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鹰先生的艺术人生 郭雪君

郭鹰先生的艺术人生

郭雪君

上世纪五十年代,郭鹰先生的古筝艺术不断深华;他出版发行的古筝独奏曲《寒鸦戏水》风靡海内外,他被聘为上海民族楽团古筝独奏演员,他台风潇洒自如,指下楽音华丽流畅,按抑细腻微妙,更由于他把握着深厚的潮州音楽功底,演奏常富于炫技性或是即兴式的发挥,引来掌声连连。他演奏的潮州古筝音楽跌宕有致、风格浓郁,在江南地域传递了潮州筝特有的演色和神韵,令无数听众久久痴迷于浓浓的乡音之中,赞叹不已。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鹰先生相继被上海音楽学院和现在的南京艺术学院聘任,执教古筝。这时郭鹰先生更是热情洋溢、潜心鉆研教学;且不说他整理、移订了一批有影响的潮州筝曲,规范了潮州筝演奏规律和技法, 最可贵的是先生在教学中结合他长期的舞台经验给于启发和指点,如指下落音要实,却又不能重濁,左手有时如蜻蜓似的点按微颤,有时是重按重揉,但他忌讳按弦时过分抬高手臂或手指以致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刺耳的音色,甚至影响美观。在教学中他也很强调柔顺的音色和带有楽感的句法,这也是先生演奏善于抒情的独到之处吧!当然一切都应视楽曲规定的情景而定,但先生是很看重演奏楽曲时的音色和幅度对比的 。许多学生都慕名前来求教,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其时,身为演奏家、艺术家的郭鹰先生在业界已有很高的声望,他似乎总是西装笔挺、精力充沛地出现在公众场合。然而在这些光鲜花环的背后,他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出身贫困,年青时的他,早早离乡背井,迫于生活,当学徒、跑单帮、画扇面,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尝尽人间辛酸。但他对家乡的潮州音楽有着无限的爱,抑或是他对音楽有着与生俱来的悟性,他对潮州筝孜孜以求,勤奋操练,竟也能把少时学过的潮州筝弹得有山有水,入木三分,他参加了潮州人组织的国楽社,随着他的筝艺日趋进步,他大胆地把潮州筝推向社会,赢得了业界人士和广大音楽爱好者的赞赏,大大扩大了潮州筝在上海的影响。他的生活渐渐变得丰富、充实,他别有一种人生态度,一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是现实的,中年的他,仍是两袖清风;全家老小十来口,祖孙三代,挤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一个房间,除了床,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约一平米宽的写字台,这既可供先生搁琴演奏也是画画习作的最佳位置,许多学生去他家上课,终有一种说不出心酸,更萌发了深深的敬意。由此我们感到一个艺术家生活的艰辛。但是生活贫困的重担压不垮他,音楽、绘画始终是他的梦想和追求。即使是无私奉献,他也在所不辞。有艺术的生活让他深感欣慰和满足。

何止于此!年青时,为谋生打工的多种身份,在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似乎成了查询他复杂身份的理由,於是停职审查、靠边检查、甚至于抄家、批斗都未能幸免,他的身心受到难以忍受的摧残和打击。是的,他也有过郁闷和傍徨----但是,一想到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慈祥的老母亲、温良贤惠的妻子、还有他大大小小和他一样聪明、睿智的八个孩子,个个都是他的命根子,这是他最可宝贵的人生财富呀!他更不能舍弃他钟爱的音楽和书画,面对严酷的现实,他终于释怀,坦然处之。记得,当年他身处民族楽团,不能弹筝,就自告奋勇包揽了整个楽团乐器的修理工作,各种弹拨、拉弦、吹管楽器,他都仔细琢磨、于以修理,效果还挺不错。下放《五七干校》,他则忙里偷闲,研习国画,他的多才多艺   , 使他的古筝和书画犹如并蒂双莲,相映成辉。

改革开放后,这时的郭鹰先生虽已年喻古稀,但他仍是那样 意气风发,走南闯北、四处讲学;出席全国古筝艺术交流会,倡导并出席中国潮楽艺术节;1992年 郭鹰先生还和上海的阎黎雯、胡登跳、何鉴秋等诸多老师积极倡导、筹备 、成立了《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为上海地区的古筝普及、提高作 出了贡献。

郭鹰先生一生,经历坎坷、才华横溢,正由于他心胸从容、淡泊,他充满艺术的一生,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间。

201412

本文作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前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本文载《潮声》2016增刊)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