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多样化艺术形式冲击下,全国民乐市场一度低迷,众多民乐团体名存实亡,弘扬传统民乐迫在眉睫。日前,扬州市歌舞剧院将现有民族乐队资源整合,正式组建了该市首个专业民乐团——扬州民族乐团(拟)。3月24日,乐团将作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周周听民乐”的演出班底,在市音乐厅首度公演。此后乐团将每周上演一场专场,适时邀请国内知名乐团及演员联袂登台,票价最低20元,市民可随时领略传统民乐的文化艺术魅力。
为何逆流而上成立民族乐团?
“因为低谷,才更需要有人去做”
如今,文化演出市场多元化,对民族音乐市场和普及宣传带来不小的冲击。
“毋庸置疑,民乐是有生命力的,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所存在的潜在市场有待深入挖掘、开拓。”市歌舞剧院副院长、扬州民族乐团负责人秦如峰从小学习唢呐,屡获国家专业赛事大奖,他深叹一口气说,目前,扬州民乐处于“低谷”,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有人去干、去关注,组建扬州民乐团是一次尝试,如果失败,至少还可以多一份振兴扬州民乐的珍贵经验。一席话,道出了扬州民乐人共同的心声。
“经过2个多月招募,扬州民族乐团达到中型民族乐团规模,23名乐手平均年龄35岁左右,他们代表了目前扬州民乐演奏的最高水平。”据秦如峰介绍,青年古筝演奏家徐文蓓、笛子演奏家夏宏业、优秀二胡演奏者房磊、优秀琵琶演奏者吴海燕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技艺独树一帜,不仅能精湛演绎扬州地方特色曲目,还对民族管弦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经典作品也能轻松驾驭。
业内人士认为,培养浓烈的民乐氛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扬州民乐的当务之急。乐团将以扬州市音乐厅为阵地,借“周周听民乐”系列活动进行舞台演出外,还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演出,提升市民音乐鉴赏能力。
民族乐团正在酝酿什么发展方向?
作曲立足扬州“新民乐”
提及扬州民乐,人们脑海中很容易响起《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的熟悉旋律,但随着群众对民族音乐的审美需求的不断更新,民乐作曲人对民乐音乐鉴赏能力、社会观念,以及作曲技法,都需要与时俱进,保留传统艺术本体,兼顾创新发展。
“扬州民乐欲破冰启航,需要解决尖兵人才欠缺和创作能力薄弱两大难题。”秦如峰说,乐团会根据目前水平和配置,按照扬州市民的鉴赏习惯,对一些经典曲目改编处理,例如,如果想让更多的人接受高邮民歌《数鸭蛋》,就必须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打造、包装,在同一场音乐会中分别展现传统、创新两个版本;尝试将地方戏曲曲牌改编为民乐合奏曲,甚至改为管弦乐曲等等,增加民乐欣赏的趣味性。
“希望在一年内将乐团规模扩大至40人,参与各大专业赛事,进一步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秦如峰道出了扬州民乐人对发展扬州民乐的愿望。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