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谈筝论道第13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13期 

历代中国文艺作品中的筝

作者:曹正

导读:王英睿


        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从何而得知的呢?筝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状貌又如何呢?探寻这些筝乐的相关问题我们主要依靠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考察历代文献资料是研究筝乐艺术流传和发展主要途径之一,是溯本求源研讨筝乐历史的重要依据。曹正先生《历代中国文艺作品中的筝》选录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等历史文献中有关筝的部分,记录下来并针对性地予以分析。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筝在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发展的一般情况。


        筝在汉代,已是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乐器。

        《古诗十九首·其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俱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后汉侯瑾《筝赋》:

        ……急弦促柱,变调改曲。………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

汉代筝已经使用“按弦变调”;不但有雅乐,更有“新声”、“郑卫之音”的民俗乐曲。筝是“移风易俗”的至高无上的乐器。


        魏阮瑀《筝赋》:

        “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笼丝木以成资:………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折而复扶,循覆逆开。“不疾不徐”………   

        其中讲到了乐器的取材构造、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法、讲究强、弱对比的表现方法、使用按滑音和实音(即散弦音)的演奏法、“循覆逆开的”运指顺序等。


        汉魏以后,如晋陶陈氏(陶融妻)、贾彬、顾恺之、傅玄;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萧统、沈约等人都做有《筝赋》对筝加以描绘和赞颂。


        唐代是我国筝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整部的《全唐诗》里,白居易、李白、杜甫等数十位诗人从不同角度对筝进行了吟咏描写。其中白居易的诗歌最多,为我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研究资料。这里先生提到了他的十个创作:《邓鲂、张彻落第诗》(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等等。诗人的笔下,从演员到乐曲,从乐器构造到表演技术,从艺术表现到筝的流传情况以至诗人对筝乐艺术的切身感受。 


        唐代,筝东传日本。这里有两个小故事,见证了唐代筝乐对东邻日本的影响。公元834年,日本派遣唐使藤原贞敏到中国(藤原贞敏少年时代喜好音乐,特别善于演奏琵琶),向刘二郎(琵琶博士)学习。贞敏以二百两沙金作为赞敬礼向刘求教。开始,二郎只教授给他二、三只曲子。不久,发现贞敏自悟琵琶要领,二郎才又传授给他数十谱,并把善于演奏琴筝的女儿嫁给贞敏。回国前,二郎设筵为贞敏饯行,并赠送了紫檀、紫藤琵琶作为纪念。贞敏回国后献给了朝廷,成为当时“宫中之宝”,即 “玄象”、“青山”二宝。


        公元888年,唐朝派弹筝博士皇孟学率领六十二人的乐队,到日本八龙寺,参加祈祷祝愿仪式并传授筝乐。当时,内教坊的乐人石川色子(女)奉天皇诏命到八龙寺参拜,并从唐使者学筝,学成之后,传授给宇多天皇,天皇又传授给大臣。以后几代天皇代相延习筝。


        《全宋词》中,有关筝的描写俯拾即是,晏几道《菩萨蛮》、苏轼《江神子》、 欧阳修《李留后家闻筝》等多有描述。从中可知宋代所流行的是十三弦筝,当时的音乐审美推崇时尚“新声”。此外,稗官野史中,《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笔记小说中也多记录民间“瓦舍众技”,同时对宫廷乐队编制、排演节目等等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这也是我们研究筝乐历史值得借鉴的重要参考资料。


        元、明、清三代正史里,只记载了一些有关形制构造方面的情况,对于筝的流传、发展,得借助于当时的文艺作品《曲》、《调》、《小令》,和其它野史、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 弹筝名手、两台筝对弹的表演形式、义爪弹筝、筝在元代十二弦、十三弦同时并存等。


        明朱载堉《瑟谱》肯定了筝在型制上,已由前朝的十二、十三弦发展为十四、十五弦。并宣称十五弦筝为“官筝”。周亮工的《书影》记载了几位弹筝高手的故事很有趣:梁三姑,弹筝独妙。当时教坊乐部皆湮废;时好新声。三姑以“清弹”为主,有词有说。田玉环亦以善筝,止有词,弹时“吟胜于弦”。刘弱亦弹筝,竟唱《甘州》《桐城》诸歌。文章提到:九十高龄的梁三姑“洪往舒归,鲸骇鸾续”,能使“座客、听者,悄然慨叹”,可知三姑的艺技有登峰造极之妙。玉环、刘弱皆有绝技,可惜“世无存矣”。


        从《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等小说,札记中,我们得知清代筝发展的主流一直是在广大的民间,掌控在妓家、乐户手里。先生还摘录了《红楼梦》《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有关筝的片段。清荣斋的《弦索备考》,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译出版。它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合奏谱、可以用以对照现在仍然流传在民间的传统乐曲,是极为重要的参考和根据。



        结语

        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对照原文,逐字逐句为大家整理、校对、编辑好了这篇文章,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找时间去细细品读一下。我们导读里摘出来的这些部分更是典范,我想是需要大家去精读,甚至背诵的段落。在此也要感谢郭林老师为我们所做的编辑工作。



        点击阅读原文:

        谈筝论道第13期——历代中国文艺作品中的筝









评论0条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