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现状思考
高百坚
中国古筝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在多元化筝乐创作的大潮中,新观念、新技法层出不穷,这对繁荣和发展筝艺是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要清楚醒地看到在这一繁荣的背后有一股令人担心的暗流。这就是在赶时髦、追新潮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对传统筝乐的排斥与否定,威胁古筝的生存。当前筝坛重“舞曲”、速度、强响,轻“文曲”、按音韵味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以弹奏疾徐来评定筝手技艺之高低。筝坛大有“以声代韵”取代“以韵补声”之势。热衷新潮筝乐,双手演奏左右飞腾,婉转翻复。
一段时间以来,古筝界在继承与发展上有失偏颇。青少年筝手顺从潮流。左手回到按音弦段,状如触电,不知所措。弹秦筝“苦音”、“欢音”不分。奏潮曲,误将“重六”当“活五”。凡此种种,乃重现代,轻传统之缘故,实筝乐审美,古筝教学的误区。须知筝为半固定音阶乐器,古筝的灵魂在于左手按音技术的运用,“以韵补声”,而“二变”之音则是表现地方风格的奥秘所在,将老祖宗的“法宝”束之高阁,而热衷于速度、强响,中国古筝变成“东方钢琴”,此“仁智之器”之悲哀也!
所幸的是,筝坛有识之士已洞察重现代、轻传统的弊端,继承传统,注重韵味的呼声与日俱增。朝阳’96中国古筝艺术节,四百余人同弹传统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继承传统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筝人的共识与响应。
中国古筝的继承与弘扬,任重而道远。面对筝界现状,如何把传统筝乐的继承落到实处并使之健康有序地推向深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誉论导向,强化筝人继承传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古筝教学、考级、教材编写中,应摆正传统与现代的位置,勿使传统筝乐成为新潮筝乐的陪衬。二、利用录相、录音、文字资料把各流派中有真才实学筝家的“绝招”完整地保存下来。三、加大青少年培养力度。古筝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一代。如果有一大批全面、系统地掌握传统筝乐理论、演技特点的青少年筝手,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管见所及,略陈一、二,聊以表达业余筝人对中国古筝现状的忧虑和弘扬筝乐文化的肤浅见解。错谬之处,恳请筝界前辈、老师、筝友斧正为幸!
(载《秦筝》1997·1·P40·)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