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九派流中国”,我国筝乐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菏泽是山东古筝乐的发祥地,筝乐历史悠久,尤其是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誉,2008年,山东古筝乐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推动山东古筝乐的传承发展,菏泽市文联联合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菏泽市音乐家协会等单位,秉承“弘扬优秀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的理念,于2013年将山东古筝乐引入大学课堂,纳入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以传承菏泽地方民间音乐为办学特色,打造山东古筝乐传承发展新模式。
创新普及方式,深化山东古筝乐影响力
注重山东古筝乐的校内推进、校际传播和社会普及。在菏泽学院新开设《山东古筝乐》常规课程,通过素质选修、文化体验和文化讲座等方式培养校内学生,该课程于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完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在培养本校高素质古筝教师的同时,聘请山东筝派国家级传承人、著名古筝演奏家赵登山为客座教授,聘请山东筝派传承人赵峰、高武钢、韩秀英、张朗华、张彤、鲍晓媛等为兼职教授,组织师生实地走访山东古筝乐民间艺人,将采风内容归纳整理并进行数字化转化,于2021年规划建设了鲁筝艺术博物馆。在郓城县创建“山东派古筝研究发展中心”,累计对5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多次走进中小学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进美育教育。组织成立“菏泽学院筝乐团”,先后参加菏泽市内及市外大型文艺演出50余场,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10余次,不断深化山东古筝乐影响力。
菏泽学院客座教授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
古筝艺术走进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强化教学研发,提升专业水平
通过加大教学科研投入、建设社会评价制度、深耕教学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师生业务水平,收获了累累硕果。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项专业赛事,获得省部级以上比赛奖励百余项,其中,筝乐团演奏的山东古筝乐重奏曲《碰八板》,分别荣获北京“广播之声”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金奖、“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青年古筝重奏组团体金奖、山东省青少年才艺展演重奏组金奖等,筝乐团荣获“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优秀乐团”称号。2019年,菏泽学院教师房红颖与作曲家王晓峰共同构思、创作了《包楞调》重奏曲,打造了山东古筝乐的交流传播、传承创新、文化育人等可供沉浸式体验的真实场景。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菏泽学院教学团队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改立项3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指导学生完成国创、省创项目10余项,工作业绩得到业内专家一致认可。
山东古筝乐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展演
坚持以乐化人,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
为了惠及全国莘莘学子,菏泽学院建设古筝网络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表演要素与舞台实践有机结合,在科学构建山东古筝乐线下课程体系的同时,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古筝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其中,《器乐—古筝演奏(山东派古筝传承)》课程顺利入选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2021年,依托鲁筝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打造“筝声鲁韵——鲁筝艺术博物馆以乐化人的创新实践”项目,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该项目与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艺术与产业互动并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学生筝乐团积极参加“曹州吟”国际牡丹花会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每年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同时,项目的开展带动了古筝制造业的发展,使其在品质和销量上都大大提升,每年有上万台古筝从菏泽地区走向全国各地,古筝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品牌之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鲁筝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
菏泽学院筝乐团进行筝乐现场表演
在山东古筝乐保护、传播的过程中,菏泽从课程设置、学校推广、线上共享、建立基地、成立团体、建设场馆、社会普及等各方面综合发力,为“以美育人、以乐化人”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作出了积极探索,也为促进山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传统音乐瑰宝薪火相续,未来可期。(原文刊发于山东省文联)
评论4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