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独奏——筝乐附于它的属性
银河
中国的每件民族乐噐:都有它特有的自然属性。首先它是民间艺人玩乐而得的,生来就具备独奏的功能。前人在设计制作乐噐时考虑的是它的演奏功能,想达到的音响效果、音色的要求,决非先考虑本乐器能否参与和其它乐器一起合奏、齐奏……。古筝最早用丝弦,声音微弱,在与其它乐器会乐中,乐师们发现问题并找到了牛筋弦。它的出现使之古筝的受力加大,产生导音的共呜音加大,和音出来了,在音量上有与参与诸乐噐合奏的条件…
存在即合理!前辈让古筝参与其它乐噐合奏代代相传。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认知,能溶入乐队的每一件乐噐不一定在同一朝代、同-时期制造出来。最先诞生的乐噐,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也不滿足於单一乐噐,于是能催生相类的其它乐器的产生。当多种乐噐同时存在,人们即产生了诸种乐器一齐玩的意愿和形式。玩乐的民间艺人的首先考量的是乐音的协调,不管它每个地方取名有或弦诗、或细乐、或清乐,或儒乐的不同。但都是在当时当地有号召力的乐师带领下调配乐器参与合奏,长期磨合而产生了乐种和各自的传世名曲,並非像现在一个协奏曲,先写个总谱,然后配器、排练。民间音乐与堂会音乐之不同在于:民间音乐先辈们的合奏,多在富商、知名的乐师组织下,由志趣相投的艺人聚在闲间或家中,自娱自乐,一起玩乐,受众面小:堂会音乐,堂主是要给报酬的,有组织,有收益的,重观赏,受众面较大。
综上:我们己知民间合奏的基本过程,民间乐人聚在一起,心中有谱,玩乐寻韵,不设指挥(弦奏而已),整体协调,和而不同。有一个问题是:山东、河南合奏配噐:三弦、杨琴、琵、胡琴等,古筝放在杨琴后面,三弦一出音,加之胡琴、扬琴、琵琶的混声,我想问问:古筝的声韵在那里?
潮州筝曲的独奏多用椰胡、箫来配伴奏,这里沿袭细乐的编配,是当地乐师们喜爱的形式。这是潮州筝乐的传承与发展!但我想强调是:古筝就在合奏中除了做特殊的处理它的声韵会被声音更突出的乐器覆盖。古筝是听觉乐器,王中山的舞台演奏更象视觉乐器(此处不点赞)古筝不听左手的按音做韵,那听什么?钢琴比你古筝,更丰满!更立体!更快!潮州筝曲在独奏时大都配椰胡、箫也值得商榷。京剧大家都有固定的琴师,为什么?他们有极高音乐修养,从不抢板。恕我直言:潮州筝独奏时伴奏乐器还真达不到那样的配合,基本都有自我表现。古筝进入大乐队,众所周知,更多的是个摆设,装门面,无需赘说!大乐队的乐器编配中,古筝的琴音就弱,更要左手按音做韵,乐队的其它乐器一起奏响,在舞台上只能刮奏、扫弦、摇指取音,甚至舞台上只看到演奏者的动作,难聆筝的声韵!
古筝的声韵特点决定,它可能找不到任何乐器能代替的:它的特色也是其它乐器不能表现的。我们传承古筝,就是要传承它的属性,而不是强调创新,淡化传统,甚至舍弃“筝魂”的“新筝”。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