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温柔得像少女的耳语。伴随和煦的春光,一同打开的还有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的《2024中国诗词大会》,自3月10日播出以来广受赞誉,以诗为引,绽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之美。
为丰富美育活动形式,推进边境地区学校美育质量提升。近日,云南艺术学院美育浸润计划带队教师林恬老师,在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展了公益古筝课堂,为学生社团排练筝乐作品,用古典乐器之美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筝协奏曲《满江红》,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先生根据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创作的阮独奏曲《临安遗恨》改编而来,此曲曾先后由何占豪以《临安遗恨》同名作品形式改编成为阮协奏曲、琵琶协奏曲和古筝协奏曲。虽然琵琶与古筝都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古筝的音色更有内涵,更厚实深沉,在表达人物心灵深层次的感情更胜一筹,故在众多演奏版本中,古筝版本最广为人知。
又是一年招新时,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想跟你在一起;在这里,你会锻炼自我、收获成长,你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舞台,你可以绽放自己的光彩!
第八届中国古筝校长峰会·艺考专场,将于5月28-30日在扬州举办,3位女神导师,陆晶、罗晶、夏金瓯精讲3首热门艺考名曲,并总结不同院校艺考注意事项。精进演奏技巧、提升教学技能,挑战认知边界,跨越增长鸿沟。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礼乐文明,普及民族音乐、提升国民艺术素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孔子研究院,于2024年5月在孔孟故里山东曲阜,共同举办以"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公益研修班,旨在结合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音乐教育理念,推动民族乐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此次公益研修班分古筝与古琴两个项目,以下为古筝公益研修班具体方案。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音乐表现力强。其中,《摇指+点奏》两大技法,不仅是古筝演奏的基础,更是展现古筝独特魅力的关键。然而,这两大技法虽然常见,但要真正掌握其精髓,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探索。2024年3月11日—15日,张庆圆老师举办本次研修班,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古筝爱好者,掌握这两大技法的精髓,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作品中。
人间四月芳菲盛,春水一江新月映。本次诗意桥西·非遗浙筝文化精品课将为大家弹讲江南素雅山水景趣的古曲《春江花月夜》,一人一琴,边讲带练。在筝音曼妙里感受这一年一度的春光之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彰显民族气派、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在舞台艺术实践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理论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推动艺术学科的发展,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促进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互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于2024年10月共同举办“中国民族器乐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
由筝游记研学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古筝网主办『琼花古筝』特别赞助的『筝游记』杨益·筝艺游学研习班报名正式开启。2024年5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学员将聚,听名家课程,赏非遗文化,感受中国古筝艺术之乡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