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师徒传承”
赵小刚先生在《民间艺人传承出路何在》一文中有个关键词--“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个古老的,有意思的话题。比之学校教育模式,师徒传承不设门槛,“不枸一格降人才”,突出个性化教学,被认为是“中字号”传统文化传承之法宝。没有跨进中医药院校、专业音乐院校大门一天的我,就是师徒传承的受益者。
本人十三岁辍学,随父学医。十七岁那年,还是中医学徒的我,因父亲长期哮喘发作被推上前台,独立应诊。二十一岁转为中医士。当年,广东省举行文革后首次医务人员晋升考试,我报名参加,主管领导因我刚转为中医士不让我报考,父亲急了,找到卫生局长求情:“您让孩子考吧,过关了,说明我的带徒得法,可以推广;考砸了,我也可吸取教训,改进授徒方法。”父亲当年被评为汕头地区名老中医,而卫生局长刚参加振兴中医的会议归来,在这一特定的情况下,局长网开一面,批准我破例参加晋升中医师考试。一不小心,我竟获得了澄海考区理论考试第一名并顺利晋升为中医师。我又接连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说实话,以我的原始学历,按现行政策,别说一年连晋二级,在国家级医刊发论文,就是当个门卫还不够格,一笑!
但话又要说回来,中医师徒传承要学有所成,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是领导给政策,二是名师带上路,三是本人苦用功,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在文凭至上,口口声声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不设门槛的中医“师徒传承”还能延续吗?我的答案是:难!难!难!!!
回到民间艺人传承出路问题,试以传统流派筝乐传承为例。自曹正先生把古筝带进音乐院校,历经数十年,古筝艺术教育已走上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传承之路。但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并未被取代!在汕头举行的第一、二届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来自本土民间乐师的登台演奏,他们的筝艺或受父辈、师傅亲传,或点拨,在他们的表演中,我们聆听到正宗的潮韵,听到不同传承人对前辈筝风的个性化演绎,受来自各音乐院校专家的赞赏和好评。
无庸置疑,师徒传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中字号”传统文化传承之有效方式。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