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筝派的特点
作者:王笑天
一、艺术风格的形成
1、风格基础
山东筝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早期阶段多以继承为主,传至金灼南、张为昭时,风格更倾向于“古齐鲁派”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并形成了以内在含蓄、刚劲有力为特点的风格。传至高自成、赵玉斋时他们大量地吸收了山东当地的音乐成分,经当地人民生活、语言、习俗之熏陶,受当地说唱、戏曲之影响,在演奏方面进行了诸多革新,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所以说山东筝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以金灼南、张为昭为代表的重传统的一支,又包括以高自成、赵玉斋、韩庭贵、赵登山等为代表的重创新的一支。山东筝派的风格是两者的总和。前者立足于浓郁的山东风格,追求儒雅,不苟低俗,崇尚古朴典雅、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后者贴近民众,大胆革新,汲取民间音乐、民间小调、说唱音乐的营养,改编为筝曲演奏。但山东筝派特有的音韵宽厚、粗犷豪放、苍劲细腻、刚柔相济、讲求气势和神韵,却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山东筝派既继承传统,又具有开创性,贴近民众,华丽、柔美、刚劲、明亮,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地域性的风格。它的形成是对山东传统筝的继承、融合、发展和超越。
2.代表人物及其演奏风格
金灼南(1882年—1976年3月)
以金灼南为代表的演奏风格:推崇自然中的天乐,追求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推崇中国传统音乐的怡情养性。其风格体现出“古齐鲁派”的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并开创以内在含蓄、刚劲有力为特点的风格。在此基础上追求儒雅,不循低俗,崇尚古朴典雅,表现出较高的文化修养及城市化音乐特征。其演奏稳健,古朴典雅,声纯音正,以情感人,运指采用“肉甲并用”,其效果“重而不躁,轻而不浮,急而不促,徐而不弛,疏而有味,断而似连,刚柔相济,清浊协调”。弹文曲时心平气和,出于自然;弹武曲时气壮力强,雄壮气魄。演奏时,面对群雁之尾,足踏八字之形,以“心静出音”,做到肃气、澄心、缓度、远神,遵循我国传统演奏美学中的“调气”、“养心”“练法”三个相关的重要方面。
高自成(1918年—2010年8月21日)
以高自成为代表的演奏风格:具有音韵宽厚、古朴典雅、淳厚无华、清丽纤秀、质朴率直、实中有虚、密中见疏、刚柔相济的特色。处理乐曲注重从筝曲内容和感情出发。其音色、力度的控制,情感的变化与处理,始终保持内敛与含蓄。处理乐曲追求雕琢迂回、婉转缠绵,曲调韵味深长、细腻隽永、轻而不浮、急而不乱、怒而不燥、哀而不伤,音乐跌宕有致、乡味浓郁,含蓄性与概括性大,重内在,去虚饰。
赵玉斋(1923年—1998年2月10日)
以赵玉斋为代表的演奏风格:弹奏绮丽缠绵,华美凝重,铿锵有力,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气卷风云,韵缀繁星。动作极具大家风范,讲究气势和神韵。演奏前双手做欲弹状,收腹提气,神色凝重,精力集中。其演奏技巧全面而精湛,既有刚健粗犷的气派。又有清新优美的情趣。力度极大,右手出音果断,喜用八度扣弦,字字着力,声声铿锵落点利落,气势雄浑。音韵饱满充实,小摇技法,颗粒饱满,指关节灵活自如,能强能弱,堪称一绝。独创双手弹奏,和弦及各种伴奏音型,开辟了双手弹奏之先河。擅用大幅度的颤音,修饰旋律,棱角分明,清纯甜美,爽朗泼辣,表现出一种豪气,感染力极强。多在句尾有委婉曲折的大甩腔,讲究演奏中的收腔归韵。在右手弹出一声之后,利用袅袅余音连续滑奏,声音似断似连,又常用荡揉和慢滑、急吟相结合,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大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之妙。以跌宕的节奏、欢快的旋律,表现出激昂的气概和乐观积极的状态,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特点。
韩庭贵(1929年10月26日—2016年8月16日)
以韩庭贵为代表的演奏风格:弹奏热情奔放,充满激情,华丽凝重,喜用大幅度的颤音。其食指摇法,音头重,密度大,颗粒性强。双劈运用多,有时三弦同响,极有气势,音区选择宁高毋低,手法为逐尾递进,催人奋进。乐曲流畅如歌,一气呵成。音韵或豪放洒脱,充满阳刚恢宏之气;或哀婉细腻,尽显阴柔凄丽之美;或幽默诙谐,充满妙趣;或深沉忧伤,催人泪下。因深受方言影响,演奏时旋律多有下降、顿止特点,强调语调下行的感染力和结束感。表现的乐曲感情多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质朴感人。把筝曲语言化,声调铿锵,抑扬顿挫,其风格有山东民歌、说唱音乐、民间小调的那种质朴的“土味”。
二、艺术风格的特点
山东筝派艺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演奏音色纯正、妙趣横生,曲调古朴典雅、韵味隽永,流派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它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独特地域性风格的乐曲,形成了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即依据相同的工尺谱骨干音,有一套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旋律装饰、润色的手段,有代表本派的独特演奏技法,有系统的师承流传,有一批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优秀演奏家。由于他们不同的师承、修养和气质,在演奏上又各具特色,使得山东筝派更为绚丽多姿。
山东筝曲具有高亢豪放的阳刚之气,并兼有含蓄细腻的韵味,这是因为山东筝派和其他流派一样,深受当地语言、民间音乐及人们性格的影响。山东人性格直爽,语言声调铿锵,山东民间音乐抑扬顿挫、热情奔放、酣畅淋漓。因此山东筝曲所表现的乐曲感情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质朴感人,表达喜怒哀乐感情鲜明,毫不含糊,其演奏无不酣畅淋漓,感人肺腑。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虽然不尽相同,但均不刻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
2000年,在第四届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
王笑天演奏山东筝曲《凤翔歌变奏曲》
山东筝派具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曲目,而且有从民歌小调移植来的表现普通阶层人的新曲。内容上可分为写情、写景两大类。写情的乐曲,多取材于人民大众所熟悉的历史故事,情绪悲愤、哀怨、伤感,速度缓慢;写景的乐曲,多描写祖国山河壮丽及大自然的多彩多姿,曲调明朗,悦耳动听。如《高山流水》《凤翔歌》这类乐曲,曲调优雅、豪放、跌宕,《鸿雁捎书》《幽思吟》这类乐曲,柔情似水,细腻缠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山东筝曲中有相当一部分乐曲带有深沉、悲怆的基调。这一特点在所有的山东民间音乐中普遍存在,虽然部分筝曲经过历代筝人的加工修改,但其凄婉哀楚的基调未消。如《汉宫秋月》《鸿雁夜啼》《美女思乡》这类乐曲,悲愤哀怨,曲调深沉、激昂,极善于表现人物的忧伤之情。
2001年,全国古筝新作品交流暨理论研讨会中
王笑天演奏山东筝曲《鸿雁夜啼》
山东筝曲具有六十八板的结构特点,曲式结构具有短小紧凑、精炼集中、句读分明、对称呼应的特点。每首古曲,均有八个乐句组成,除了第五乐句是十二板以外,其他乐句都是由八板组成,全曲共六十八板,艺人们称作“大八板”或“老八板”。山东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筝曲工尺谱,乐句和板的标记甚为清楚。筝曲的结构,具有“起、承、转、合”的功能特点。结构形式虽然短小,却展示出完整的音乐构想,富有特性的音调,刻画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其布局规整,从头至尾多是严谨的节拍。由于它们通常是一个情绪贯穿到底,所以基本保持各自的节奏,而多次加以重复,或随着音乐内容的展开而伴以指法的变化,间以些微的节奏变化,全面展示完整的音乐构思、富有特性的音调,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听来不显单调乏味,反而觉得精炼简洁、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又各有自己的风格、情绪和独特的音乐形象。
在第六次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
王笑天演奏山东筝曲《包楞调》
山东筝曲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而组成的宫调式乐曲,但乐曲中也常出现4、#4、7. b7等五声以外的音。这是一种辅助性的音韵,使旋律增加一些色彩性的音调。同时,还常出现大三度、小三度的按音音调,使音调别具一格,韵味浓郁,具有以韵补声的特点。部分筝曲中蕴含着幽默风趣特征,音乐中运用俏丽短促的小颤音,频繁地按滑音交替,突出的强弱力度反差,造成了活泼风趣的音乐效果。许多筝曲曲子和其他姊妹艺术,如琴书、戏曲、说唱、小调等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部分筝曲配以歌词,自弹自唱,令弹者不厌,听者不倦。这些筝曲,大都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明快活泼、清新绮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王笑天与舅祖父詹云青先生(金灼南弟子)
山东筝曲不以长大取胜,而多短小精悍之作,弹奏起来一气呵成,注重气的贯穿,即使较长的乐曲,也常用入慢之法,使整个乐曲气随音传,音断气连,富有生机与活力。曲调歌唱性很强,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度、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又常用游吟和慢滑、急颤相结合,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这种长句在一首乐曲中还往往以移位、问答等形式反复出现,激昂处如引吭长啸,声振林木,悲切处似呜咽微吟,哀转不绝,为山东筝派的一大特色。
王笑天与韩庭贵老师合影
王笑天与赵登山老师合影
2007年 赵登山老师题字
山东筝乐的发展根植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山东筝手和名家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以古筝演奏作为谋生的手段,常利用赶庙会,逢年过节,以及冬闲时期,在家庭院落、寺庙、地窖等处合乐演奏,并与山东琴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古筝演奏者都会演唱山东琴书。筝是山东南路琴书的伴奏乐器之一,后来又成为山东北路琴书的伴奏乐器。
1999年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
右起:王笑天、杨林、韩庭贵
三、筝曲
山东古筝乐相传有古曲 10 大套,小板 72 首,小曲 500 首。它们有的清秀细腻、如泣如诉,有的粗犷豪放、如万马奔腾,有的抒发怀古之幽思,有的描写离情别绪,有的寄情于花草鱼鸟、高山流水……
1.古曲
传统古曲历史悠久,音调典雅,结构严谨,节奏鲜明。它是“八板体”的六十八板曲式结构,民间俗称“老八板”、“大八板”。菏泽筝曲中的“大板曲”和聊城筝曲中的“单板”“双板”乐曲(这些类型的乐曲皆为民间曲牌《八板》的变体)均属“老八板”结构形式。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隐公自叹》《鸿雁捎书》《高山流水》《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等。
《流水激石》手稿
据前人说,六十八板是先人根据《周易》六十四卦加上春、夏、秋、冬四季制定的,依据“八卦”之“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个封号为八个乐句,又依据每卦相生出八卦为每乐句的八板,计六十四板,加上春、夏、秋、冬四板,共六十八板。由于《周易》被历代人视为不可违反的“天书”,据此而来的六十八结构也就被艺人们看作不能更改的定律。这些筝曲,分别属于大板第一、大板第二、大板第三、大板第四,四个板头。这是传统的叫法,一是区分于小曲、小板类曲目,二是从速度节奏上讲的。大板第一为大慢板,曲目有《汉宫秋月》《隐公自叹》等。大板第二为慢板,曲目有《美女思乡》《鸿雁夜啼》等。大板第三为中板,曲目有《鹦啭黄鹂》《鸿雁捎书》等。大板第四为快板,曲目有《高山流水》《清风弄竹》等。大部分古曲都有独立的乐思和音乐形象,不但显示了古筝乐器的特点和民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还展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气息,揭示出人类生活的艰辛和美好,使演奏者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美的教育。
2.小板筝曲
小板筝曲主要是近代民间的开门类曲子,如《上字开门》《尺字开门》《五字开门》《六字开门》等。这类曲目多与扬琴、琵琶、坠琴、软弓京胡等乐器合奏,演奏时可自由发挥,尽兴变奏,不受约束。它们多轻快、活泼、热情、泼辣。
3.小曲(琴书)类筝曲
小曲是根据地方戏曲、说唱的曲牌或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结构精练简洁,节奏富于变化,旋律优美柔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大部分曲目是由原说唱音乐“山东琴书”上的曲牌发展而来,如《凤翔歌》《大金钱》《小金钱》《上河调》《叠断桥》等。这些曲子明显保留了原琴书音乐的基本面貌,经过艺人们常年的演奏,加花变奏,被赋予一定的筝的演奏特点,逐渐成为器乐化的筝独奏曲目。
《德音琴声(下册)山东筝派艺术与名曲》
王笑天编著
4.套曲碰八板
山东套曲“碰八板”亦称“丝弦碰八板”,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郓城一带,在当地被称为“对流水”、“对八板”、“第一大板套曲”。它是由少至两件,多至四件丝弦乐器组合在一起的重奏形式。四件乐器包括筝、扬琴、如意勾和琵琶。如意勾是一种弓弦乐器,其形制与二胡相似,琴杆比二胡琴杆短些,琴头呈如意状,细长的木质琴筒蒙以皮,音色介于高胡与京胡之间。演奏时除丝弦乐器外,有时还加有拍板、梆子。
“碰八板”是经民间艺人长期琢磨锤炼而达到较高艺术水平的弦索乐种。然而,数十年来这一乐种已濒于湮没、失传,现在只能找到寥寥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而琵琶声部已找不到人能演奏了。如今,只有从当地的古筝音乐中还能领略一下它的乐曲风貌。
四、传统的山东古筝形制及演奏形式
传统的山东古筝一般长1.2米,形制比较短小,这与筝长期作为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关。面板、背面为桐木,筝尾是稍向下倾斜的“凤尾式”,前后岳山平行(即所谓“平头筝”)。装饰简朴,造型不一,菏泽民间流传的是有十六弦筝,聊城民间流传的是十五弦筝和十三弦筝两种。
王笑天抚筝(1986年留影)
所用筝弦有三种,即老弦、二弦、子弦,均为丝弦。也有只有老弦和子弦的筝,如十五弦筝,其配弦为七根老弦,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弹筝都用肉甲,不用义甲,以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拨弦,左手按、滑、颤、揉。演奏形式主要有独奏、合奏、伴奏三种。
王笑天与赵旭东老师
(图中十六弦凤尾筝由王殿玉赠赵玉斋)
五、主要的演奏技法及特点
山东传统筝的一些独特的演奏技法,是构成山东筝乐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右手弹弦时,主要用大指、中指,其次是食指。其中多用大指。乐曲旋律主要用大指奏出,中、食两指做配合。
王笑天现场演奏
右手指法有托、劈、抹、挑、剔、勾、撮、摇、连托、花指等。左手指法有虚、实、点、空、揉、滑、吟、走、纵、送、攫等。
1.肉甲并用。为取得浑厚温润的音色,减少义甲与琴弦的摩擦,山东筝人多用真指甲弹奏。
2.大指的运用。大指使用较多,触弦刚劲有力,旋律主要用大指弹奏。连续快速“托劈”时,以大指末端小关节作为活动部位,灵活方便,颗粒感强,造成珠落玉盘的效果。大指的功夫是山东筝派技艺水平的主要标志。
3.中指的运用。在大指弹奏旋律时,大指、中指常以“勾托”或“托勾”的奏法变换音色或突出旋律的重音。
4.食指的运用。食指多与大指配合主奏旋律,在传统筝曲中,“挑指”使用较多。
5.大撮的应用。在强音上大量使用大撮,其力度饱满,声音醇厚,是区别于其他筝派的标志之一。
6. 下指、运指要领。右手喜用正锋,多用内力,下指坚实有力,出音果断,挑剔之法多用臂力,取音既刚劲有力又灵活轻柔,运指安排简练紧凑。
7.花指的应用。花指奏法使用频繁,音多而华丽,这在其他筝派中则少见。其花指多出现在正板上,有大指连托数弦,而且多作为旋律出现。这一手法不但在下行音阶中运用,在乐曲上行或双手同时刮奏时,则气势宏伟。
8.变化的滑音、颤音、揉弦。滑音使用较多,其上滑音多于下滑音。上滑音时,滑动速度较快,有时一弹即滑。下滑音时,按高于本音小三度后渐下滑至本音时再施以重颤。此手法多在下行悲哀音调时使用,控制音量的微量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回滑音(装饰滑音)多在骨干音头或骨干音尾,有时在骨干音头和音尾同时都有回滑音。这些装饰音体现了山东音乐的韵味。
9.按音的应用。通过按压产生五声以外的新音,其中4、#4和7音出现得较多。按音的使用,使得音乐极富生气,其对旋律起到了润色,并引起了调性的变化。在聊城筝曲中,b7和4的运用,也是引起调式、调性上的变化,其韵味别致,有沉思、忧伤之感小三度的重按音,如在6音弦上按压出1音,是经常运用的,这种重按音的运用,体现了山东筝乐粗犷、爽朗的风格特点。
10.揉弦的运用。喜用大幅度揉弦,揉弦幅度大小、频率快慢在乐曲进行中千变万化,韵味无穷。
11.邻弦同音(双劈、双托、双勾、双抹)的运用。在强音上大量运用双劈、双托、双勾、双抹技法,使音乐刚劲有力,它不仅加强、突出了重音,还往往使流畅的旋律进行中出现棱角,出现节奏及音量上的跌宕、顿挫,而多次使用滑音又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化解了过硬的棱角。
12.纵的应用。“纵”是筝上唯一可使散音(空弦音)降低的手法,右手弹弦后,左手大、食两指紧捏柱左弦段,向柱方向纵回,使音微微降低,产生虚幻之声,音韵浓郁。
13.送的应用。右手弦弦后,左手边按边减少按力,并向柱左方移动,呈现慢速上滑与下滑。
14.攫的应用。右手弹弦后,左手大、食两指将柱左弦段猛攫猛松,产生急速上滑与下滑,此法多用于高音。
作者 王笑天
王笑天,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艺术学院琴筝艺术研究院院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琴筝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
出身琴筝世家,从艺47年,致力于诸城琴派与山东筝派的延续、传承,培养弟子千余人,其中30余人先后考入国家各大音乐、艺术学院。出版专著《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山东筝派艺术与名曲》;专辑《诸城派古琴曲集DVD》、《诸城雅韵•琴响泉城DVD》;监制古琴百余床。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