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栋
2015年8月9日晚,在扬州国际会议中心演奏厅,有幸欣赏了由“国筝大会”组织方安排的“罗晶和她的筝乐队”专场演出。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了。一首《茉莉芬芳》,拉近了演奏者与台下听众的距离(很多听众是参加比赛的小选手)。曲目是如此的熟悉,但是罗晶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演奏技艺,又使听者对这首曲目又有了全新的理解;细腻的处理,对音色合理控制,又使《苗山春》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蝉歌》,曲如其人,美丽端庄,又不失雍容华贵;作为《山水》首演者,罗晶把此曲演绎得大气磅礴,把听众带入了一幅青山绿水的写意画卷;最后的《西楚霸王》更是把项羽豪气万丈,最后又悲壮的乌江自刎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上这些独奏曲中,还穿插了罗晶与乐团共同演奏的《三六》、《绿岛小夜曲》、《拔根芦柴花》和《仕女图》几首曲目,清新的效果,烘托出独奏曲的浓郁。整场曲目的安排,可谓是“浓淡相宜”。同时,罗晶本人的深厚演奏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验,她完美地诠释和掌控了整台演出,堪称“晶彩”!
看了这场演出后,我也感触颇深。同时,也思考了许多问题。首先,罗晶在演奏《茉莉芬芳》曲目时,快板段大量使用了抹、托指法,而不是现在流行的快速四指指序演奏。相对快速四指指序的演奏,快速的抹托指法,既没有降低曲目的速度,反而使演奏的点子更清晰,同时音色更丰富。快速四指指序演奏对于传统古筝的演奏方法来说是一种突破,但它也不是万灵药,不是一遇到快的曲目就需要用四指演奏,一些传统的演奏技法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浙江派的“快速四点”演奏技法,勾指、托指、抹指的组合使用,利用了手腕往复运动的用力方法,使演奏者演奏起来不但省力而且音色丰富。
另外,我发现罗晶在演奏时,左手没有带指甲片,但演奏效果却出奇的好。左手很厚的声音和右手的旋律配合的天衣无缝。从古筝自身设计特点,在有效琴弦的中间琴弦振动幅度会比在岳山边的大,所以左手带指甲片很容易产生杂音。在我们现在大量的曲目中,左手演奏是作为伴奏音型出现的,左手带指片很容易为影响右手主旋律的演奏。最致命的是,古筝的特点--左手的韵味,由于左手带指甲片,使曲目左手的按音和滑音不能准确自如的表现出来。作者在这里不是为了批评左手带指甲片演奏,左手带指甲片也是有它的合理性,新作品的不断涌现,大大开发了左手的使用,左手的经常作为主旋律的一部分,所以演奏的音响开始加大。但是,现在很多人却认为左手不带指甲演奏就是“落伍”,甚至据说有些地方考级,如果选手左手不带指甲片就不可以通过!
罗晶在演奏时,演奏动作的幅度和音乐的结合恰到好处。动作幅度随着旋律和音响的起伏变化和变化。现在随着演出机会的增加和视觉媒体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器乐演奏的视觉效果也开始有了要求。但是毕竟器乐演奏时一种听觉艺术,夸大的肢体动作不但不会增加曲目的吸引力,反而会减弱听众对音乐的专注,破坏旋律的和谐。记得就在一个月前参加某个比赛的颁奖晚会。彩排时,老师不专注齐奏时的音响效果,却只专注孩子演奏时身体摆动的幅度。结果是孩子们演奏的就象在跳舞。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在筝界已不是少数现象了。
对于以上这几个问题我认为,不论使用什么技法和方式,演奏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曲目和音乐服务,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能很好的诠释曲目和演奏者自身的个性就是好的方法。如果片面的强调某种方法和方式,而去贬低抛弃一些其他方法和方式,反而会使我们的音乐越来越狭窄。同时,我们不但要追求演奏的视觉效果,更要强调演奏时的听觉效果。这个才能是我们的古筝事业健康发展。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