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向传统,亦是创新》读后感(作者∶高百坚)

《投向传统,也是创新》读后感

高百坚

再三研读白晓炜先生《投向传统,亦是创新》①,受益!文中继承与创新的“三思考” ,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传统音乐回归民乐教育体系核心之一,这也是当代民乐教学中相对缺失之处,希望能看到更多传统音乐曲目融入教学与表演。

★将民乐教学放置于民族文化大背景中体味,全方位把握乐曲的音韵风格与文化内涵。继承传统曲目,最好将承习者放置于音乐原生环境中熏陶,可促使其更好领悟地方音乐内涵。

继承与创新不能混为一谈,应分道进行。民乐有自身特殊性,传统曲目众多,故须完整继承,不可随意改变。……反对继承中随意改造传统。这一倾向直接导致传承风格走样,文化表述偏差甚至谬误频出,继承传统。必须讲求原汁原味,音韵纯正。

《投向传统,亦是创新》中“三思考”,评述的是二胡,但也存在传统筝乐传承之中。兹步《投向传统,亦是创新》,谈对传统筝乐完整、准确存承之拙见。

1.传统筝乐应成为中国古筝的教育体系核心之一

乔建中教授在《传统与创新──当代筝乐刍议》②中提到前辈筝乐艺术家留下的中国传统筝乐的“时代琴音”时指出:“如此珍贵的音响,如此经典的演奏,如此浓郁的筝乐风格,在当代民乐舞台上还有多少演奏家将它们作为保留曲目?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哪些老师让学生认真学习,坚持传习?在大量的筝乐教材中,它们又占了多大的份额?”这是对传统筝乐传承现状非常直接,非常到位的分析和思考。无庸置疑,新世纪以来,传统筝乐无论在院校教学、舞台演奏、大型赛事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学习,但从中国古筝发展的整体态势看,对传统筝乐投入的时间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功利的、被动的。传承不离根,创新不忘本。在古筝现代筝乐教育、表演取得历史性进展的今天,历代先贤在演艺实践所中建立起来的绚丽多彩的传统筝乐应回归到中国古筝教育体系核心之中!传统筝乐应真正走到中国古筝的舞台央。

2.走出大墙,面向田野,全方位把握传统筝乐流派风韵与文化内涵。

传统筝乐根在民间,花开田野,妙在神韵,学贵熏陶。对于音乐院校的专才来说,一定要走出围墙,面向田野,置身于传统筝乐原生环境中接受熏陶,全方位把握传统筝乐风韵和文化内涵。以潮州筝为例,要深入民间,在民间乐师的口传心授中学习潮筝的基本乐理,读谱生韵,要了解潮州方言、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要多看、多听民间乐师的现场演奏,在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中感悟潮韵,从一招一式中学习掌握体系性的演奏技法,从而获得地域流派演奏的风韵和味道。

3.原样存承,创新发展,分道而行

传统古筝流派众多,南北不同,风韵不一,技法有异。“故须完整继承,不可随意改变”,“反对继承中随意改造传统”,寥寥数语,直陈当前传统音乐传承的弊端。君不见,为适应赛程,把誉为潮州国际歌的《寒鸦戏水》减去板拍,一首世代相传的六十八板体乐曲,被抽减板拍,是创意,还是随意?君不见,有以对传统曲改造的意识取代对流派音韵的原样传承,在经典曲目中嫁接某些乐段、乐句和“高规格的技法”,风韵不一。对此,有专家大声疾呼:有能力自已创新曲目,无能力不要乱改经典,动外科手术

最后借用白晓炜先生的原文作结:投向传统,亦是创新,亦是力量!

………

①原载《人民音乐》2018年第4期。

②《秦筝》2014年1期。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