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乐谱中追本溯源,梳理潮州筝乐的文化传承(作者:高百坚)

从古乐谱中追本溯源,梳理潮州筝乐的文化传承

文|高百坚

摘要:《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是潮州音乐一代宗师郑映梅先生的手稿译本。这是一部极为珍贵的研究潮州音乐的巨著。笔者通过研读先贤手稿,追本溯源,梳理、分析潮州音乐研究中的七个问题从古乐谱中追本溯源,梳理潮州筝乐的传承与弘扬:

①“映梅筝。从郑映梅先生的自序,解读映梅筝的生成基础和传承脉络,首次提出郑映梅先生古筝并非洪派臣先生所授。从源自二四古谱的潮州音乐一曲多调,自然互换,剖析古筝圈对潮州筝乐诸调随意定义添新造成的学理混乱。从深研、解读二四古谱声腔化追求的重要性,剖析当今潮州筝乐教学,古谱整理以现代演奏谱倒推为字字明现代版二四谱的误区。从潮州音乐板式从头板、二板、三板到头板、拷拍、三板的演革,拷拍术语的创立意义,肯定二板拷拍,一改以"排诗"对潮州音乐板式比较笼统、抽象的说理,推动了潮州音乐曲速三变演奏法的形成和理论上的完善。潮州音乐推奏的定义和源于潮州方言的正确书写和读音。比对郑映梅手稿与蔡启祥抄本,揭开《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流向之谜。梳理几近失传的中国古代数字符号菜码的特点,列出与阿拉伯数字的对照图,解决古谱阅读的盲区。

己亥之夏,喜得郑志伟先生赠书——《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①》,读古谱,研潮乐,追本溯源,所感所思,梳理潮州筝乐传承于下。

(一)“映梅筝”与洪派臣没有师承关系

潮州筝是一间百年老店,清末民初形成以洪派臣、李嘉听为鼻祖、以潮州、澄海为传承基地的洪、李两大主流筝派②。在曹正先生的“潮州秦筝流派系统图表”③中,郑映梅被列为洪派第二代。

郑映梅是成名于上世纪初的潮乐大师。他18岁南渡到新加坡谋生,并向其二兄声添学习古筝。24岁在新加坡拜潮城人郭才的弟子潮阳人沈步月学习筝法。26岁在新加坡认识精弹琵琶、三弦及多种乐器的潮城名乐师洪派臣与精三弦的陈奕迅,三人常会乐,以琵琶、筝、三弦弹奏古调。31岁独往泰国,41岁重返新加坡,复与洪、陈二君再奏古调,从兹称为三友,其筝法自此名闻中外。42岁与洪派臣同往泰国,途中向洪派臣学习古琴、琵琶指法,得洪师之琴谱二册和琵琶乐谱。

读《养竹山房秦筝乐谱》自序④,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划郑映梅的筝乐历程,其筝艺由郑声添启蒙,得沈步月传授筝法。因独树一帜,名闻中外,遂得“映梅筝”的美誉。

郑映梅青年时期在新加坡常与洪派臣、陈子栗会乐,弹奏古调,精研细乐,不惑之年,拜洪派臣学古琴,琵琶指法,因未曾学瑟的弹法而抱憾!

再从《养竹山房秦筝乐谱》来看,除收录洪派臣的琵琶谱和陈子栗三弦谱外,筝谱概是郑映梅的心得之作。

综上,“映梅筝”传承脉络清晰,师承郑声添、沈步月,并非洪派臣所授。洪派臣主要传授郑映梅琵琶,古琴。洪派臣年长艺精,与郑映梅常年研习细乐,是亦友亦师的关系。“映梅筝”与洪派臣没有传承关系,郑映梅是潮筝洪派第二代传人无从谈起。

(二)从郑映梅《粉红莲》手抄乐谱析潮乐诸调的自然互换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收录的郑映梅先生手抄的《粉红莲》乐谱⑤,上面标有“头板(不拘轻重六活五皆可用)”,这就是潮州音乐的特色之一~~一曲多调,自然互换。这种音乐现象,自古至今存在潮州传统音乐演奏之中。被誉为“弦诗母”的《栁青娘》四调(俗称《四栁》)就是潮州音乐一曲多调,自然互换”的经典之作!70年代,著名潮乐大师杨广泉先生(师承郑映梅先生)将《粉红莲》以重六、活五、轻三重六、轻六四调改编成弦诗乐《四季莲》,后来杨秀明先生又改编成古筝曲《粉红莲》(诸宫调),都是传承“一曲多调,自然互换”的潮乐演奏特色。

令人不解的是,杨秀明先生是潮州音乐沃土中成长的潮州筝一代名家,为何在用传统手法改编《粉红莲》(四调)的同时,给乐曲披上漂亮的新装——"诸宫调"?杨秀明先生曾经应聘中国音乐学院传授潮州筝乐,使很多外地乐友,甚至一线老师误认“诸宫调”就是潮州音乐的传统曲调之一。事实上,杨秀明先生在弹活五段时运用传统的“铁码法”(从DA)巧妙地避开了弹奏活五调多弦按弦,运指忙乱的技法难题,这是潮筝先贤的智慧!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一曲多调,轻重活自然互换,源自"二四谱",虽年代更迭,民国初易为"工尺",新中国普及简谱,但掌握""""""的变化,就能玩转潮州音乐诸调的自然互换;熟悉“三”、“六”、“五”各自代表的“轻"、“重"、“活”的特点,就能合理运用相应的技法,俾潮音潮韵、情绪表达准确到位。对于一曲多调的乐谱中调的术语和特点,应到传统理论中去寻根探源,运用潮乐特有的“二四谱”去阐述,不能无根无据,重新定义加新!

(三)、"二四"、"工尺"与简谱

一、五声音阶记谱与七声音阶记谱

潮乐二四谱是最古老的五声音阶记谱法,原始、朴素。多数乐曲只记板(强拍),不记眼(弱拍)记音极简,用潮州方言念唱,虽有严格的用调区分,但记谱方法则一,“三、六”一字二调,读者应依据曲首标明何调,以声就谱,如睹天书。清末之后,乐人把二四谱译成七声音阶记谱的工尺谱,一段时间,潮州音乐形成"二四""工尺"并存的情况。

二四谱与工尺谱的历史沿革,陈蕾士先生在《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⑥已有提及。书中写道:“本谱乐曲,一小部分由二四谱改为工尺谱,此正是清朝末年开始更改二四谱为工尺谱的跡象。”;“本谱……登载潮州乐曲五十五首。其中有十二首非二四谱,已译成工尺谱。”民国年间,二四谱被工尺谱全面代替。诚如陈蕾士先生在《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⑦指出的:“先人遗下之手抄剧本乐曲,悉珍藏于一大约二尺见方之古旧木箱中。但甚少启用,因古谱已全被新谱代替,已成为古董了。”这一现象,从郑祝三先生抄录于民国念四年完月的《养竹山房秦筝乐谱》(77曲)《养竹山房潮音乐谱》(145曲)、《养竹山房外江乐谱》(156曲)中可印证,书中除《养竹山房总谱》保存部分“二四谱”遗迹和《养竹山房秦筝乐谱》中收录的陈子栗先生三弦谱句为“二四谱”外,其它(包括洪派臣先生的琵琶谱)概用工尺谱记谱。

从二四谱的五声音阶记谱到工尺谱的七声音阶记谱,潮州音乐轻、重、活诸调在谱面上一目了然。

二、"二四""工尺"""""

自清末民初工尺谱逐渐代替二四谱,到后来工尺谱主导潮州音乐,被视为潮乐的发展和进步,但有一个问题少人提及,那就是工尺谱因七声音阶记谱使潮乐诸调在乐谱中一目了然,便于念唱、演奏的同时,也带来了“三、六”二音因译谱的不同而派生的""""

先说一件陈年往事,2001年,陈玛原先生(潮州方言作曲家,古筝家)应邀为中央音乐学院拍摄“二四谱”唱谱视频,其间陈玛原先生提到:"现在潮人念唱《寒鸦戏水》最后几小节连续易"4""3",这是犯调。"读《养竹山房潮音乐谱》的《寒鸦戏水》(工尺谱)⑦谱面果然没有"3"音,该书编著者翻译的简谱也恪守郑氏传谱,全曲不见"3"音⑧。再看陈蕾士《潮乐绝谱二四谱谱源流考》⑨其中附有《寒鸦戏水》有原则谱(二四谱译简谱)与一般性的实际演奏谱⑩(简谱)的对照,无论二四谱,还是简谱,乐曲的开始和结束前的乐句都有"3"音。从古谱译谱的"""",可看出对古谱的不同解读直接影响到演奏风格和乐曲情绪表达。据此提出三点思考:

1.二四谱中"三、六"二音的读谱乃至演奏是否要恪守"轻六""重六"各自的色彩音,“3.4”各居其位,不能"越雷池半步"

2.陈蕾士先生在《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11)中指出:""重六"乐曲中,往往在某种情形之下必须夾杂“轻六”,初学者未能辩别,全用重六演奏,因而失卻柔婉之韵味。"⑨这是陈蕾士先生的观点,这种观点应理解为二四谱读谱的""

3.现时潮州音乐主流乐人对于《寒鸦戏水》的订谱强调一个""字,乐曲中多处易"4"为“3,以描绘寒鸦不俱严寒,在水面上起伏嬉戏的欢乐场面。既然二四谱“三、六”有一字二音的读谱法,为什么不可根据乐曲的情绪表达在乐句中对“4”音调整改动?虽然《寒鸦戏水》的局部有易“4”为"3"的变化音,但整体还是重六调,从“一成不变""守中有变”,移步而不换形,这是潮州乐人的智慧!

三、简谱演奏谱"反推"二四谱

二四谱作为潮州音乐的特有古谱,越来越受到乐人的关注和研习。特别是一些潮州音乐的教学中,常有潮州传统乐曲二四谱念唱环节。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有的讲学者驾轻就熟,以熟悉的简谱演奏谱"反推"译成二四乐谱并念唱,这是"二四"古谱现代版!

简谱演奏谱"反推"译成"二四"乐谱的主要问题是将只记板,不记眼,记音极简的二四谱变成记实音的演奏谱。二四谱的特点是什么?二四谱的精髓是什么?就是读谱生韵,死谱活奏,给演奏者二度创作的空间,简谱演奏谱"反推"二四谱,这种用七个中国数字替入阿拉伯数字的简谱实音记谱法是死谱死教(奏),使后学者跟着"传道者"的感觉走,不能在古谱的学习中体悟和学到潮州音乐声腔生韵,以韵引声之妙!这种潮州音乐古谱教学和研究似不可效仿。

(四) 郑映梅手稿与蔡启祥抄本

郑志伟先生在《养竹山房乐谱琴瑟寻踪》 12)中提到:“郑映梅先生乐谱问题,自来传说纷纭,有说20世纪50年代由曹正教授带到北京;有说乐谱被潮汕戏班借去,辗转传抄;有说郑映梅先生学生蔡远涛医师有传谱等。”读曹正教授《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下)(13),确有其事,但细节有出入。

1963年,曹正先生南下采风,在澄海与高哲睿、黄长富、蔡远涛先生会乐并成好友,后蔡远涛先生把珍藏的郑映梅先生遗编《养竹山房乐谱》蔡启祥抄写本借给曹老影印,此抄本《序》末署作者和时间:一九六三年四月初四日蔡启祥序于芝圃,所序的内容,是蔡启祥先生为纪念郑祝三先生而写的。蔡《序》之前的一篇序,是抄录郑祝三先生的自序,时间是1935年腊月。声华郑祝三自序于养竹山房。(郑祝三手稿是中华民国念四年完月) 曹教授在影印成帙同时写的附言中特别提到:"潮州澄海中医师蔡远涛先生抄藏的民间古乐谱共三册,………借此复印机会,聊识数言为念。并向抄传斯谱之蔡远涛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综上,蔡远涛先生的珍藏的《养竹山房乐谱》是蔡启祥先生加了序的抄本,虽非郑映梅先生手稿真迹,亦弥足珍贵。

必须强调的是,《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共四册,其中总谱一册为先,后来又分类和甄别,编辑了《养竹山房秦筝乐谱》、《养竹山房潮音乐谱》、《养竹山房外江乐谱》三册。蔡启祥先生抄本则是《潮音乐谱》二册,《外江弦套》一册。郑氏与蔡氏抄本年代不同,但曲谱则一,以工尺谱为主,也有部分二四谱,收录的曲目也大体一致。

(五)  古谱的"二板"和“拷拍”

"拷打"(潮州方言称之为"拷拍")是潮州音乐的特有板式,大套曲“曲速三变”演奏模式的重要一环。(乐曲由头板~拷打~三板演奏称之为“曲速三变”)"拷打"的术语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以《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和 陈蕾先生的《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为线索,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来寻找“拷打”产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和"拷打"对潮州音乐弘扬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郑志伟先生在《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导读中写道:“古调的套,是几首不同内容的乐曲联缀演奏的,如《小桃红》一套由《小桃红》《昭君怨》《月儿高》《寒鸦戏水》《黄鹂词》《北雁思归》联奏而成,而单曲有节奏变化的,如《寒鸦戏水》头板、二板、三板等,称为排诗。”在陈蕾士先生《潮乐绝谱二四谱》和郑志伟先生《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的古乐谱中(除陈子栗三弦谱外),我们看到的“二板”就是现时“拷打”的节奏型,(与现时慢板曲的"二板"不是同一概念)并没有“拷打",那么,“拷打”的术语是如何产生的?

“拷打”板式的创立和命名,从已有文献中来寻根,与潮乐一代宗师李嘉听密切相关。原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琵琶教授殷惠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其《谈南派潮州琵琶的发展和演奏特点》(14)(下称《殷文》)写道:“到了清朝末年,潮州镇出了一个叫洪派臣的乐师,三弦、琵琶,样样精通。据广州音专教师的苏文贤先生介绍,洪的老师是澄海琵琶高手李家旰(李嘉听之误),此人技艺高超。据说潮乐拷打谱式是他根据琵琶的句逗,加花变奏发展起来的。”《高哲睿潮筝遣稿》(15)在“潮州筝曲解说”《大八板》中有这样的描述:“气氛淳朴开朗,大方端庄,组织密致。考拍(打)部分,相传潮筝前辈李嘉听以《双飞燕》首句“2”易“3”作为二板与三板的过渡曲,而为后来 “曲速三变”演奏法的创始者。”杨礼桐先生在《潮州精谱》(16)更明确指出:“‘拷拍’这一板拍形式就是澄海李嘉听先生在1876年首创,运用到器乐曲中来。”综上,"拷打"这一术语为李嘉听始创有迹可循,它是潮州音乐经过历史的运行、流变而形成的。“拷打”这一板式的命名和创立的意义在于,一改以"排诗"对乐曲板式比较抽象的说理,推动了潮州音乐“曲速三变”演奏法的形成和理论上的完善。

我们再看《养竹山房秦筝乐谱》中"陈子栗三弦乐谱"里面有《双飞燕》"二板拷打"17);《栁青娘》"拷打"18)。为什么在此之前的"二四谱"只标"二板"而不见"拷打"?这似可从陈蕾先生的《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中“本谱抄写年代未详。抄写之人係在满清时代研习潮乐之人,所抄者皆属清朝传下之谱”(19)找到答案,因为李嘉听先生虽于1876年首创“拷打”术语,但还未被当时乐人的普通认知和应用,抄谱者仍沿用前辈留下的文字资料。陈子栗先生在曲谱中引入“拷打”,这从一个侧面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拷打”的术语已逐渐被乐人所接受和运用。再往后,如林玉波先生等的传谱(20)《寒鸦戏水》就写为“拷拍”。“二板”的潮乐术语也因年代更替而被賦予不同的定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殷文》中提到"洪(派臣)的老师是澄海琵琶高手李家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洪派臣果与李嘉听有师承关系的话,潮州音乐史恐怕要重写。当然,此是后话。

(六)潮乐"推奏"的定义

从先贤留下的文字观现有的文字资料,潮州音乐的"推奏"见诸文字资料有:“推”、“催”和“摧”三种写法:推”、“催”和“摧",三个字在潮州是同音字,其义分别为:

摧:破坏,折断:

推: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

催: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

“推”的推移、变化和发展与“催”的发生变化、加快同理,意指通过演奏的节奏变化,从慢到快,直至曲终。至于“摧”肯定不是潮州音乐"推奏"的表达方式,观有的外地青年筝家进入"推奏"即提速炫技,又快、又响、又硬,把" 出淤泥而不染”,纯洁、高雅的"出水红莲" 变成“水中疯牛”般的情感表达倒与“摧”字对得上号。

其实,"推奏"在潮州先贤留下的文字用的就是“推”字,郑映梅先生写于民国念四年完月的《养竹山房乐谱》自序:"余于是随师沈之筝法,改用指甲,慢推、紧推、双推、单推……可资为证。“推”与“催”在潮州话读音一致,读普通话就不同,“推奏”是潮州筝特有的变奏方法,“推”之于“催”,在潮州方言似无甚差别,但读成普通话,问题立显。

(七) 古谱中的"菜码"

《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手稿,在页码、曲目板拍中有今人不曾应用甚至闻所未闻的数字符号,在潮汕这叫做"菜码",也名猪屎码,苏州一带叫花码字,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几近失的中国古代数字。它是一种十进位制计数系统。明代在民间流行了数百年最终被阿拉伯数字取代

在潮汕,它常用于菜市交易过秤时的斤两记录;也是商舖用于记帐的通用码,中药店对处方核价之后也常此码。此码一直应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菜码的符号与阿拉伯数字对照表:

(八)结语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匮乏。通过发掘,研读先贤留下的手稿、曲谱等资料,梳理潮州音乐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是当今乐人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义务。

……

注释:

《养竹山房秦筝乐谱》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②《浅析潮州筝三大主流筝派》,高百坚,《潮州筝学术文论集》,P16,潮声杂志社,201612.

③《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上)P30,曹正,《民族音乐出版社》编辑部,1985.1.

④自序,《养竹山房秦筝乐谱》下册,P1,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⑤郑映梅《粉红莲》乐谱手稿,《养竹山房潮音乐谱》上册,P78,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⑥《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P10陈蕾士,香港书店,1978.

⑦郑映梅手抄《寒鸦戏水》三板(工尺谱)手稿,《养竹山房潮音乐谱》上册,P113,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⑧《寒鸦戏水》三板简谱,《养竹山房潮音乐谱》下册,P62,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⑨⑩《寒鸦戏水》头板原则谱(二四谱译简谱)、《寒鸦戏水》头板实际谱,《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P96,97陈蕾士,香港书店,1978.

11)《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P6陈蕾士,香港书店,1978.

12)《养竹山房乐谱琴瑟寻踪》,(代后记),郑志伟撰,《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下册,P121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13)《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曹正,《民族民间音乐》,1985.2.

14)《谈南派潮州琵琶的发展和演奏特点》,殷惠麟,《民族民间音乐》,1989.3.

15)《高哲睿潮筝遣稿》,高百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76.

16)《潮州精谱》,杨礼桐编著,P2,花城出版社,1994.

17)《双飞燕》二板拷拍陈子栗特别指法,《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上册,P26,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18)《栁青娘》"拷打"陈子栗特别指法,《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上册,P27,郑志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19)《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P14,陈蕾士,香港书店,1978.

20)《寒鸦戏水》二四谱拷拍,(林玉波传谱,林毛根抄存)《潮州民间筝曲四十首》,李萌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百坚(1956— 潮州筝第四代传人。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广播歌选》发表筝乐论文多篇。论文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