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已逝 言犹在耳 (作者:高百坚)


良师已逝  言犹在耳


10月15日上午,我正在应诊,忽接师兄陈卓群来电:“玛原老走了”。闻噩耗,心情非常沉重,此前,我曾到医院看望他老人家,并送上《周延甲作品音乐会》DVD, 玛原老非常高兴,谈秦筝、谈潮乐,谈考级……。身为医生,我予感到玛原老凶多吉少,时日无多,但转眼间即阴阳相隔,再也见不到玛原老那仙风道骨般的容颜,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的敦敦教诲,言念及此,不禁潸然泪下。

陈玛原先生是澄海藉音乐名家,十分关心家乡的潮州音乐,分别被澄海潮乐研究会、莲阳古筝学社聘为顾问。多次来澄,听演奏,论潮乐,登台献艺,使澄海乐人获益匪浅。如今,斯人已逝,言犹在耳

●潮州音乐种类多,潮州大锣鼓乐及庙堂音乐出名在潮州市;笛套音乐则在潮阳市;八音出在惠来东陇;弦乐则出名在澄海。目前,澄海有潮乐研究会,就应重视理论研究,积累资料,方有条件与外地交流。80年代中,天津大学陈国符教授(化纤专家,业余研究民间音乐,用“工尺”记谱)曾来信问:“无锡有大锣鼓,你们潮州有没有?”我回信说:“潮州不但有大锣鼓,而且流传已久,曾在莫斯科国际青年联欢节获得金奖。你们无锡大锣鼓有资料吗?”他即印了无锡大锣鼓牌子曲资料一大本(原放在陈致祥先生处)遂邮寄来,并向我索取资料,但我一时找不到有完整的用“工尺”记谱的资料,只好打趣说:“我们潮州大锣鼓出名是出名于无谱!”现在潮州音乐一些古谱已接近失传,唢呐曲古谱中有“清”字,我请教安明先生,他说不清楚。安明先生是潮乐高手,今年八十余岁,他尚且不清楚,那还要去问谁呢?

潮州音乐历来重演奏,轻理论,演奏者各取所需,自已配谱。潮州音乐为华厦正声,是古乐律,对潮州音乐的研究,切莫沿流失源,自生自灭!每首乐曲各有其特点,要善于分析,如《双鹦鹉》“寻声”、“寻韵”,不要随意加花加点,开诗不要加字仔。

●简谱与工尺谱,读法不同。读简谱一般不带韵,只求读准,但工尺谱读准之外,还要生韵,特别是潮州弦诗的工尺谱。全国各地方乐种都有音韵的不同规律,这叫做韵律,是各乐种的地方色彩,也即地方特色。所以要求青年学潮乐的要多读工尺谱,不要以为有了简谱很方便,就把精华当糟粕,这是要犯错的

●我参加99’金秋澄海·香港潮乐欣赏会,看见一排排琵琶,一排排古筝,很高兴!研究会对青少年的培养很重视。现在学古筝,每从现代筝入手,学技巧,打基础。潮乐的学习,要小孩懂表达、重音韵确有困难,但要因势利导,让孩子多听,从潜移默化中让小孩了解潮乐的音韵特点,从而提高对潮州音乐的兴趣。

●澄海各地乐组多,应将下面乐组中熟悉潮乐,演奏水平高的召集起来,加强培训和提高,壮大澄海潮州音乐的队伍和技术力量。

另一个是政策问题。对人品好,技艺高的乐手,应给予鼓励、表彰,作为会员的榜样,以促进并形成互相学习,团结进取,共同提高的风气。这样研究会才能获得辉煌成就,潮汕弦诗乐则有幸矣!摘自陈玛原先生1999年11月21日在澄海潮乐研究会聘请顾问座谈会的发言)

玛原老,您的教诲我们会谨记在心!

玛原老,您一路走好!

(写于陈玛原先生出殡之日  )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