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古筝传承人 | 烟花三月扬州梦,春风入怀广陵游


最好的成长是经历,最好的成长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课程中,用双眼探寻文明,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心去感悟情怀......


4月21日,南京市六合区清予东方美学空间负责人方洁老师,带着52名小小古筝传承人,来到“中国古筝之乡”—扬州,走进玉振古筝生产基地,走进广陵城,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找寻学与行的最佳契合点。


与孩子共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小传承人们已经能够弹奏出动听的古筝乐曲,但还不了解,古筝这一乐器是如何从一块块木头变成一台台制作精良的艺术品的。更不清楚作为“中国古筝艺术之乡”扬州筝业又有着什么样的机缘,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



为此,玉振古筝技术总陈泓特邀大家走进玉振古筝生产基地,为大家讲述了张弓先生对古筝行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呈现,讲述了一台好古筝,需要具备哪5大要素以及古筝的好声音与材料科学和声学原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她表示,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除了能够提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也有助于促进专业的学习,还能丰富生活、增强自信、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古筝工厂探秘



都说“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干”。为了让小小传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古筝的制作过程,学习了古筝文化知识,聆听扬州筝文化的悠久历史,切身体会民间手艺人的工匠精神,陈泓女士带领大家走进玉振古筝生产基地。



通过陈列的古筝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工艺流程、成品古筝,让小小传承人们在这里进一步了解古筝制作的大体流程,解读一把筝的前世今生!


非遗手工制作


扬州有2500年的历史,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犹如一部优雅的散文诗,充满故事感和想象感,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韵,以及华夏对美的认知。


张筝人古筝艺术传承基地发起人、玉振古筝(原)技术总监张弓先生,创造性地将漆器工艺与古筝制作结合,打造了美轮美奂的漆器古筝,让古筝不再只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艺术品。



为了让小小传承人们进一步认识大漆文化,将非遗的文化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心中,我们举办了非遗手工活动。绘制时,色彩在书签上舞动,仿佛是历史和与现代的交汇,更是梦境与现实的碰撞,都在这一刻被永恒地捕捉,凝固在纸面之上,成为一道穿越时光的风景。



活动中,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提升了小小传承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了让非遗文化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浸润他们的心灵。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非遗文化的浪漫,让其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文化底蕴,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打卡广陵城


扬州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园林艺术。如果说,一桥之隔的瘦西湖是外地游客必打卡的景点,那盆景园便是扬州人的“秘密花园”。



这里没有繁华的喧嚣,有的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如诗如画的园林风光,无声地阐释着广陵传统建筑的含蓄之美。小小传承人们身着汉服,款款行走于园林之间,在这般诗情画意的美景中留下最美光影。


铮铮琴音奏响中华少年强


风有情,花有意。赏园林,听筝音。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乐的魅力,小小传承人们在美丽古朴的盆景园,在鸟鸣、花香和阳光中,用铮铮琴音来表达对“中国古筝之乡”扬州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指间流淌的音符时而平静悠扬,时而激情澎湃,古筝独具的韵味让路人纷纷好奇的停下脚步,无不惊叹小小传承人们的精彩表演。


通过户外演奏,相信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乐精神的初衷和信念已深深烙刻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也将一直带着中华文化的骄傲走下去。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寓教于乐,知行合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知行合一“。


一天的游学带来的效果也许一时间并不明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总有一天汇成河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小小古筝传承人“游学之旅,以社会为教材,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青少年的民乐教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孕育民族之情、人格之美的伟大工程。”让古筝在孩子们的手里闪闪发光,是张筝人古筝艺术传承基地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


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和练习,终有一天,小小传承人们能用中华优秀的音乐文化奏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乐,书写精彩人生!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