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29期原文

论潮筝名家黄长富先生的艺术风格

作者:蔡毅

 

        摘要:潮筝名家黄长富先生是潮汕两大筝派之一――李嘉听派的传人,他的演奏风格既继承了李派的潮筝特点,又有发展与创新,他的一生为潮筝、潮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凡的贡献。本文着重分析黄先生的艺术风格,并指出黄先生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素。本人认为,分析和研究黄长富先生的艺术风格对于潮筝艺术乃至潮乐的继承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潮筝    演奏风格


        引言


        黄长富先生(1913.5――1991.3)是澄海城内人,澄海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他师承李嘉听(潮筝两大流派代表之一)之高足洪如炎先生。【参④】他一生酷爱音乐,通晓多种乐器,具有较高的潮乐艺术修养;他的潮筝艺术更是造诣精湛,风格独特。黄长富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民间艺术家。黄先生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潮筝的演奏风格和潮乐的创作风格上。


        一、黄长富先生的潮筝演奏风格

        黄长富先生的潮筝演奏风格正如中国古筝大师曹正教授的评价:“黄长富先生之筝艺,功底扎实,铿锵有力,曲曲扣人心弦,韵味隽永,风格老练。使聆者可以溢涤俗气,得大雅之正,若非先生炉火纯青之造诣,其孰能若是乎。”(摘自《黄长富古筝专辑》之序)【参③】黄先生的潮筝演奏风格音醇韵雅,刚柔并济,大致可分为右手发音特点、左手揉按特点两部分。


        (一) 右手弹奏特点――音醇句雅,韵在其中

以韵补声是弹拨乐器演奏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无论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还是琵琶、三弦、阮,都有这演奏特点。而黄先生对韵与声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研究。他讲究潮筝的演奏应是:右手先弹出有韵味的旋律,再加上左手的做韵,才能达到音韵并茂的效果。分析黄先生的潮筝演奏,的确如此。


        1、讲究音色美而生韵

        黄先生的右手弹奏发音清纯、铿锵有力,音色饱满醇厚;强音响而不噪,弱音轻而不浮。黄先生的弹奏能有这样的音色、音量效果,除了他的功力深厚、有较高音乐修养外,最主要的应该是他对义甲的改进和对运指的考究。黄先生儒雅睿智,富有创造性,是澄海闻名遐迩的能工巧匠,他的发明创造多次获县政府的嘉奖,多次被评为澄海县先进生产工作者。他工余喜作山水国画,养花造盆景。正因为他有强烈的艺术追求,又心灵手巧,所以他在弹奏潮筝中,发现了师传的蛇皮套甲的局限性之后便立意改进。自清末民初以来,弹奏潮筝所用的义甲都是用一根长约2cm,宽约0.2cm的竹条,或动物骨(角)条、硬塑料条等材料缝在一个皮套上做成的(如图1),这样的套甲弹奏出来的音色单调,缺乏弹性,而且在弹奏中容易脱落。黄先生在与全国各地的筝家交流中,(时间?)得到了启发,经过不断的研究、尝试,终于成功设计一种义甲。这种义甲首先在选材方面有讲究,材料必须有一定弹性,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而且可以随意裁剪和成形,如玳瑁、赛璐珞等;其次在形状方面做大胆的改进。把选好的材料先裁成长约2.5cm、宽约2cm的长方形小板块,然后在宽的一边用小锉锉成小弧形,弧度与人的指甲接近,再将这小板块中间挖一个边长约1.2-1.5cm的正方形洞,使之可以套在指甲之上,然后把义甲稍微软化,根据手指的弧形成形。使用时,利用指甲基本固定义甲,再用胶布加固就可以了。义甲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手指进行裁取,四周的宽约0.2-0.4cm,用来弹奏的一边要比手指尖长0.4cm左右,不能过长。(如图2)这样的义甲与自然甲很接近,首先在触弦方面可以增加多种角度,使音色、力度控制自如,而且因为戴在手指甲上,所以每次触弦都要指肚先着弦,然后才是义甲触弦,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杂音的出现;在音量方面,由于义甲与手指甲的弧度接近,手指甲可以承受义甲的力量,故有利于力度的发挥,排除了义甲脱落的可能。这种义甲的改进,在潮州地区,是黄先生的首创,也是成为黄先生右手弹奏优点的关键。义甲改进后,黄先生对右手的运指就更讲究了。他注重每个手指的着力点,讲究角度和力度的配合。他的弹奏,主要采用夹弹,大指和中指均与弦以45度角向下拨弦,这样的弹奏由于指肚先触弦,而后才义甲拨弦,故几乎无杂音;而且向下拨弦便于手指发力,故音醇而饱,有弹性。义甲的改进是黄先生音色美的重要基础,运指的考究是黄先生音韵醇厚的必然结果。


        2、讲究造句美而生韵

        潮州弦诗有上千首,传下来的居多是基本旋律,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必须经过精心加工琢磨方能成宝贝。而真正的筝曲就几乎没有。弦有弦句,筝有筝句,根据不同弦诗的基本旋律,结合古筝的演奏特点,造出优美动听的乐句,是黄先生潮筝演奏的最大特点之一。黄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丰富的艺术积淀使他对演奏潮筝充满灵感,即兴造句得心应手,雅而不俗。例如传统乐曲《粉红莲》(词牌名,全曲108板,是潮州弦诗曲中最长的一首),发音,稳健的二板慢节奏,虽然仅有一筝弹奏,却给人一种唐宋宫廷乐之大度气派的感觉,潮州乐人称之为“大路”,筝韵尽在其中。又如在同一乐句重复出现或有对偶句时,他经常运用不同造句来演奏,用高低音域来表现,把乐句处理成不同的情绪表现,达到百听不厌的效果。如《柳青娘》(重六),“66 54  654  5 ︱”在第二次出现时是“66 555  4566 5 ︱”。又如在《小桃红》、《寒鸦戏水》、《出水莲》等名曲中,黄先生在弹奏中运用了大指连托两弦加上滑的手法,使句子既连贯又有颗粒性,如


5  5    3  3         2  2  2  2     1  1  1  1


        53 53 …32 32 …、   21 21 21 21、  16 16 16 16 ︱11 12……,且乐句明亮,不落俗套。此外,他还善于借鉴其它乐器的造句特点,融合到古筝中,如扬琴常用的“×××××”节奏型,他在《卖杂货》一曲的催奏中连续运用,表现轻松、跳跃情绪,十分贴切。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是黄先生改编的轻三重六调《浪淘沙》。黄先生运用潮州音乐特有的改变色彩音使乐曲改变调性的手法,把原曲的音列“5612356”改为“5612456”,“3”只作过渡音,使乐曲中“6、2、4”三个音突出;再加上精心修饰乐句,乐曲的旋律更优美流畅,使此曲一反轻三六调之轻松、缥缈的情调,塑造了庄重、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音乐形象壮阔、坚定。著名古筝大师曹正教授十分欣赏此曲,在其撰写的《澄海潮筝演奏家黄长富先生》一文中评价:“若非先生炉火纯青之造诣,其孰能若是乎”。古筝名师陈安华教授十年前精心为黄先生记录整理此曲的演奏谱,并撰写“明洁透亮、耿直自信――记澄海筝家黄长富先生和他演奏的潮州名曲《浪淘沙》”一文,对黄先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正如陈教授所评:“《浪淘沙》……成为具有独特风韵的黄氏潮州古筝独奏曲,同时为人们提供了潮州音乐调式相互变化的可贵借鉴” 【参②】。乐曲的特色在于:“随着调式色彩的变化,势必在演奏方面带来新的难度。‘4’这个色彩音在乐曲中频频出现,而且多处在强拍上,若处理不好,将会使乐曲千篇一律,平淡乏味。黄先生对‘4’音的设计可谓是颇具匠心的。他采用了擅长的潮筝‘双按音’的演奏技法,通过单音、双音、下回旋音和一音多韵的微妙变化以及催拍中用‘4’作低音等较高难度的技巧,使曲调起伏有致,层次分明,典雅而内蕴。加上流畅顺口,富有变化的音型设计,使人感受到眼前展现的不是一首普通的乐曲,而是一幅清新、端庄、高远的画卷。”(引自陈安华教授“明洁透亮、耿直自信――记澄海筝家黄长富先生和他演奏的潮州名曲《浪淘沙》”一文)【参②】


        3、独特送音、花指添韵

        送音。潮州音乐的演奏讲究乐句句末的二分音符或全音符一般用送音奏法,弓弦乐器是推弓揉送,弹拨乐器则点拍送音,使长音的线条与短音的颗粒同步,形成整齐的节奏美。黄先生在送音的演绎中大做文章,演奏方法有“双飞”、“单飞” 送音法。如“5  5  5 — ︱”,第三个“5”就是送音,用“单飞”奏法,即大指在离筝的前岳山约15cm左右托弦,配合其他手指向外展开的手势送音,犹如蜻蜓点水;“双飞”奏法是由大指劈和中指剔同时移离前岳山约15cm处高低八度弦上拨弦或大撮,配合抬手动作,如鸿雁展翅飞起而得名,记谱为:            

        5       

“5  5  5 — ”。单飞奏法又分“点滑”、“上滑”、“平送”三种音响效果。“点滑” 的效果记谱为


        “5  5  43 5  5 ︱”;“上滑” 的效果记谱为“5  5  35  5  ︱”;“平送”的效果记谱为“5  5  5 — ︱”。适当地运用送音的方法方式,可以通过不同音效来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这是黄先生的独特指法之一。如在汉调乐曲《柳摇金》(尺字头)中,黄先生熟知汉乐多运用滑音的特点,在乐曲中常用滑音,并于句末用单飞上滑送音,更强调了乐曲的汉调风格;在活三五调的乐曲中,他则运用了多种送音法结合,如活三五调《柳青娘》中,“55 24 56 54︱ 2  14  24  21  ︱71 57  7 ……” 句末采用单飞三度上滑送音,独具特色;而“56  54  24  25 ︱ 42  4  4 — ︱”句末采用的是单飞平送,突出了活三五调中“4”要平的特点。在曲中还有单飞二度上滑送音,双飞送音等,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黄先生的送音确如阮禹之《筝赋》所言:“大兴小附,重发轻随”,妙不可言。


        小花指。黄先生的另一独特指法是他在演奏中常用的花指。他的花指与众不同,从不超过三个音,多数为两个音,有时只有一音,演奏是很轻巧地一带而过,为区别于一般花指,故称为小花指,记谱采用倚音记法。在黄先生演奏的乐曲中,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花指运用十分巧妙、自如,似有似无,体现其既古朴、典雅,又潇洒、逸致的演奏风格。


        (二)左手揉按特点

        黄先生弹奏的筝曲,音厚韵长,声韵并茂,使旋律富有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补了弹拨乐器点声间断的弱点。主要体现在:


        1、八度双音并按技法  黄先生的左手技法除了继承李嘉听派特有的“双凡”八度双音并按技法,还加以创新发展。把原来只有“双凡”八度双音并按技法扩展到多种八度双音并按,大大丰富了潮筝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乐曲的弹奏难度。如《柳青娘》(重六)中,22 26 55 52︱44 245 455 32 ︱…


        这个乐句连续出现三个“4”,如果都在同一音高,就显得单调乏味,黄先生是把前两个“4”用高低八度奏出,采用八度双音并按加揉手法,第三个“4”用单音弹,而第四个“4”则采用八度同时弹奏,这样,短短一小节出现四个“4”就以三种方法巧妙地用抹托抹指法,后句除了句逗有点变化外,三个“4”则高低八度,采用勾托抹指法和左手八度双按技法。同一乐句,运用不同的句逗与指法,加强了力度,发展了情绪气氛,取得音色、音响、技巧三佳的效果。还有在活三五调乐曲中“双尺(简谱re)”、“双乙(简谱xi)”等等。黄先生经常适当运用这种独特的手法,使乐曲声韵并茂。除此之外,黄先生还延伸到双按上滑、双按回滑、双按揉颤等八度双按技法,在《昭君怨》的拷拍中,就频频运用上述双按技法进行跨板弹奏,那种古朴、若即若离的音响效果,把王昭君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乐曲风韵独特,与众不同,更使我辈倍感先辈之艺术造诣的深高;“si/fa”五度按带滑双按法,在《昭君怨》、《黄鹂词》中有所运用,由于滑法不同,效果也各异,前者增添了哀怨的情绪,后者则表现出“两只黄鹂鸣翠柳”之景象,丰富了乐曲的音效。


        2、一音多韵技法  黄先生精通多种乐器,擅于取长补短。他一直为改进弹拨乐器的点声间断再用轻揉,“6”采用点,这样不但在音响、音色上有一音多韵的效果,还能有效地延长余音,使旋律富有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补了点声间断的弱点。这种技法要求左手几个手指要灵活独立,合理分配,轮流揉按,连绵不断。这种技法更多的是体现在活三五调乐曲的演奏中。用筝弹奏活三五调乐曲时,一般“三”音即简谱的“7”均以“6”音按出,然后加颤音或揉、或回滑。而黄先生的弹法是在适当的句子中运用“5”音上滑为“7”,如《柳青娘》(活五)头板的第7板和第27板:71  57 7 54︱……此技法的运用,使活三五调的特色音“三”更饱满,达到音饱韵长的效果。


        二、黄长富先生的潮乐创作风格

        黄先生凭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潮乐词汇和演奏经验及其社会实践,成功地创作了一首首潮州筝曲、弦乐曲。他的作品命题富有诗意,旋律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调性分明;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潮韵。如1958年创作的弦乐曲《园林春色》,生动地描写了澄海外砂园林“桃李争艳”、“柑桔映红”、“小河摇船”、“狮鹅戏水”等四个场景。表达抒情流畅的情绪,最合适莫过于拉弦乐器。黄先生把这首曲设计为弦乐曲,亲自拉二弦领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再运用潮乐催奏法,生动、优美的乐曲很自然地把听者带到一个春意盎然的园林胜景。1959年,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莅澄录制《园林春色》和《蓬江飞虹》(黄先生与陈德遗先生创作)两首曲,作为潮汕新闻专题节目配乐,向国外播放。1982年《园林春色》获汕头市业余音乐创作评选三等奖。又如《炼锄乐》,黄先生曾在铁器农具厂工作,熟悉炼锄时大小锤轮打的节奏,连续用“×××  ××”节奏型,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炼锄的场面。同样,黄先生抓住了炼锄的动作节奏感强的特点,用点来表现更加恰当,所以他把这首曲设计为筝曲。再如《话丰年》,也是一首情景表达惟妙惟肖、十分生动的作品。黄先生深谙轻三重六调比较轻松、风趣,对偶乐句表达对话很形象生动,而这两者由唢呐来演奏体现最合适不过。因此,黄先生把《话丰年》设计为唢呐曲,乐曲旋律多用对偶句(潮人称“子母句”),把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畅谈丰收、展望美好前景的既抒情又热烈健康向上的情绪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很富感染力。1975年,汕头地区文工团蔡树航先生将该曲整理成大、小唢呐领奏,由澄海广播站录音后经常播放。


        无庸赘述,从这些作品,我们已可看到,黄先生擅于观察生活事物、擅长抓住乐器的表现特点,巧妙地用音乐形象表现生活景象,他的作品形象鲜明,雅俗共赏。黄先生先后还创作了《晒谷场上》、《清窗晚奏》、《荔园蹈月》、《深庭较艺》等一批富有诗意、结构严谨、调性分明、旋律优美的乐曲,这些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潮韵潮味,其中大部分被收入澄海文化馆于1960年编印的《澄海音乐选》中;1997年被选入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潮州音乐研究室编辑的《潮州乐曲300首》中,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黄长富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要素


        黄长富先生的潮筝演奏风格之所以韵味隽永,魅力无穷;对潮乐潮筝的再创作之所以才思横溢,屡有收获,本人认为主要有下列几个因素:


        1、名师传承。黄先生古筝师承文士派李嘉听之高足洪如炎,得到李派的真传;二弦和唢呐则是解放前在专业剧团老源正(三年)得到知名“头手”马其高先生的指点。名师传承是黄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2、通晓多种乐器的演奏。黄先生酷爱潮乐,除了钟情潮筝,还掌握了琵琶、笛子、二弦、唢呐、扬琴、椰胡等乐器的演奏技法,熟悉各种乐器的性能。他善于取长补短,把各种乐器的表现手法揉合到潮筝的演奏上,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力。同时,也为他创作乐曲提供有利条件。这是黄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首要条件。


        3、丰富的艺术实践,善于研究创造。曹正教授于1990年为黄长富先生古筝专辑作序云:“……长富先生耄耋遐龄,孜孜于潮乐秦筝,能享独乐乐与人乐乐之趣,数十年如一日,确为吾辈筝人之楷模也。长富先生师承文士派古筝大师洪如炎先生,是青于蓝而胜于蓝、刻苦钻研有继承有发展、推陈而出新者也。”【参①】(注) 正如曹教授所言,黄先生除了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参与剧本的改编、配曲等,工作之余善于与人合乐,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他的音乐词汇;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先生酷爱潮乐,热爱生活(即使是在逆境中),善于观察、体验,加上他具有音乐天赋,又善于钻研提炼,勇于改革创造,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黄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必要条件。


        4、渊博的潮乐理论知识。黄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潮乐理论知识,对潮乐诸音、诸调的音乐表现理解透彻,对潮乐的演奏、变奏、催奏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这在他的创作曲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这是黄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必然因素。


        至此,笔者十分感慨人格与乐风是何等相似!是自然与必然的统一!黄先生的艺术风格正如其人,他耿直正派,儒雅睿智,诚信谦恭。他那微驼的脊背深深地埋藏着人生道路之坎坷和他百折不挠、遇境而当的顽强精神;而真挚、乐观的情感流露使晚辈和与之交往者不论长幼贤逊皆崇敬难忘。黄先生之人格魅力正如他的筝乐与作品,健康向上,韵味隽永!


        结语

        黄长富先生16岁拜师学筝,在他有生之年对潮乐尤其是潮筝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凡的贡献。正如曹正教授所评:“这样积极热情为民族音乐事业‘乐中筝’奋斗终身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敬佩的”。(引自《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参①】解放前夕,黄先生是阳春国乐社成员;解放初,是汕头潮乐改进会首批会员;五十年代中期,他与汕头潮乐名家林木高、林先佩合奏录制细乐《大八板》、《迎仙客》、《柳摇金》等曲,经常在汕头人民广播电台、澄海广播站播送。1954年,他参加筹建澄海民间音乐研究组(后改为研究会),成立后担任组长一直到“文革”前。研究组首批成员40多人,活动内容丰富,有潮州弦诗乐、细乐、庙堂乐、锣鼓乐、汉乐、潮曲、汉曲演唱等,时常到冠山、莲阳等乡交流演出,也培养了一批潮乐人才。研究组还配合县文化馆整理了一批传统乐曲,有的由文化馆编辑成册,有的则由汕头人民广播电台、澄海广播站录音播放。六十年代中期,在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汕头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录乐曲,他演奏了《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工农兵联合起来》等歌曲,弹得铿锵激越,听众反映很好,,澄海中学黄思九老师称他弹得有骨气。八十年代,年届古稀的黄先生应汕头电台之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录音的潮筝曲《粉红莲》、《柳摇金》、《柳青娘》等十多首奉献出来,汕头人民广播电台于1983――1985年间,经常播放,影响海内外,不少爱好者登门求教。当时国内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曹正教授、赵玉斋教授以及阎莉、许守诚、陈安华、何宝泉、孙文妍等老师(现均是教授)先后慕名前来交流,有的成为挚友。【参④】黄先生对李氏筝派的继承和发展,深深地影响他的子孙们。他身边二子四女及年稍长的内外孙儿、孙女,均得其薪传。他经常提醒儿孙们:“对于上尺工凡六五乙(工尺谱)七个音的性质,须深知,才能合理运用;要清楚何音是悲,何音是乐……对潮乐的演奏、创作都有重要的作用”,强调“这些(指潮乐、筝乐)是好东西,不可失传,你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他的儿孙们不负其嘱,努力进取,在继承和发展潮乐、潮筝方面做出了成绩:全家有16人能弹筝,有的还通晓多种乐器,其中先后有4人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有5人入选《潮州音乐人物传略》,有6人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北京古筝学会会员,有6人从事古筝教学工作,为音乐专业院校输送一批批人才。1996年,汕头海外影视制作中心以黄长富先生一家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反映人民文化生活的专题记录片――《潮筝世家》,同年8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龙之乡》专题向海外首播,其后中央第四套、汕头电视台、澄海电视台反复播送,1997年3月18日由中央电视台译为英文版在第四套再次播出。1997年,黄氏一家在汕头市第二届家庭文化节活动中被评为“汕头市音乐之家”;同年11月,代表汕头市参加广东省“美在农家”文艺汇演并获奖。此外,自1991年,黄氏的儿孙们先后出版和参与出版了多张古筝、潮乐CD、VCD,编辑出版古筝教材、潮州乐曲,并有创作的乐曲获奖等。中国古筝大师曹正教授有感于黄先生一家的贡献,亲书《潮筝之家》墨宝赠送。

本人分析潮筝名家黄长富先生的艺术风格,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潮筝爱好者秉承先辈严谨治学之优良风气,对民间的流派进行挖掘和抢救,完善潮筝的流派,展示潮筝的特点,使更多的古筝爱好者能更生动地演绎潮州筝曲,使潮筝发扬光大。


        请欣赏:谈筝论道第29期曲单

  

参考资料:

1、《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  曹正   1985年发表在广东省《民族民间音乐》第一、二期

2、《明洁透亮、耿直自信――记澄海筝家黄长富先生和他演奏的潮州名曲<浪淘沙> 》陈安华  发表在《古筝·潮乐》---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专刊   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组委会编

3、《黄长富古筝独奏专辑》之序    曹正   1990年汕头市艺术研究室辑录

4、《潮州音乐人物传略》   汕头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编   199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29期导读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