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潮州筝乐(作者:陈卓群 高百坚)

被污染的潮州筝乐

陈卓群 高百坚

《粉红莲》是潮州乐师耳闻能熟的乐曲,特别是经杨广泉重新整理的《粉红莲》,将潮州音乐四大调在一曲集中呈现,使之成为潮州音乐的经典曲目。后来,杨秀明又将其改编为古筝曲并成为重要演奏场合的保留曲目。200331日,在北京《绿色的旋律》中国潮州音乐演奏会上,杨秀明先生登台演奏《粉红莲》,演奏良久,不见乐曲旋律出现,后台的潮州乐师颇有微辞,但碍于辈份与情面,敢怨而不敢言。

最近,潮筝网先后发表了郑万昆的《对演奏中态势语运用的看法》、高百坚的《好样的 张莹莹》,对杨秀明《粉红莲》的舞台表演提出批评,令人眼前一亮。让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摆上台面,展开讨论,有利于潮州筝乐的传承与弘扬。

评价杨秀明《粉红莲》的舞台表演,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杨秀明的演奏风格的形成基础和筝学思想。杨秀明师从潮州筝李派名师徐涤生,弹奏奔放、跌宕,被视为花草派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曾拜师于肖韵阁。杨秀明非常喜欢即兴创作。常常把自己的一些即兴作品弹给朋友听并让朋友揣摩其音乐内涵。杨秀明是一位佛教徒,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和视野,他刻意在筝音中融入禅学修养,形成脱俗的音乐审美观和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什么这样一位个人风格突出的筝家在北京举行的《绿色的旋律》中国潮州音乐演奏会上的表演不为众潮州乐师的认可?笔者认为这缘于杨秀明在演奏中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污染了绿色旋律。恪守板拍是潮州乐师演奏传统曲目的规矩,句法多变、基本音不变是潮州音乐的特点所在,君不见潮州乐师会乐时,不必提示,头手弦弓一拉,众乐师就能跟上节奏,哪有演奏良久,还听不出所奏何曲?这是旋律的污染!而其舞台表演中与音乐情绪无关的极度夸张的肢体动作,俗不可耐,这是视觉的污染。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污染,怎能让同行无动于衷!

杨秀明是潮州音乐国家级传承人,肩负着潮州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杨秀明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树立个人演奏风格,可以对潮乐经典作粉红莲随想的新演绎。但是,在京城展示绿色音乐的舞台上,既然节目单打出潮州筝曲《粉红莲(108板,活五调、轻三重六、轻六、重六调),杨秀明就不该我行我素,不受压束地自由发挥。在恪守乐曲基本音,恪守板路基础上进行新的演绎,这才是绿色旋律的真正内涵!

(原载《音乐周报》2014年11月19日 A2)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