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泉先生与“活五”、“二四谱”二、三事

要学“活五” 先学潮语

——杨广泉先生与“活五”、“二四谱”二、三事

5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发表了中国历代音乐谱式三十八种,从“敦煌琵琶谱”到“五台山寺院传管子谱”,莫不罗列。然而长期流行于潮汕一带之“二四谱”,却未被列入。难怪1956年,广泉先生随潮州音乐代表队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时,当他用潮州二弦领奏“活五”调《柳青娘》时,那优美悲怨之曲撼动整个剧场,很多音乐界的老专家两眼相望,不停说∶“仙乐、仙乐”。后进入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震动京华。中央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对先生的演奏音律进行认真测试,意欲剖开此中奥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刚刚结束,中央海政文工团就派人来潮汕学习潮乐,并点名要学潮州音乐的“活五调”,要找杨广泉老师。先生对他们说:要学“活五”, 先学潮语”,我吓了一跳。客人离开后,我问先生:“你这不是把人家拒之门外吗?”先生说:“我是诚心诚意拉他们进来,使他们学得更好更像,而非把他们推出去。”此事让我反复思考了好久,才悟出此中的奥妙。潮州音乐是潮州民间器乐曲的“无言歌”,正所谓人不同语,乐不同腔。其旋律正是从潮州民歌这一母体衍生变化发展而成的。器乐演奏虽没有字词制约,但在演奏过程中,乐音的运动形态及乐曲的声情变化和语言的声、韵、调有极为密切之关系。器乐曲的声、韵、调受地方方言的制约。“声”是声母,即字头,与歌唱的出音有关;“韵”是韵母即字尾,与歌唱的收音有关;“调”是字调,与音的高低升降有关。而更加重要的是潮州话其声、其韵、其调与普通话毫无共通之处,历来就有“南都之音,重译乃通”之说。俗话说,潮州方言是“”鸟语蛇言”,既飘逸、甜美、又婉转、细腻,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潮语一音数韵,音乐是对语言的夸张,因此潮乐有回环曲折的优美感,它呈现状似轻风细浪的水波形状态。故咱们潮乐艺人常说∶“口授潮谱,方能入味。”“心有口就有,口有手就有”道理就在此。“活五调”用“二四”记谱,而“二四谱”又以潮州方言念读,它的“二三四五六七八”,即为“工尺谱”的“合士上尺工六五”,等于“简谱”的“5612356”。且问,你不学点潮语,怎么学好“活五”呢?广泉先生此言没错。

………

辑录自余亦文先生《因人显乐 以乐映人——潮乐大师杨广泉》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