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筝与潮州筝渊源(作者∶张辉)

闽南筝与潮州筝渊源

张辉

闽南筝主要流传于福建的诏安、东山、云霄、漳浦以及闽西龙岩地区的永定、上杭等地,是中国南派筝中“清奇淡雅的一枝水仙花”。关于闽筝的历史、技法、音乐特色等本文不作详细论述,主要从闽筝曲目入手,与潮州筝曲目进行横向比对,梳理闽南筝与潮州筝的关系

已故中国音乐研究所李佺民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访问福建时,在其《福建民间音乐采访报告》中提到“古乐是诏安、云霄流行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其中古筝是主要乐器……..据说古乐保存着丰富的曲目,现在云霄还有一百多个古乐演奏组织”。陈茂锦教授在其《闽筝初探》中写到“古时诏安、云霄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直至民国年间,诏城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社馆,但影响最大的算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了……….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夜临乐声四起,以乐会友,热闹非常。”谢家群先生在《二十——四十年代诏安厦门等地的演剧、音乐活动》中提到“1931年我在小学毕业投考师范的假期中,向诏安县国乐社的老前辈求师访友,着手整理民间传抄的古曲、丝弦谱,把工尺谱译写成简谱约三百多曲”(《福建音乐史料.第一集》)。李戊午编《古筝教材》中记载“清顺治年间(约公元1644年),诏安东关有位古筝高手蒲水缸,精通传统筝曲百首,潜修四十载,精诀指法十种,变化数十种之风味,筝术出众”。从以上几条资料记载看出,当时诏安、云霄一带确实是古乐流行,乐馆林立,且保留着大量的古乐曲目。闽南筝曲就脱胎于古乐合奏,因此闽筝曲也即为从古乐独立出来的古筝独奏曲。

古乐曲目繁多,曲名与唐宋大曲、宋词、金、元散曲的名目相同者不少。据老艺人忆述原有流行乐曲四、五百首,至今尚在民间流传演奏的有一百多首。目前整理出来的闽筝乐谱相关资料有:《古筝入门》(张永固、张学海1959年合编)、《古筝教材》(李戊午1960年编)、《福建古筝曲选集》(陈茂锦整理1986年)、《闽南筝曲集》(陈茂锦编选1988年)、《福建筝曲选》(李萌编1991年)、《闽南筝派古曲精选》(沈杰兰、张辉合编2016年),合计有乐曲约140多首,这与老艺人忆述的四、五百首相比,仅为三分之一的数量。这其中原因一是部分曲目还没有进行整理订谱,另外很大部分则是由于老艺人们的相继离世后继无人、乐谱遗失等历史原因而失传,这也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乐失而隐于野”,其实它们并没有真的失传,而是隐藏在民间的某个地方生生不息顽强发展,或是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其他音乐种类中,这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史上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因此,这需要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博览群书,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采用顺向梳理与逆向考察,个体与整体研究、横向与纵向比对法,去探索他们的内在关系、本来面目和各种变化。

研究目前整理出来的乐谱发现,闽筝曲目在很大程度上与紧邻的潮州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相亲的程度。其实这个原因不难解释,诏安、云霄等地本就处闽粤交接之地,也是中原文化扎根传布之要地,至今流传当地的音乐种类主要还有潮剧、汉剧、四平锣鼓、十番锣鼓等。因此在长期的文化传布、交融中,闽粤之地逐渐形成了潮州筝、客家筝、闽南筝三个流派。三派既相互借鉴学习共用部分古谱,又各自独立发展而各具特色。

将闽筝曲目与潮州弦诗曲做比对:选用《潮州弦诗全集》(陈天国  苏妙筝  陈宏编著20015月)为材料。(谱例略)

同名同曲的有:

1九连环(轻六二板)

2十月怀胎(轻六三板)

3小梁州(外江头板)

4凤凰(歌)舞(重六二板)

5风流子(轻六二板)

6长流水(轻六二板)

7北正(进)宫(外江头板)

8东正(进)宫(外江二板)

9出水莲(重六头板)

9西正(进)宫(外江二板)

10南正(进)宫(外江头板)

11百家春(外江头板)

2东风(方)韵(轻六头板)

13串珠帘(外江二板)

14步步娇(轻六二板)

15七调令(轻六二板)

16画眉跳架(重六三板)

17到春来(外江头板)

18柳青娘(重六头板)

19柳摇(叶)金(外江头板)

20昭君怨(重六三板)

21粉蝶采花(轻六采花牌)

22浪淘沙(外江头板)

23雪花飘(轻六二板)

24得胜令(轻六采花牌)

25蕉窗夜雨(外江二板)

26螃蟹歌(轻六三板)

27蜻蜓点水(轻六二板)

28踏雪寻梅(轻六二板)

29梳妆(重六三板)

30玉壶(买)春(轻六头板)

31平山乐(外江二板)

32叹五更(轻六二板)

33观芙蓉(轻六二板)

34金银花(轻六二板)

35夜来香(轻六二板)

36盼明月(重六二板)

37赏菊(花)(轻六三板)

38普天乐(轻六二板)

39游西湖(轻六三板)

40散梅花(轻六二板)

41赛春花(重六二板)

42金(蛟)龙吐珠(轻六二板)

43哪吒令(外江头板)

44粉红莲(重六头板)

45将军令(轻六头板)

46凤求凰(轻六三板)

同名异曲的有:

1万年欢

2水底鱼

3月下逢

4白莲花

5过街溜

6观花

7金蕉叶

8思乡词

9桃李争春

10渔家乐

11赏宫花

异名同曲的有:

1落水莲清(金毛狮)

2倒地梅(锦上添花轻六)

还有一种就是同名变体曲:

1闹春宵

2寒江月

3普庵咒

4窗外松声

5踏雪寻梅

 

通过以上表格谱例,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潮州筝、客家筝、闽南筝三派之间的深厚渊源。140多首闽筝乐曲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曲目与潮州弦诗为同名同曲。不但闽筝与潮州、客家两派有着大量的同名同曲(骨谱),而且潮州弦诗乐也同样与客家汉乐有着众多相同曲牌。

这些相同曲牌是哪个筝派先有,然后再为其他筝派吸收所用呢?这个估计已经很难考证了。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民间音乐的传播性、流动性。民间艺人们通过演出、移民迁徙以及相互交流、学习,使一首乐曲能够广泛流传。当传播到一个地方后又会逐渐跟当地的艺术、语言、风俗相融合、内化,从而具有了当地风格,甚至发生变异产生新的艺术形象。这一点从闽南古乐活动历史来看也可充分证明。

闽南筝曲本身脱胎于闽南民间古乐合奏。明末清初以来,诏安古乐演奏就极为盛行,能手辈出,人才济济。清顺治年间(约公元1644年),诏安东关有古筝高手蒲水缸,弟子林红先、高仔力、龟板禹等人。清末至民国初年,是诏安古乐活动的昌盛时期,有古乐名手陈纯卿、许大廷、张俞、张佩琼、张柱辰等人。清朝末年,诏安城关乐手创办了“留香”和“南圃”二个乐社。“南圃乐社”名艺人许大延既是主奏,又是导师,笛、箫、古筝、弦皆精,尤以笛箫见长。古稀之年,尚能长吹,风力饱满。《北进宫》、《迎仙客》、《小瀛洲》等曲吹奏别有风韵,闲时爱清唱昆曲,自拉自唱,自得其乐。193391日,“诏安国乐研究会”(简称“国乐会”)成立,以古乐为主,潮乐次之。诏安还有“楚南”和“醉玉”二个外江戏班,其伴奏的弦诗主要来自古乐曲。《民国云霄县志》载“按本邑今惟潮音剧盛行……每一演唱,则通宵达旦,举国若狂。”

从闽南地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历史来看,确实从明末清初直至建国初,闽南当地是崇尚古乐,蔚然成风,名家辈出,而且古乐合奏、潮乐、外江戏等不同音乐种类同生同长,连理为枝。民间艺人们既可奏古乐,也可弹潮乐,甚至也客串外江戏伴奏,随唱昆曲等。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乐人们相互学习切磋合乐,各个音乐种类相互借鉴吸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间音乐的繁荣发展。

闽南筝与潮州筝不仅在曲目上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从乐曲的记谱、曲体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闽南筝古谱采用工尺谱记谱,并注明板数,这点与潮州筝相同。而不同之处是潮州筝谱会标明轻三、重六、活五等调体。潮州筝曲往往以慢速的头板开始、接二板、拷拍、快速三板的演奏程式,两者的曲体结构是相类似的。不同之处是闽南筝曲往往以缓慢的引板开始,主要以加花减字变奏为主,变奏手法没有潮州筝那么多丰富多变,没有拷拍、多遍的催奏,常以快板的单推结束。闽筝主要以单首乐曲演奏为主,短小精悍,有时也会联套演奏:如把《东进宫》、《西进宫》、《南进宫》、《北进宫》等四曲联奏;也有两首乐曲合套演奏的,如《粉红莲》接《修妆》;也有变换调式联奏的,如《柳摇金》、《点点金》等。在这一点上与潮州筝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联曲演奏方式两者则几乎一致,但闽筝中不常采用联曲演奏形式,主要以单曲演奏为主,显的简单而质朴。

闽南筝演奏手法也相对简约。右手多用大、中、食三指演奏,有跑马法、连珠法、连勾法、撮弦法(倒踏法)等;左手采用吟、滑、按、颤、截音等做韵技巧,有截音法、点滑法等。其中跑马法与潮州筝中八度快速轮音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截音法在弹奏手法上虽与潮州筝中的止音(煞音、拷拍)的演奏手法相同,但其运用是有所不同的。闽南筝中的止音大都根据音乐情绪需要出现,且往往出现在弱拍上或重音结束音后。点滑音是闽筝的一大特点,其左手滑音中带点,点中带滑,且往往是下滑音结合点音,如蜻蜓点水,这一点是与当地的语言行腔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撮弦法也非常有特色,是将大撮两音分解为快速弹奏的两个八度音,用于做为倚音装饰或者是连续的大撮音使其发生变化,如寒鸦啄雪、意趣盎然。此法与潮州筝中的攥音法相似,闽筝多为先托后勾,而潮筝攥音法则多为先勾后托。连珠法和连勾法为连托、连勾指法的运用,其也有特色。连珠法为现在称呼的花指,闽筝中花指的运用类似客家筝,少而精。连勾法为中指连续上行的弹奏相邻两到三个音,其不同于历音、滚拂,而是处理为大撮后中指的连续上行旋律音。

在闽筝实际演奏中,不同艺人们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往往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跟民间艺人们的审美情趣、技术能力、师承关系等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这一点上与潮州筝民间演奏是一样的现象。诏安“张家筝”的传谱和演奏手法多古朴简约,擅用截音法、点滑法和倒塌法。李戊午老师传谱演奏的则用到了三点一催的手法,明显受到了潮州筝催奏法的影响。吴静严老师演奏时用到了三点一催、四点一催等,甚至还用了摇指、轮指法,音乐风格则华丽许多,潮筝影响就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从闽南筝与潮州筝的曲谱、曲体、演奏技法上的比对,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血亲关系。可以说他们同为中原古乐在闽粤之地的遗存,同宗同源,花开两枝。

2016923

作者∶厦门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音乐系

(载《潮声》2016增刊)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