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梁祝之父”何占豪:我的每个音符都是深情的

11月8日,第二届珠海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经典作品音乐会完美落幕。当晚,与澳门一水相隔的华发中演大剧院莫扎特音乐厅里座无虚席,听众如痴如醉。演出临近尾声之际,两个月前刚过完90岁生日的何占豪,上台亲自执棒,携手澳门中乐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为听众献上一曲《梁祝》。  


演出现场


该场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星海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教授、珠海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李复斌,携手澳门中乐团、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中国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等、二胡协奏曲《英雄泪(又名:蝶恋花)》、古筝与乐队《临安遗恨》6首何占豪经典曲目。第7首节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亲自执棒指挥。民族特色浓厚、旋律优美、以情动人,整场音乐会堪称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何占豪亲自执棒指挥


“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无论是创作特点,还是思想宗旨,何占豪总是强调一个“爱”字。专业经验和生活经历使他确信:没有爱的人写不出曲子。“一碰到这个事很冷淡,觉得‘这关我什么事?’,看到那个事又在想‘关我什么事?’”,没有“爱”的这种情感,作曲家找不到题材,即使找到,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正因为这个‘爱’,我每个音符都是深情的。”当晚演出结束后,何占豪随即换下表演服,在后台休息室接受了南都记者采访,谈到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何占豪满面春风,滔滔不绝,仿佛一秒重返舞台。  



“青年时代,对爱敏感。中年时代,对爱仍然保持。”何占豪告诉南都记者,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爱”的理解与感受会有所不同,这影响着创作,也丰富了作曲家的体验。作曲原理、创作实践、采风调研……各种环节他都想方设法让晚辈、学生领悟到“爱”之于创作的重要性。


何占豪认为“爱”不光指爱情,民族大爱、国家大爱有着更深的感动。“什么感动?比如说我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觉得这个民族很可爱,很真诚,他们从贫困翻身成为小康的高兴劲儿令我深受感动,所以我把他们精神的影响和高兴的情绪,凝成民族音调拿出来,进行创作发扬他们的喜悦心情。”  



当晚演出的节目《英雄泪》,正是何占豪关于“家国情”的新作,灵感源于电视剧《周恩来》里的一幕,创作之前,他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英雄泪》里的泪,不仅是领袖的泪水,更是千千万万父母为牺牲在战场上的孩子流下的泪水。”何占豪说。


传统艺术需要传帮带,何占豪特别重视对后辈的培养,迄今为止已带了六代学生,“我的学生最老的是‘80后’,81岁,最年轻的是‘90后’,刚刚20出头”,何占豪幽默地告诉南都记者。他培养的青年音乐家有两种:一种是演奏型,“没有好的音乐给他演奏,他出不来。很多青年演奏家,包括古筝演奏家、二胡演奏家等等,我给他们增加机会,给他们好的曲子去演奏,演奏出来之后如果他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那么就出来了”,另一种则是创作型,“要让他创作,进行作曲”。何占豪很爱才,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我是风,他们是风筝。我把他们‘吹’上去,他们确实在上面‘飞’,但是他们自己要质量好,因为如果质量不好的话,上去了他也会自己掉下来。”何占豪说。


评论2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