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韵 补 声 刍 议(作者:高百坚)

韵补声刍议

以韵补声是已故潮州筝家高哲睿先生于70年代在其《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以下简称《略》文)一文中提出的论点。二十多年来,重视筝韵之声不绝于耳,以韵补声频频见诸报端,但“韵”之于“声”的主从关系见仁见智,以“声”代“韵”几成时尚。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析以韵补声于下∶

一、以韵补声的定义

何谓以韵补声?简言之,以右(左)手弹弦取得的各弦本音称之为“声”;通过左手按抑,使弦音袅袅,不绝如缕,这种经过文饰的乐音变化谓“韵”;充分运用按音取韵,以突出筝乐固有特点的按音技法是为“以韵补声”。

二、提出以韵补声的历史背景及在中国筝坛的影响

中国古筝从单一的右手弹奏,左手按音到双手并弹始于50年代。赵玉斋先生《庆丰年》的诞生,结束了古筝单手弹筝的历史,随后《战台风》等一批新作品的问世,左右手弹奏技术的大量充实以及和弦的运用,使筝乐的多声部织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在弹奏技巧日益繁复的同时,出现了筝乐韵味的淡化,甚至舍弃左手按音的倾向。有鉴于此,高哲睿先生撰文《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力陈左手按音的重要性。以韵补声的提出,得到古筝大师曹正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推介。1996年,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的中国传统筝曲比赛中,400多人同奏传统筝曲,从一个侧反映出继承传统,重视筝韵的呼声得到广大筝人的响应,现在以韵补声这一古筝专用术语巳被筝界同仁的普遍认可并广为引用

三、以韵补声的核心是强调左手按音取韵在古筝演奏中的主导地位

高哲睿先生在《略》文中写道:“筝的特点是什么呢?……在于其演奏中倚重的左手按音技巧的特有韵味。筝乐风韵独特,个性鲜明,奠定了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是其它固定(或半固定)乐器所不能取代的”。寥寥数语,阐明了韵味在古筝演奏中的主导地位及筝乐的个性。

毋庸置疑,左手按音技巧的不同运用,派生了不同的古筝流派、风格和韵味。河南筝高亢粗犷,明朗谐趣的风格与左手大幅度揉颤和紧促的滑颤等按音技法息息相关;秦筝“苦音”与“欢音”是按音技术处理的乐音变化;潮筝“活五调”其游移不定、滑花交加的特殊音韵,是以潮筝独有的按音技法为依托。高哲睿先生演奏特点以“流畅细腻”(曹正教授评语)而著称,其左手按音功夫为筝界同仁所称道。他十分注重潮州传统按音技法的继承、发掘、整理与创新。他首创“分指按弦法”就是在潮筝传统的“换指按弦法”的基础上,通过大指、食指、中指的分工合作,以突出准确、多变、细腻、连贯的乐音,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黄鹂词》,节奏舒缓,有的段落单音一拍或过拍,演奏时甚少加花,全赖左手按音技术的综合运用,藉错杂多变的滑音变化派生的神韵来揭示主题,宣染气氛,使之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不难看出,左手按音是古筝的灵魂,重视左手按音技术的运用,追求种种特殊音韵是古筝乐的精髓,它是体现筝乐特点、流派风格、筝人思想、情趣、个人演奏风格的重要手段。丧失韵味,中国古筝势必随之失去它在民族音乐中的应有位置!

四、要重视对筝乐文化的全面传承

中国古筝已进入多元化时期,筝曲音乐形态多样化,演奏技巧的空前发展,筝坛繁花似锦,多采多姿,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不应回避这样的事实,古筝之魂──韵味在中国古筝的位置和作用已渐次让位于“声”。纵观近几年来的新作品,鲜有创新技法与筝乐韵味完美结合者。古筝界重“声”轻“韵”,重新潮,轻传统,重舞曲、轻文曲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地方流派所在地的筝人,弹奏新潮筝曲手法娴熟,而弹奏地方流派风格筝曲味同嚼蜡,甚至南腔北调,这种现象如不予以纠正,一些韵味独特、风格鲜明的古筝流派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淡,甚至变味。

艺术贵在创新,古筝也不例外。但筝乐要发展,韵味不能丢!要重视对筝乐文化的全面传承,走向田野,在流派传人,地方戏曲、语言、民俗中去感悟筝韵,熟悉技法。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有高超左右手演奏技巧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型古筝人才,形成核心,带动古筝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管窥之见,略陈于上,错谬之处,敬请前辈、同道斧正!

(原载《中国音乐》20022.P78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