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韵,弦上芳华!“客家筝鸣”第二届梅州市古筝(客家筝)大赛决赛即将拉开帷幕,这份超全活动指南请收好,带你共赴这场古筝盛宴!
经线上评审,决赛总入围人数达447人,共设6个组别,涵盖传统客家筝演奏、现代曲目演奏和重奏等多种形式。其中客家筝演奏组113人,现代曲目组211人,重奏组123人。
·决赛入围通知·
NO.1
决赛入围选手名单
NO.2
扫码报名决赛
决赛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31日
NO.3
扫码入选手联络群
扫码入群,并备注:姓名+组别
客家筝鸣
第二届梅州市古筝(客家筝)大赛
决赛指南来袭!
·决赛核心信息·
NO.1
决赛时间
2025年9月20日
(比赛实况全程直播,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NO.2
决赛地点
亮胜客家艺术中心
·权威评委阵容揭晓·
江澹曦
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二级)、民乐系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央广电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国家重大赛事评委。
于国内外举办、参演各类音乐会数百场,演奏作品收录于各类音视频出版物。于CSSCI、全国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出版教材曲集等。策划创办【翰雅奖•中国传统筝曲演奏邀请赛】【向民间·中国传统乐种音乐传承人驻校传承工作坊】等学术及赛事活动,教授的学生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等重大赛事及国际国内各级赛事中获得百余专业奖项,本人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文化部“园丁奖”等百余奖项。
吴莉
古筝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知联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十一届广东省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选拔赛评委,欧洲文化首都项目特邀艺术家。曾获台湾千禧年民族器乐大赛古筝专业组第一名等奖项,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享有很高声誉。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先后师从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陈灵芝、海木兰、周望、李萌教授,并随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教授研习古琴。
吴莉的古筝艺术,气质独特、意韵悠长,传统与现代的绝妙交融成就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其高超的筝技与艺术品味受到国际乐坛的持续瞩目。同时在古筝艺术推广及古筝教育领域的突出成绩亦获得业界广泛赞誉。多年来,其艺术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如作为欧洲文化首都特邀艺术家,首演跨界作品《The Elements》,反响巨大;是首位在意大利举办古筝与古琴中国双乐器专场独奏会的中国民乐演奏家;作为大陆古筝名家代表参加两岸三地及两岸四地专场音乐会;作为大陆四位音乐家代表参加纪念香港回归演出等。国内外媒体在评论其艺术造诣时不吝溢美之词。意大利评论界称其“她的双手宛如蝴蝶的翅膀在琴弦中舞动,精湛的技艺带来美妙无比的中国之声”。英国媒体赞誉其为“最顶尖的音乐家,她的演奏是如此的激情而令人震撼,充满如电影艺术般的戏剧感染力”。
作为国内首演现代新作品最多的筝家之一,其首演代表作《层层水澜》《风之猎》等被业界誉为经典,广为流传,并已成为包括文华奖等国家级赛事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比赛的选定曲目。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出版有《蝴蝶与蓝》等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出版发表《古筝重奏曲集》等多部(篇)专业教材及学术论文。所教学生多次在各类重要专业赛事中获得金奖等奖项,曾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由于其在古筝艺术实践与专业教育方面的成就,多年来受邀在国内外举办大量围绕其艺术特征的讲学及中国民族音乐推广等学术活动。
钟礼俊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汉剧作曲家、广东汉乐头弦演奏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是广东汉乐、广东汉剧音乐领军人物。
钟礼俊同时具备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用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独特的优势,推动广东汉剧、广东汉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广东省第六届艺术节至十四届艺术节,创作的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在全国屡获大奖,每届都获音乐创作、作曲、配器大奖。代表作品有《蝴蝶梦》《白门柳》《金莲》《黄遵宪》《尘埃落定》《诗娘》《李坚真》《王昭君》《天风海雨梅花渡》《章台青柳》等二十多部。其中三部广东汉剧《柳如是》《金莲》《蝴蝶梦》拍成戏曲电影。其中1997年《蝴蝶梦》(担任作曲)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1998年《深宫假凤》(担任作曲)参加第七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2007年《尘埃落定》(担任作曲)参加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2008年《黄遵宪》(担任作曲)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音乐二等奖;2011年《金莲》(担任作曲)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获音乐二等奖;2014年《诗娘》(担任作曲)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音乐创作奖;2020年《王昭君》(担任作曲)参加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唱腔设计奖、2023年《天风海雨梅花渡》参加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唱腔设计、配器一等奖等。
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艺术交流活动,走进校园讲授艺术理论,为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艺术贡献。策划组织《百人汉乐·汉曲》《民族风·客家情》《黄丽华——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会、《锦上添花》音乐会、《钟礼俊广东汉剧音乐唱腔设计作品演唱演奏会》、梅州市新年音乐会等;另外录制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广东专辑、主编《广东汉乐合奏谱》,负责指导编写了《广东汉乐、广东汉剧乡土教材》,担任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程系列丛书》编写顾问;把广东汉乐《博古》(工尺谱)推向比利时弗兰德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获VP4民谣组金奖。
饶蜀行
广东客家筝派传人,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兼职副教授,广东民管会古筝专委会副主任,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客座副教授,台湾艺术大学客座副教授,加拿大Sonidos de Vivos国际乐团成员。
出生于音乐世家,其祖父为广东客家汉乐名家饶从举,父亲是客家筝乐大师饶宁新。他从小濡沐古朴典雅的客家汉乐古筝演奏艺术,克绍箕裘传承汉乐经典。1996年荣获《中国传统筝曲赛》专业组第一名。曾受聘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等院校。多年来积极地推动古筝教学,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古筝学生,并在各类型古筝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2002年录制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之《饶蜀行古筝独奏专辑》,2004年在蒙特利尔市举办《饶蜀行古筝独奏音乐会》。后多次应邀参加蒙特利尔多元音乐文化协会主办《蒙特利尔世界音乐节》《世界电影节音乐会》《华人春节音乐会》《美国波士顿新春音乐会》等大型演出。2005年组建“东方之弦《Oriental String》”中乐团,应邀在加拿大多个城市,举办数十场音乐会。加拿大RCI电台,秘鲁音乐电台,蒙特利尔电视台、加拿大世界日报等均有其专访及演出直播作为《Sonidos Vivos世界音乐团》主要成员,多次应邀参加由蒙特利尔音乐家协会,秘鲁利马市政府举办的《Sonidos De Vivos International》世界音乐会,与来自土耳其、加拿大、委内瑞拉、秘鲁、越南等地的著名音乐家联袂演出。2015—2021多次获广州星海音乐厅邀请,举办多场古筝专题音乐会,并于2016年被星海音乐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音乐家。多年来举办各类型的古筝专题讲座及音乐会等,积极致力于广东传统汉乐、粤乐筝的推广。
饶蜀行的演奏风格流畅娴熟、委婉动听、音柔意美、韵致深刻。在易指移音之间,发于内形于外,体现筝乐的风格与美感。他的演奏底蕴深厚、游刃有余,对传统筝乐之演奏与诠释更有细腻独到之处,是演奏质感突出的当代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
陈浚辉
又名陈盼辉,当代古筝艺术家、音乐理论家,现任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南粤古驿道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汉乐学会顾问。曾任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原广东省音乐研究所)音乐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编辑部副主任、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城市学院特聘古筝导师、中国音乐金钟奖广东赛区选拔赛评委。陈氏长期致力于音乐编辑、音乐理论和筝艺的研究与教学。他的古筝演奏继承了饶宁新等先生的艺术精粹,同时又有自己独到的理念与演绎,其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以及上海、澳门、香港等地演奏的客家筝曲、潮筝筝曲等南派筝曲别具一格,其中《寒鸦戏水》在香港翡翠电视台播出广受好评。他出版的《粤声汉调潮韵——陈浚辉南派古筝艺术》专辑,获得年度最佳唱片奖荣誉,被誉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蓝本。他的演奏与研究推动了南派古筝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是南派古筝最具有实力的继承人之一。
陈潇儿
古筝演奏家,广东古筝学会常务理事、潮州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考级考官。出身音乐家庭,成长于音乐学院环境,自幼师从其父——当代岭南筝派传人陈安华教授学古筝,中学及本科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筝表演专业硕士,师从林玲教授。毕业后,受邀担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等高校古筝专业导师。
在古筝学习中,曾获曹正、赵玉斋等多位当代古筝大师悉心指导。从小活跃于舞台,多次参赛获奖,多次在省、市电视台、电台演奏,多次举办个人音乐会及参加国内外大型音乐会演出。大学任教期间举办多场师生古筝音乐会,还受邀担任各级古筝比赛评委,曾在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举办《领略岭南筝派的艺术魅力》个人讲座。
曾发表数篇论文,如《南方筝派漫谈》《对古筝演奏音色的探析与思考》等。为研究客家筝代表人物罗九香,到广东大埔县采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客家筝派代表人物罗九香艺术风格研究》,经首都师范大学推荐入辑《全国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数据库》,登录于《中国知网》。2005、2006年,为客家筝派创始人何育斋先生嫡孙何松先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客家筝曲记谱,曲谱《何松演奏客家筝曲》于2008年5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另有两篇论文《古朴淡雅•重在写意—罗九香先生客家筝艺术风格浅析》和《海纳百川•独树一帜—论罗九香先生的治学作风》入辑《“客家筝派”本源论萃》,该书序由中央音乐学院博导袁静芳撰写,于2008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23年参与编订客家筝曲,收录在《汉皋古韵—古筝客家风格名曲精选》,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陈潇儿专业基本功扎实、技巧全面,有演绎不同风格古筝作品的深厚功力,教学经验丰富,是岭南筝派实力雄厚的继承人。
何小栋
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国乐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派古筝艺术市级传承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区级传承人。
何小栋自幼随其父母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授何宝泉和孙文妍教授习筝,尤其对传统曲目研究颇深。在古筝教学方面,何小栋也深受两位教授的影响和栽培。在几十年的古筝教学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所教的学生屡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多次被邀请担任多个大赛的评委,曾受邀出访东南亚国家,进行古筝讲学及演出活动。2014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和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发行了古筝CD专辑《怀古》。2019年与母亲孙文妍教授一起撰写、录制了《江南丝竹艺术》的教学视频共八讲。同时何老师对古筝的材料、发声及古筝配件的制作特别是琴弦也有深入的研究。并多次报刊上多次发表学术文章。2025年1月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派古筝艺术市级传承人。
从2005年起至今,何小栋加入了江南丝竹团体“上海国乐研究会”,担任乐队的古筝演奏和组织工作。随上海国乐研究会参加了多次大型演出和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奖。同时,他还率团进入各大院校、少年活动中心和街道,进行江南丝竹推广和普及工作。2021年12月,被评为上海市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传承人。
张佳康
⻘年古筝演奏家,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最高奖获得者,厦⻔大学艺术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委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委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萌教授。
张佳康自幼习筝,200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并先后保送攻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其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不仅有着过硬的独奏、协奏能力,在重奏以及室内乐等综合表演形式上均有所建树。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先生评价称其为“目前国内新一代中最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之一,具备杰出、全面、完备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其演奏⻛格多样,音色圆润如 玉且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展示出超常不凡的艺术实力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曾多次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身份参演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北京⻘年艺术节、上海当代音乐周、欧洲⻘年古典音乐节等国内外大型艺术活动。多次受邀首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ConTempo作曲比赛”获奖作品。2021年6月参演在国家体育场“⻦巢”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同年12月随中央音乐学院⺠族室内乐团参演全国政协茶话会文艺演出。2023年以⻘年演奏人才身份入选国家艺 术基金《广东地区传统筝乐演奏人才培养》项目。曾先后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陕⻄交响乐团、广⻄艺术学院交响乐团、厦⻔大学交响乐团同台合作大型协奏曲,受邀在全国多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周桃桃
当代创作型青年古筝演奏家,古筝专业艺术学硕士,博士在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讲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多次被聘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尖子生导师。师从四川音乐学院江澹曦教授,期间得到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悉心指点,也曾受到多位名家前辈在琴艺技术上给予的教授和启发。
曾获中国民族乐器最高政府奖——第四届文华艺术院校奖重奏组“演奏奖”(最高奖)、第五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园丁奖”、第二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弹拨类银奖;首届翰雅杯古筝传统民间风格邀请赛兼获“客家”及“陕西”流派最佳演奏奖。在成都娇子音乐厅、重庆国泰剧院、台北国家演奏厅、香港文化中心剧场、日本能乐堂、巴厘岛乌布皇宫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独奏、重奏音乐会三十余场。创作、创编古筝作品近三十部,其中音乐小品《龙门阵》被评为第28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节原创音乐征集活动评审入围作品,并收录于“蓉城之秋”原创音乐作品合辑。原创作品音乐情景剧《赤菟马》入选全国艺术硕士优秀教育成果展演;出版发行个人CD、DVD专辑九张;参与录制专辑数百张及各类配乐近千首。
两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高中及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参与中国大学生慕课《中国古筝艺术流派讲析》(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和《中国古筝演奏训练》(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的录制。专著《俞鹏二胡艺术》副主编。
陈如娟
⻘年古筝演奏家,在读博士,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古筝专业教师,客家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客家筝鸣”梅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古筝(客家筝)推广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古筝学会副会长,梅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筝分会会长。集演奏家、学者、教育家三重身份于一体,长期致力于客家筝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活态传承。师从中国南派古筝大师饶宁新先生,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江澹曦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宋心馨副教授等名家,系统学习现代与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结合在客家地区多年对客家筝非遗传承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客家地域特色和辨识度的个人艺术演奏风格。其研究聚焦于“客家筝传承”“古筝现代演奏技法”“民族音乐学”三大领域,构建理论与实践双向驱动的非遗研究体系。
作为高校非遗传承先锋,主导国家级大学生双创项目《客家筝乐坊》,推动客家筝进入中小学课堂;策划“客家筝鸣”系列音乐活动及公益课堂,辐射学员超千人。
主持《客家筝传承人杨始德演奏谱整理》及《梅州客家筝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等研究项目,2021年合著出版《走进客家提线木偶戏》,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甘绍成教授合作完成清咸丰七年《文昌庙乐章》的译谱工作;2022年成功举办“客家筝鸣”——陈如娟客家筝曲专场音乐会;2023年参与编订《汉皋古韵—古筝客家风格名曲精选》;2025年出版发行首张个人客家筝曲专辑《客问有无》。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广东》,将《崖山哀》《西厢词》等曲目录入国家音乐基因库,为传统音乐留存高精度声像档案。
·系列活动亮点抢先看·
9月21日,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将连续上演多场精彩活动,一站式感受客家筝的独特魅力!
01
客家筝鸣·寻源
客家筝·清乐·丝弦乐·汉剧
荟萃经典传统乐章,奏响文化传承之音
时间:2025年9月21日9:00
02
客家筝鸣·问梅
名家音乐会
业界名家齐聚,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时间:2025年9月21日10:30
03
客家筝鸣·新声
颁奖仪式暨获奖选手展演
见证荣耀时刻,
聆听获奖选手的精彩演绎,
感受新一代古筝传承者的实力与风采
注:每组第一名选手参加展演音乐会表演
时间:2025年9月21日14:00
04
客家筝鸣·之音
《弦外之音——客、粤筝曲赏析》
主题讲座
深度解析客、粤筝曲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时间:2025年9月21日15:30
主讲人:饶蜀行
·评分标准与奖项设置·
NO.1
评分标准
(一)一等奖:95 分及以上(奖牌、证书),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二)二等奖:90~94分(奖牌、证书)
(三)三等奖:85~89分(奖牌、证书)
(四)优秀演奏奖:80~84 分(证书)
NO.2
特别奖励
1、院校组、民间组、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每组第一名选手将获“中州”专业演奏筝一台。
2、重奏组第一名的指导老师将获“中州”专业演奏筝一台。
NO.3
比赛用琴
“容”筝
(由梅州市梅江区素手研习堂艺术培训有限公司提供)
温馨提示
本次活动配套音乐会仅对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及演员开放,不对外售票,敬请留意。
9月20日-21日,亮胜客家艺术中心,让我们共赴这场客家筝乐的盛宴,在琴弦颤动间,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与绽放!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