,家长坐在台下成为观众。还记得,有一个才上小学的男孩,在曲子表演结束后,突然站起来对着台下的妈妈说‘谢谢妈妈,祝妈妈母亲节快乐’,音室的孩子也都为妈妈们鼓起了掌,场面很是感人。”魏麟懿笑着说,她最欣慰的是看到通过学习古筝,孩子们更懂得感恩,学会热爱生活。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