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筝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型期,传承方式、创作方式以及观演模式等都发生了改变。
传承方式的改变:从自然传承(口传为主)到 专业学校传承(书写为主)
创作方式的改变:从民间集体创作到专业作曲家个体创作
观演模式的改变:从日常民间观演到舞台化音乐会型表演
这一系列转变,使筝乐艺术的传承、创作、表演、审美意象等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现象与特定社会历史的深层关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筝乐文化叙事模式”。
什么是“叙事模式”?“叙事”可以作为理解音乐的一个路径吗?
叙事学在西方已经讨论了数十年,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结果,研究西方音乐叙事理论的一批专家学者正在不断努力向前探索,寻求一个有力的解读方式及建立系统化的论点。
当下,叙事学研究触角广及小说、电影、音乐、美术、图画等,文学博士余御鸿“大胆”借助“叙事”阐释筝乐文化的历史、结构形态、演奏审美,期望为筝乐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在20世纪的全面转型中,筝所“叙”何“事”?如何“叙事”?
这本由台湾作者余御鸿撰写的《20世纪中国筝乐艺术转型叙事》,将会告诉你答案。
《筝乐叙事》作者:余御鸿
本书为筝乐理论研究著作,作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筝乐演奏和教学、研究的成果,立足中国内地筝乐历史和现状,通过对筝乐谱本的解读、演奏录音的分析、乐人的口述访谈、表演类型分类等,借助叙事学理论,对20世纪筝乐的艺术转型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独到见解。全文以叙事学理论为参照,筝乐资料为依据,以“行为”“作品”“音响”为三大支流,展开叙事行为、叙事类型、叙事结构、叙事美学等四大主题的系统研究,阐述20世纪中国筝乐文化叙事模式转型的整体面貌、筝学叙事的人文蕴含以及筝学发展的社会意义。
章节目录
精彩内页
作者简介
余御鸿,台湾桃园人,文学博士,御乐古筝乐团艺术总监,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现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长期致力于追求筝乐表演的各种可能性,在《中国音乐》《交响》《黄钟》《潮声》等刊物发表筝乐艺术研究数篇,参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音乐地理研究》。
(新闻来源:网络)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