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对《曹正古筝艺术年谱》的研读和史料补充(作者:高百坚)

《曹正古筝艺术年谱》研读和史料补充

高百坚

企望甚殷的《曹正古筝艺术年谱》2017出版发行这是古筝界的一件盛事!它对于曹正教授的筝学思想、相关筝人筝事的研究,对于中国古筝的传承、发展乃至教书育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有幸获赠《曹正古筝艺术年谱》, 如获至宝,研读中,曹世伯父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翻阅此前提供给中国音乐学院《曹正艺术编年》的曹世伯父写给先父的一大叠书信和手稿,读林玲教授在《曹正古筝艺术年谱》的 【尾声】:“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喜欢它并从中获益,也真心期待读者们宣泄读后的不满意,以便给我和我的团队创造进一步完善它的契机。”我真的有话要说!

曹正老师62年南下采风与先父结金兰交,往来鱼雁,研讨筝乐。当年我接到《曹正艺术编年》征集资料的函件,立即寄去珍藏多年的手书、文稿,但没被编者引用。曹老的手稿、书信是筝界同仁的共同财富,我有责任把她分享给大家,让筝友走近一代宗师,解读逝去年代那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对中国古筝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对《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发言稿的解读

《曹正古筝艺术年谱》P280这是曹先生收集的刊登在广东省澄海县潮乐研究会会刊《澄海潮乐》第四期的(199191日出刊)先生应邀参加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时的讲话稿(摘要)。我手头有一份曹世伯父题字百坚贤契存念 曹正发言稿手写本全文。(曾应征《曹正艺术编年》)这是中国古筝的重要历史文献这是曹正先生留给后人的筝乐文化遗产。在中国古筝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发言稿留给同仁对中国古筝现象更多的思考。兹将《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发言稿“划重点”列出,权当《曹正古筝艺术年谱》的完善和补充。

*没有传统,没有继承,我们又根据什么推陈出新以继承发展?要继承,要发展就必须尊重历史,熟悉既往,了解过去。中国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所以才能有如些众多的风格流派的历史传统,它体现了中国古筝的丰富多彩。

*吃水不忘淘井人,更不能忘记掘井的人。……由于先辈的引导,使我们学会并理解了古筝艺术的技艺表演与流派风格……特别是他们的尊师重道,以艺会友的高尚品格,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楷模。

*我们提倡老筝人爱护后生,奖掖先进,也讲求尊师重道(艺)、推崇前贤,要正确理古筝的筝字,不可把头去掉,作为分争的来曲解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伟大光辉形象。

*提倡文明风尚,讲求互相观摩,取长补短,谦和用事;不讲究打擂比武试比高低的作风;提倡尊重事业,人人平等,重视团结,不论资排辈。

*“茫茫九派流中国,天下筝人是一家

另: 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 是由北京古筝研究会、朝阳市人民政府、北京乐器协会、辽宁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曹正先生时任北京古筝研究会会长。北京古筝研究会是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 主要组织者。曹正古筝艺术年谱》先生‘应邀’参加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用词似欠妥。

二、杨秀明应聘中国音乐学院的史实及其意义。

《曹正古筝艺术年谱》P214【编注】:“下文是曹正先生于1986年应杨秀明先生之邀为其编撰的《潮州筝曲选集》撰就的序言。……此序言清晰地叙述了杨先生于本年度2月应聘中国音乐学院的史实及其意义。”

杨秀明先生因何能成为继三十年代林永之先生“南筝北传“第二人?一位命运多舛的潮筝乐师是如何登上中国音乐的最高殿堂呢?读一下曹世伯父1979年3月8日写给先父的一封信,它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窥见杨秀明先生晋京前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曹世伯父来信中提到了杨秀明筝兄:“杨秀明也给我来了信,不悉其人如何。现在落实各项政策,念冤负屈的一切冤案不但要给予平反,也应该得到善人们的同情。望吾兄将了解到的一些,可以见告者能抹冗见示为荷。我们要从秦筝事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我们来说,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团结,团结再团结”的内容。”

接曹老来信,先父觉得这对于杨秀明来说是一个可以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快复函,介绍如下情况:1.一面之师。1962年曹老来汕,杨秀明为肖韵阁先生携筝到电台录音,其间随手弄弹,得到曹老指点。2.弹奏风格。杨秀明师从徐涤生先生,手法与乃师颇为神似,弹奏奔放,跌宕,被视为“花草派”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加以推广的必要。3.尊师。徐涤生先生当年蒙难被遣送回饶平海山,生活窘迫,秀明自己生活困难仍尽量设法寄款接济徐先生。寒冬已至,又设法给他寄去衣被以御寒。徐先生艰难时刻能在乡间生活,秀明助力不少。曹老接到来信,非常感动!

经过多方努力,协调,杨秀明遂于198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从潮州本土传承到京城音乐殿堂执教,首都大舞台献艺,潮州筝乐得到了更有效、更广泛的传承、推广与弘扬。

杨秀明先生时来运转,有点机缘巧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曹正教授62南下采风对潮州筝乐深研和偏爱,没有曹老“天下筝人是一家”和惜才、爱才的宽广胸襟,没有先父的竭力推介,杨秀明北上传艺之路或不能这样顺畅。

三、以韵补声论”的首倡和幕后推手

以韵补声作为筝学专用术语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高哲睿先生初提点,到以韵补声为筝学专用术语,有故事,很感人!曹正先生是以韵补声论的幕后推手 观《曹正古筝艺术年谱》P182只在【曹正原文】1977年日记有∶“4月26日高哲睿兄寄大作《以韵补声论》来”,寥寥数字。

让我们以曹正教师授的书信为主线,追忆“以韵补声论”诞生的前前后后。70年代前期,古筝曲《战台风》由于种种机缘,在中国民族器乐中脱颖而出,成为文革音乐的代表,身为传统流派筝人的高哲睿先生与曹正教授讨论了这一筝乐现象,高先生对《战台风》等筝曲出现的新技法和舞台演奏效果表示赞赏,也对筝乐作品淡化韵味的倾向深感忧虑和不安,并根据古筝的乐器性能和演奏特点,提出以韵补声

曹正教授对高先生以韵补声的论点非常赞赏。77331日在给高哲睿先生的回信中写道:吾兄关于《战台风》一曲,的是名言,余将奉为说教内容,并因此激励我认真对新技法进行一翻钻研以窥其究竟,弄清所以也。以韵补声云云,概括了筝事的传统和发展的一切,不仅是我侪老朽予以重视者,即弹筝后来人亦当拳拳念此,则筝之前途无量矣。兄之以韵补声论乃积数十年之经验所得,固不可以等闲视之。余每每寻思及此,便想请兄以秦筝以韵补声论为题撰述论文一篇,以为筝曲创作者之镜鉴,借以匡正弹筝艺术上的风气也。"

曹正教授的来信给高哲睿先生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期时,高先生病魔缠身,但他时刻惦记老友所托,以《略论秦筝的以韵补声》为题,于诊余抱病撰写。论文定稿,旋即汇编入《潮筝杂谈》中。当曹教授收到还散发着印油味的《潮筝杂谈》,读到《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非常高兴,并推介给王范治、王世璜、李婉芬、项斯华等名家、老师。(见《京都来函》)

80年初,高哲睿先生在曹正教授的力挺下,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再度动笔,补充观点,未及完稿即撤手西去。94年,在曹正教授的敦促下,由高百坚整理、吴诗立校订的《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终于在《秦筝》杂志正式与筝界同仁见面。

四、对传统筝派传人艺术风格和曲目的精准梳理和推介

《曹正古筝艺术年谱》P182【曹正原文】1977年日记有这样的文字∶9月拙编《弹筝人传略》复缮成帙,交肖剑声一份,寄澄海高艮一份(高艮何许人也,我不认识,相信身为潮汕籍的编纂者林玲教授也不太清楚)。

我珍藏着曾应征《曹正艺术编年》的已经发黄的《弹筝人传略》(附:曲目表及说明),封面有“哲睿同志教正 曹正77·10·26·”的签字。《弹筝人传略》对传统筝派传人艺术风格和代表曲目做了非常精准的梳理和推介。以潮州筝为例:

曲目表及说明(5此表有关选曲的順序由潮州筝开始,理由在于潮筝用调(轻六、重六活五)、曲速三变(二板、拷拍、三板、采花、各种催法)、表演程式、地方风格和个人特点等等,较其它地区较全面。‘’或曰:曹老对潮州筝情有独钟?非也!曹老的研究方法值得后学者效仿。现在很多外地学生学潮州筝功利性比较强,通过向地域流派筝家的快餐式学习,一般能较好地弹奏某个传人版本的曲目,但普遍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潮筝诸调和潮州筝乐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研习,这势必影响潮筝风韵的准确把握和演绎。

关于郭鹰先生的《寒鸦戏水》

郭氏数十年的音乐表演特点融汇于此一曲之中,因而形成了具有潮州风格,尤有郭氏特点的筝曲,通过唱片流传全国各地,并作为各音乐院的传统曲目,用于教学和表演……为此建议根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此曲收录于新编《筝曲选集》中。(《弹筝人传略》第19.20页)曹老的对郭版《寒鸦戏水》的评价和推介,非常客观,非常中肯!诚然,郭鹰先生的《寒鸦戏水》在韵味和句逗与潮州本土筝家对该曲的演绎不同,但这种淡化潮韵,与上海音乐风格的融合,标准化、专业化的传承之路使《寒鸦戏水》得到更深、更广的传承与传播。诚如曹老所言:郭氏在上海对潮州筝的介绍和推广是有贡献的 。‘’(《弹筝人传略》第19页)

关于高哲睿先生

高氏……在表演技上具有 流畅细腻 感情深化的特点,他的代表曲目,是《重六.黄鹂词》、和《活五.栁青娘》。为此建议出版曲目中选用高氏的以上两曲。(《弹筝人传略》第22页)

高版 《活五.栁青娘》被曹老选中,主要是高氏的版本中有诸多潮州特有的传统技法,如老虎开牙空弦连音揉滑潮州揉等,这些传统技法只存在高氏的演奏谱中,从中可以了解潮筝技法形成的历史、个性化的潮韵和潮州传人对传统技法的保护和存承。《黄鹂词》则是突破传统潮乐曲速三变程式化的一种进步,高氏在传统换指按弦基础上发展的创新技法分指按弦则为其细腻流畅以韵生情的筝风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

关于黄长富先生

建议在出版的《筝曲集》曲目中,选用黄氏的《轻六.平沙落雁》和《重六.栁青娘》两曲。我之所以推荐《重六.栁青娘》一曲的目的,在于此曲是用潮乐传统的曲速三变和带《采花》的表演形式来演奏,可以通过这一乐曲窥得潮乐筝在演奏上的全犳采花是富有潮州特色的变奏方法之一。 黄长富先生与高哲睿先生师出同门,是潮筝李派传人。《重六.栁青娘》加采花是潮筝李派最拿手的变奏手法,也是区分潮筝洪、李两大主流筝派的标志性技法之一。曹老知源探流,对潮州筝乐的精细研究可见一斑。

关于苏文贤先生

苏氏是解放后正式向北方传播和介绍潮州筝的领军人物。……苏氏对潮乐筝的传播和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建议出版筝曲集时选用其《大八板》(《弹筝人传略》第23.24.25页)《大八板》是潮州筝十大套曲之一,苏版《大八板》此前已由赵玉斋先生编辑并正式出版的《筝曲选集》中,是较早进入在院校古筝教学的潮州筝曲版本。

曹正教授治学严谨,特别重视理论研究和探索,重视田野调查,善于在传统音乐文化中吸吮营养,对待民间乐人从不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对待。其德其艺,后人风范!


《曹正古筝艺术年谱》的编纂,出版发行,功德无量,《曹正古筝艺术年谱》是中国古筝发展史乃至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献。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筝人筝事多,编纂者在资料的甄别、录用、评介等方面有不尽人意之处,有些地方给读者记流帐之阅读感受。如“以韵补声”这一筝学术语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有曹老书信等史料为证,但《曹正古筝艺术年谱》只有“4月26日高哲睿兄寄大作《以韵补声论》来”数字,对曹正教授在特殊时期表现出来的睿智和筝乐传承的高度责任感,对业余筝人的呵护和鞭策没有只字评介;对《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发言稿这一中国古筝纲领性文献,《曹正古筝艺术年谱》引述的是来自基层乐会的文摘,缺乏对原文的深入解读和剖析;弹筝人传略》(附:曲目表及说明)是曹老善待民间乐师,坚持田野调查的成果,对来自民间乐师的筝艺传承、技法特点、代表曲目甄选、推介,非常严谨,非常细致,可资后学借鉴,但《曹正古筝艺术年谱》也只记了“流水账”,后学者未能在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筝扬国韵”——纪念曹正先生百年诞辰古筝音乐上,曹正教授的爱女田力女士深情地说∶“ 我做为海外的筝人,我一定是不忘祖国是我强大的根基,海外是我生长的平台。我愿意借我的绵薄之力,做一个古筝世家的后人尽我所能的一切。我还想跟大家说的是,我父亲生前遗留了很多手稿,没有发表的一些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文献,我想在朋友们、筝人们的帮助下陆续地把它推荐给大家,做为我们古筝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文献资料,为我们古筝尽一份绵薄之力!田力女士点赞!愿曹正教授遗稿早日整理问世。让曹正教授的筝学思想得到完整传承,发扬光大!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