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纪念陈安华教授逝世一周年:孜孜矻矻安华引,彬彬济济潮筝鸣

泱泱国乐,以筝为王。当代筝坛盛世,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落于羊城之中,誉满南北筝域。他被称为“南国筝界第一人”,在古筝界有“南陈北赵”之称,此“陈”便是著名的当代岭南筝派奠基人——陈安华先生。

陈安华,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岭南古筝流派传人,历任广州音专、广东艺专助教,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广州音乐学院讲师,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和学院重点学科“岭南音乐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暨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潮州筝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古筝艺术第一至七届学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副主任、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文化奖评委。2011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他“民乐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颁发“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

陈安华是古筝“南派”代表人物、“北派”弟子,将南北筝艺融会贯通、集于一身。他主张在气神凝聚演奏中造就高格音乐,提倡并实施在古筝教学中穿插“仁智”教育,继承宗师们的优秀筝艺并倾力传授给后人,其中对潮州筝曲的研究与传承贡献极大。他被筝界同仁们誉为“南国筝界第一人”、“南国筝界泰斗”。既谈到陈安华,尤其不能不提的就是他一生与潮州筝乐的牵绊。

 

他艺术造诣极深,终生好学

陈安华,1940年出生于潮州市潮安县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潮州音乐熏陶,民间音乐功底深厚。以他自己话说:“民间的东西很厉害!”他说,在进入学院前的这段民间学习的经历,是他艺术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财富。而其对于潮州筝的热爱和发扬的信念,便由此开始涌现出来。

1958年至1960年,陈安华进入潮安庵埠业余汉剧团(前身为创建于晚清的“咏霓裳”儒乐社),学习汉剧演唱和扬琴演奏,期间受吴思明先生古筝点拨和启蒙,此后又受教于潮筝大师陈诲吾(又名陈世哲)先生。

后来机缘巧合,陈安华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今“星海音乐学院”),师承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先生和潮州筝派大师苏文贤先生,进一步学习客家汉乐和潮州音乐,并向来广东采风的古筝宗师曹正先生学习《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天下同》等经典筝曲;1964年他赴沈阳音乐学院进修,向赵玉斋先生学习鲁派筝乐和创作筝曲。赴沈阳前后两次专程到郑州分别向任清志、曹东扶先生学习豫派筝乐,敏而好学,受益良多,努力汲取筝界精粹,提炼潮筝精华。他对经典极其敬畏和尊重,在今后几十年演奏里,他对先师的演奏版本几乎一音未改,韵味不变。暮年的他在2015年岭南古筝艺术节开幕式奏上的一曲《月儿高》,古朴典雅,韵味隽永,意境深邃,朴实纯洁,从此便能听出他发自内心地对经典传统的尊敬,和他倾其一生对潮筝的领悟和诠释。

陈安华不仅在习筝方面有着相当热情和可敬精神,在音乐领域涉猎范围也广而又广。在广州音专接受系统音乐教育之余,他还兼习钢琴、二胡、小提琴、手风琴演奏和美声演唱,从中汲取音乐营养和演奏理论,丰富阅历,提升涵养。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陈安华广交天下筝友,兼收并蓄,为其今后灌输“仁智”理念于筝艺传授、开创岭南筝派,乃至岭南古筝走向规范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使他能在当今的“古筝热”时代,将潮州传统民间筝乐传授得更快更“纯味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陈安华以青年古筝艺术家身份活跃于羊城、广东、港澳、各地筝坛、世界乐坛,多次代表国家在重要音乐会担任独奏,年纪轻轻便有所成就。1988年,陈安华应林流波先生之邀在香港大会堂与林毛根先生同台举办历史上首次“中国南派古筝演奏会”,高调提出“南派”,带着他的潮州筝乐跨出了崭新的一步。他在古筝表演艺术界的舞台上驰骋,也潜心于潮州传统古筝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因自幼受到的严格家教及原汁原味的潮州民间音乐熏陶,陈安华在民间音乐方面优异于他人。他将民间音乐带给他的东西,将从地道的潮州人心底喷涌出来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上原汁原味,让潮州传统筝乐散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孔子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肯定了音乐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肯定了音乐对于人的教化作用。汉朝儒生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今陈安华将两者巧妙结合,第一个提出“仁智”育人思想,并将“仁智”融入古筝教学实践之中。他的教学理念便是言传身教,传授筝技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他坚信只有由己及人,才能以乐感人。

说到弹筝对于人的影响,陈安华言:“弹筝使人宽厚温和,从容宁静,睿智聪敏”,弹筝能使人的心性从根本上发生质变,产生这一影响的力量来自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中的精华——仁智,它与筝曲表里相依,仁智需要从筝曲中去感悟,筝曲要从仁智中得到升华。陈安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首先创造性地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古筝教学里——他将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提炼出来运用在教学之中,跳脱出呆板的教学模式,将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提升到关注学生的个人音乐气质及音乐素养上,将古筝教学与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方法再加上纯正的潮州情,无疑能让学生们更容易领悟出潮筝清秀细润之妙处。

授课中的陈安华,时而闭眼细品,时而扬手指出学生某处的不足,时而老手握着学生的手亲身示范。一滑音一揉弦,一抬手一气息,一弹指一韵味,散发着纯浓潮州味儿,深深地体现出他不可估量的艺术造诣。闲适时,他便冲茶轻啜,与学生开着轻松玩笑,惬意闲谈——谈做人,谈当今潮州传统筝乐的发展。他将“言传身教”表现得淋漓尽致,潮筝发展在他的引导下方兴未艾。

 

鸿儒硕学,醉心搜集整理岭南古筝典籍

其著有《中国岭南筝谱》,并对其中乐曲做出全面而客观注解。七十年代著有潮州筝曲选《锦上添花》(与林毛根先生合作)。 2004年主编《出水莲花·香飘九洲——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集》;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上与林毛根先生合作发表《潮州音乐与潮州筝随谈》,对《昭君怨》、《景春萝》等潮州传统筝曲的手法、韵味做出全面的讲解;发表独作《唐宋古乐遣踪》,对名满天下的潮州筝曲《寒鸦戏水》进行地道独特的解析。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发展潮筝事业的坚定、迫切之心。1975年至1980年间,他还与汕头乐器厂合作,成功地研制36弦七声音阶变调筝。

陈安华还为各类潮筝作品尽心撰写序,如《为<高哲睿潮筝遗稿>序》,对于古筝大师高哲睿先生为潮筝传承做出努力和贡献表达了他的赞美和感谢。又如《为<清乐>序》中表达了对黄长富先生的支持与称赞。除此之外他还为陈其俊之作、辜玉斌之作等潮筝佳作写下了序言。

 

执教50余载开枝散叶,桃李满天下

陈安华治学严谨,技术全面,善于发现他人所长。星海音乐学院便是他传承之窗,是岭南筝派的传承之地,许多潮汕本地乃至各省各地的学子慕名而来求学。他将自己的传统音乐理念、潮州筝乐文化通过这个窗,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再让学生们传承下去。

现旅居加拿大的弟子李炜,正因陈安华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加之大量的传统筝曲尤其是南派筝曲的长期积累,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细腻和润泽的音色风格,获得了众多欧美音乐家的青睐,在第51届格莱美音乐大奖上获得了提名,令中国人特别是潮汕人为之骄傲;还有陈骐、黄积徽、林英萍、林钟、蔡毅、陈劲楠、辜玉斌等跟随过陈安华的潮汕籍弟子,延续着陈安华曾经深深影响过他们的理念和精神,在世界各方的筝坛上崭露头角,绽放出各自光辉,为陈助力,为潮筝文化走得更高、更远奉献一份力量,努力让潮筝“鸣”扬海内外。

 

孜孜不倦悉心教诲,一丝不苟深受爱戴

作为星海音乐学院曾经唯一的古筝硕导,陈安华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却依然孜孜不倦地教导着研究生。他学生曾好奇询问:老师如此兢兢业业教导学生,让自己劳累万分,是否有其必要?陈安华微笑答曰:教课并非为了财富,只是有知识还未传授出去,自己内心不愿。是啊,陈安华的心里还有多少东西,还有多少潮筝情怀没有倾倒出来?当接受采访被提问“准备弹琴弹到什么时候”时,他略顿了半晌,尔后淡淡地答道:“弹到我不能动为止。”他是如此热爱这份事业,是如此不舍这一把筝呀!

陈安华毕生所学缓缓积累沉淀,堆筑成如今岭南潮州筝派光辉成果。他作为南筝传人,为倡导、奠定、创立“岭南筝派”付出了多少艰苦和努力?吾不知。吾只知,他为此作出的贡献,只笔难书。现今潮州筝乐发展欣欣向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后继者,将潮州这原汁原味的传统筝艺代代相传。

然而,他将一批人唤醒,将潮州筝鸣响各方,自己却沉睡了过去。无人不悲叹,上天是何其地残忍!怎能舍得让这么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师,接受病魔残酷的审判?上天又是何其地眷恋这位潮筝名家!不然怎会不顾他未酬的壮志,匆匆地将其召去?

但在学生们的记忆里,陈安华一直都是精神矍烁的。即便是在病重进入手术室前一刻,他也依然不露半点颓然,谈笑风生,仿佛是在赴一场寻常友人之约。甚至病重时,他还在摇晃着手,闭眼哼唱着他的筝曲,就好似还在为守护在他身边的学生儿女们,上他最难舍的古筝课。

“勤俭朴素,坚定从容,严厉育人,永不懈怠”这十六个字和那一把筝一起,跟随了陈安华从教的一生。他留予世人的不止是可贵的筝艺,更有他从教一丝不苟、永不懈怠的态度,和为潮筝事业永远燃烧的热情、热爱之心。吾坚信潮州筝在他的启导、他弟子们的传承下会后继有才人,生生不息。

在蒙蒙细雨的午后犯懒,煮一壶清茶细品。茶香四溢,悠悠筝鸣。似乎又听见了那悠扬的潮筝乐音,又瞥见了那位名满筝坛的老者,立于雨后暖阳之下,笑看后世彬彬济济潮筝鸣。(文:星海音乐学院 陈蔚旻)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