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在七星区文化馆举办的第二届桂林读书月相聚书香家庭才艺大赛上,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决赛的9个家庭各显神通,不仅进行了知识比拼,还带来了精彩的才艺表演。 据七星区有关负责人说,相聚书香家庭才艺大赛以“桂林山水秀,我爱我家秀”为主题,是对全区家庭文化建设和群众性文化建设丰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大赛共分读书知识抢答与才艺表演两部分,参赛的9个家庭都是从各社区选拔出的“精英”。 别看只是一个个小家庭,表演的才艺还很专业呢。秦小华家庭爷爷的书法、女儿的古筝独奏、杂技“名人”胡正文自创的飞叉……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现场观众和亲友团的热烈掌声和欢呼。
武汉汉阳玫瑰园小学南国明珠校区,古筝成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东西湖新沟镇小学学生,每天中午必须诵经半小时,《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古诗词》分年级推广。近年频频在社会私塾中大行其道的国学,开始进入正规小学的课堂。 记者在汉阳玫瑰园小学南国明珠校区古筝室看到:一年级一班31个孩子(包括17名男生),在专聘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弹着古筝。音乐老师指着坐窗口的一个小男生介绍说:“他叫小杰,可以说是最调皮的孩子了,但只要一上古筝课他就特别安静而且好学,他都能完整弹好几首曲子了呢!” “学校开设古筝课,一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气质和心智,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汉阳高山流水之地的知音文化”。学校刘校长说。据悉:该校今后还准备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一引进课堂。 已有百年校史的东西湖新沟镇小学,现在有个传统项目:每天中午1:30至2:00时,以班级为单位诵读古经。据学校副校长杨德锋介绍,经过一年多古经诵读,现在学生人人都能背几篇。 国学入课堂,很多家长很欢迎。家长郑青就认为:“与经典同行,就是让孩子从小与圣贤为友,重植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也有家长认为这是附庸风雅的复古。家长张明说:“古籍经典所倡导的很多内容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对孩子是误导。同时,不知其意的背诵,对孩子时间是一种浪费。” 对此,市教科院专家指出“倡导国学教育,不是否定现代教育,二者是并行不悖的。经典诵读的目的不只是知识教育,更是人格、心志、仁爱的教育,这正是常规教育里所缺失的。”
11月14日晚,广东中山西区长洲翠景文化艺术中心,一曲曲悠扬的筝声不时传出,伴随着的是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是在市东区心韵琴行的牵线下,经当晚,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筝坛第一快手”王中山在此献艺。演出期间,王中山还邀请中山的筝童上台和自己同台演出。而中山筝童的水平也让这位大师赞不绝口,连声称道:“中山的小朋友特聪明!”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习古筝五六岁开始最好 王中山自幼习筝,曾得到十数位民间筝家的指导。幼时的他即显露出其音乐上的天赋,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并获不少奖项。1986年,年仅17岁的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冈山上太阳红》等筝曲,轰动了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 王中山6岁起开始学习古筝,他说学习古筝从5到6岁的年龄段开始最好。他认为,小孩学习民乐可先从古筝开始,“比较容易操作。只要老师将弦调好后,小孩不用掌握技巧,随便拨动,出来的音乐就如行云流水一般。这样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目前很多小孩子跟着VCD练习古筝,王中山建议,这只是学习古筝的一种手段,还是有老师指导才比较好。王中山说,音乐其实是“音”、“乐”的组合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乐趣,要有爱好,才能学得进,学得深,要将古筝当成一件玩具,将学习当成一项游戏。而这位王中山自己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同样是分清主次的“学”和“玩”,在充满自由和想象力的空间中学习和体味。 “古筝是他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朋友!” 不管是古筝的演奏手法还是其他乐器的演奏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单纯为了出新而出新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表达现代人心声的,即“弦为心声”,心中有了音乐,有了对音乐的需要,才会由衷地表达出来。 那年,父亲为他借了三百元钱,把他送上去郑州的火车。赵曼琴老师看到王中山没带行李,只背了把琴,非常诧异,但他也没多问,而是说:你弹一曲给我听听。王中山放好古筝,弹起了自学的由赵老师改编的《打虎上山》。赵老师一听站了起来,他激动地拍着王中山的肩头说:以后你就住我家,不要学费。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在扬州举行,赵曼琴老师带着王中山一起参加。在交流会上,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冈山上太阳红》等古筝曲,技惊四座,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注目。他被大家热情地称为“山中王”,并被大家誉为“中国古筝未来之星”。 从“厕所琴房”到金字塔顶 1992年,王中山以优秀的成绩留校任教,这时,他对古筝的演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中国龙先后为他制作了专辑。在新加坡、波兰、韩国等国家作过专场演出,在国内几十座城市举办过专场音乐会。他曾经应邀到台湾演出,演奏会从高雄一直开到宝岛,在短短20天里开了10场。迄今为止,王中山已开了百场演奏会,大力推广了古筝艺术,保持了中国筝家个人独奏音乐会场次最高的记录。 如此好的成就,可你曾想过他的那段“厕所琴房”的经历吗?王中山古筝弹得很出色,深得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关爱。他说,在上南阳艺术学校时,由于当时学校的条件不好,没有专门的琴房,他就在走廊上练。看他练琴如此刻苦,领导专门把四楼一间上不去水的女厕所给他做琴房。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把这个女厕所改装成了一个简易的琴房,大家称之为“厕所琴房”。“厕所琴房”只有三四平方米,墙壁高处有一扇小窗户。冬天冷得像个冰窑,夏天热得像个蒸笼,但王中山一直坚持练琴。练琴是件枯燥无味的事,为了激励自己,他还在墙上画了一幅金字塔。放在塔顶的是曾来他们学校教过他一节音乐课的赵曼琴老师,下面,是他认识的弹古筝的人。当他认为自己的水平超过哪些人时,就把那些人从金字塔底部划掉。
受山东淄博齐都艺术学校之邀,著名古筝演奏家袁莎将携三胞胎弟子、国内知名古筝组合“水晶石”组合亲临淄博,于11月22日晚向齐都观众倾情奉献一场古筝视听盛宴。 袁莎,蜚声中外的青年古筝演奏家,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兼任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理事、形象大使,在国内受邀举办专场音乐会及讲座近百场次,代表国家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教材及音像数十套,成功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瑞典皇家爱乐乐团、维也纳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荷兰新乐团、香港中乐团等乐团合作。是古筝文化传承、推广和普及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艺术与当代创新音乐艺术出色结合的优秀、动人展现者”。 届时,齐都观众将和袁莎“零距离”,目睹名家风采,聆听《春江花月夜》、《打虎上山》、《云裳诉》、《枫桥夜泊》、《云之南》等古筝传统名曲与袁莎改编、创作曲目。 演出时间:11月22日(星期六)晚19:30 演出地点:齐鲁石化影剧院
“盛世和谐”北京青年公益音乐会前天在青年宫大剧场举行。作为青年宫音乐学习班的学员,这些非专业演员们的表演尚显粗糙稚嫩,不过却洋溢着对音乐的真诚热爱。 为筹办这场音乐会,青年宫从今年9月份起,面向全市青年音乐爱好者征集、选拔优秀节目,并委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排练,最终观众们看到了民乐齐奏《喜洋洋》、长笛独奏《在银色的月光下》、古筝齐奏《小小竹排》、二胡独奏《赛马》以及钢琴六手联弹《铃儿响叮当》等15个丰富多彩的节目,台上台下热烈互动。
应届候选亚姐佳丽前晚出席于华懋王国举行的《亚洲小姐艳光爱地球慈善夜》,各佳丽以自选项目表现个人才艺争夺“最佳才艺奖”冠亚季军。最后由15号来自青岛的马丽兹以古筝演奏赢得冠军,上次才艺表演胜出的4号姚凤凤则屈居亚军,7号韩国佳丽朴妤毯和18号陈莎则获得双季军。
昨晚,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闭幕,东莞成本届花会最大赢家,代表参赛的11个节目经一番精彩角逐,以完美的表演和成熟的艺术功底,取得了6金5银的历史最好成绩。 东莞获得金奖的节目分别是:女子群舞《绣》和群舞《莞草情》、《别样青春》、《红红火火炸糖环》,女声三重唱《千年玉兰》、古筝四重奏《阿妹谣》;获得银奖的节目分别是:女子群舞《腊味飘香》、《探中秋》,男声四重唱《山里的妹子》、新客家民谣《冇相干》、女声独唱《东莞,我在歌里听到你》。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由广西南宁市文化局、南宁市图书馆、广西国乐艺术培训中心主办的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国乐飘香”古筝音乐会于2008年11月15日(周六)晚7点半,在南宁市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星光大道6号)成功举行。
古筝重奏《狂想曲》 古筝重奏《西域随想》 袁莎老师倾情演绎《枫桥夜泊》 2008年11月14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的袁莎师生音乐会在袁莎老师真情的感谢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培养20年及感谢恩师李萌老师的讲话中圆满结束,本场音乐会由职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袁莎老师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的11名袁莎老师弟子共同完成。她们共表演了重奏曲《春江花月夜》、《打虎上山》、《狂想曲》、《西域随想》及《夜深沉》、《风雨》,袁莎老师现场倾情演绎了《蕉窗夜雨》、《云裳诉》、《枫桥夜泊》等古筝曲目,给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及老师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汇报演出。让现场的所有观众都感受到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成果及古筝艺术的巨大魅力。 这是袁莎老师的一位忠实听众在观看音乐会后的感言: 祝贺袁老师演出成功! 回顾整场音乐会,古今筝曲将较,呈探索之深刻;师生才艺相映,显承继之不断。今夜诸曲俱佳,余音绕耳不绝。予尤喜《云裳诉》,婉而磅礴,堪称筝曲之梁祝。金月当空,遥寄拙句为记,谨致贺忱:马嵬绝唱云裳曲,枫桥尤听夜半钟。
现代人所弹的古筝与真正的“古筝”已经有所区别 筝最早起源于中国,然而现代国人所弹的古筝从乐器形制到演奏手法,都与我国传统有所区别,可谓古筝不“古”;更令人称奇的是,古筝的“古”法在日本得以保留,并作为该国的传统乐器发展壮大。11月16日,在省博编钟馆开展的世界民族乐器特展《心与音》,讲述了乐器在文化传承中的有趣地位。 据悉,这次展览系省博从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引进。东方乐器博物馆的三分之一馆藏都“移驾”省博,包括该馆珍藏的国内首套甘美兰——这套印尼索罗王宫廷的传统乐器由80多件乐器组成,如今正陈列在编钟馆原先放编钟的位置。据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介绍,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来讲,两者正巧也旗鼓相当。 昨天下午,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还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奉献了一场互动演奏,一些单从模样和演奏方法很难看出“亲缘”关系的乐器同台献声,并“坦白”它们的身世。由古筝演奏、极具少数民族风格的现代曲目《幻想曲》引起观众极大兴趣。据介绍,作为最受欢迎的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筝最早起源于中国,曾经过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等变化。除我国外,泰国、越南等国也有筝,不过弹法音阶各不相同。在唐代,我国的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并落地开花,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并保留了我国古代的演奏手法、音阶和形制。“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例如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尺八、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唢呐。”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说。 比手指还小的是巧舌如簧中的“簧”,比炮筒还粗的是超过5米的洞钦,外型特别的泰国围锣……除了来自世界各地难得一见的实物,该展览还首次大量运用多媒体,观众可现场调看各种乐器的使用视频,并欣赏到它们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