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民乐,人们脑海中泛起的旋律多是《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喜洋洋》、《步步高》等老作品,目前很多民乐演奏也是以这些曲目为主打,新作品少且影响有限。但近日国家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中央民族乐团的四台音乐会,不仅新作多,而且新颖时尚,令人对中国民乐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充满了信心。
如何在创新中保存本体
说到民乐的创新,很多人就会想起红极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但是无论从音乐创作上,还是表演形式上,它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传统民族音乐,更多是用西方流行音乐的观念和技法进行创作和演出的。虽然用的是民族乐器,但已经从本体上改变了民族器乐的传统特色。
在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看来,民族传统艺术可以采用现代的理念、时尚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但对本体的内容绝不能改变,否则艺术的本质就发生了变异。例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央民族乐团推出了大型民族音乐会《江山如此多娇》,通过舞台多媒体和灯光设计的变换创新,利用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法,彰显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其中由作曲家李滨扬创作的民族乐队与合唱《天下黄河》,将陕北民歌信天游等西北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其中,在原生态的领唱下民族管弦乐队合唱,气势磅礴,旋律优美。乐团重新改编的琵琶、花腔女高音与乐队《春江花月夜》,在传统古曲基础上运用当代多声部的音乐表现形式,融入西方和声复调的对比手法,使乐曲既保留了经典名曲的曲貌特征,同时又关照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著名作曲家温中甲说,中央民族乐团体现了国家院团高品质的创作演出风范,令人欣慰,也令人振奋。
如何在市场中站住脚
现在的文化演出市场多元化,各种新兴媒体对人们产生巨大影响,对民族音乐市场和普及宣传带来很大冲击。这也促使民族艺术从自身反省、反思出发,重新组织和整合资源。
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也是中国目前最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演团队。但是,队伍大了就容易出现“大锅饭”现象。为改变传统体制对该团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乐团根据各业务部门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并改革人事编制,对年轻人实行签约制。乐团将实行乐队演出人员业务考核定岗制度,每年都会以业务考核结果来确定每位演员在乐队或合唱队中的座次和位置,这些座次和位置代表不同等级,且直接与工资挂钩。这样的举措,充分调动了全体演职员的积极性。为保障乐团的日常排练有序进行,乐团还制定了相关奖惩措施。如将排练费与演出费挂上钩,不参加排练的,收入相对就减少。
为了适应演出市场,中央民族乐团确立了演出项目经理制,直接面向社会。乐团除自身设有演出部外,还将与社会上其他专业演出公司或者有能力的个人建立合作关系,演出公司或者个人负责寻找演出项目及承担演出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乐团承担演出职能。一场演出的所有酬金除乐团所得部分,其余都归承包演出的公司或个人所得。这样的奖励和分成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该公司或个人的创收积极性,市场也就自然拓宽了。2010年,中央民族乐团全年商演达到170多场,经济收入1300多万元,和以往相比翻番,成为全国民族音乐团体中的龙头老大。
姜嘉锵是中央民族乐团著名歌唱家,他告诉记者,他为新人的不断涌现而高兴。他说,乐团现在有一支老中青三代明星队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笛子演奏家王次恒、唢呐演奏家冯小泉、笛子演奏家曾格格等知名艺术家挑大梁,年轻一代的赵聪、李源源、詹丽君、魏育茹、朱剑平、陈莎莎、慰金莹等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民乐的希望之星。
民族音乐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中央民族乐团是第一个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中国乐团,也是靠卖票而非赠票在此演出至今的唯一的中国乐团。对此,席强深有感触地说,这十多年来,维也纳金色大厅已经成为中国乐团尤其是中国民乐团体的一种镀金行为。今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有人对我们说:“你们来干什么?票连送都送不出去。”但中央民族乐团的票卖得非常好,因为这个品牌不一样。当年第一个在金色大厅一炮打响,红遍全世界的就是中央民族乐团;如今在很多负面舆论的背景下,他们再次走进金色大厅,以最少的租金、国际一流的品牌和演出质量,大获成功,赢得了声誉。他们演出结束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贾建新激动地说:“希望国内的文艺团体,把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流品牌拿到金色大厅来,就像中央民族乐团这个品牌。”
中央民族乐团出访演出,除了演奏中国民乐经典曲目、出访国经典曲目外,还重点推介新创曲目,并与外国音乐家共同演奏。例如他们在金色大厅演奏民族管弦乐《乘着歌声的翅膀》和《闲聊波尔卡》等名歌或名曲改编的乐曲时,发现演出效果奇佳,现场的观众甚至会跟着曲子的节拍手舞足蹈。再比如今年6月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剧院,俄罗斯大提琴手斯塔尼斯拉夫·杰格佳廖夫与李源源共同演奏二胡与大提琴《菊花台》,得到全场如潮般的掌声。
席强表示:“音乐是无国界的,我认为,如果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再加上大家的努力,中国民乐完全能够赢得海外市场。”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