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下午,著名作曲家房晓敏先生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展开了主题为:“风雅颂”学术讲堂——《当代广东客家筝曲创作谈》的讲座。
讲座从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展开,以古筝协奏音诗《月歌》为例,介绍了乐曲《月歌》的创作背景与内容。“月姐歌”历史久远。相传在公元7-10世纪(唐朝),宫中一位名为月莲的妃子独自一人对月倾诉衷肠而感动了当朝的一位太监。太监放她逃至石塘村时,被石塘人救起。从此,月莲定居石塘,并将宫中的歌曲传授给村中妇女,受到当时石塘妇女的爱戴和崇拜。后人为纪念月莲,把月莲传授给村中妇女的歌曲命名为“月姐歌”。
“月姐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凡参加“月姐歌堂”活动的女人们,必须先行沐浴更衣、焚香祈祷。众人聚齐后,先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中,“月姐”分为:1)“接月姐”(农历八月初一午夜),齐唱“接月姐”歌。2)“迷月姐”(“月姐”则由众人推举的一位未婚女子来充当;其间有独唱、对唱、齐唱,还有边舞边唱,农历八月初五之后歌堂之间相互“斗歌”)。3)到中秋节午夜(农历八月十五), “送月姐”(要从歌堂一直送到石塘河边,沿途放鞭炮,把黄香勒等物品推入河中月影,众人在河畔焚香燃烛,祭祀祈祷一番)。
此作以广东韶关仁化石塘村女性吟唱的“月姐歌”为音乐素材,通过“接月、迷月、送月”等音乐段落,描绘了客家女中秋时节借“月神”祭祀的意境与场景。
接着,房晓敏先生以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来讲解该曲,首先介绍了选择与重构的概念:选择,即挑选;是对事物选取的决定。重构,即重新构建;是对事物结构的重新调整。该曲在“结构、旋律、调式、节拍、速度”等音乐素材的选择上,采用了重构的手法。分别采用了:1)结构素材的选择与重构;2)旋律素材的选择与重构;3)调式素材的选择与重构;4)节拍素材的选择与重构;5)速度素材的选择与重构等5个方面来体现。
综上所述,房晓敏先生从“结构、旋律、调式、节拍、速度”等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重构角度,对“古筝协奏音诗《月歌》”作了技术分析,可供同行、专家、学者参考。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