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年5月14日 19:30
地点
成都城市音乐厅·室内音乐厅
主办
四川音乐学院教务处
四川音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承办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
票务咨询
陈老师:18090552356
个人简介
陈付沛雯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研究生,中共党员,四川音乐学院专业拔尖人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天籁筝乐团团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2013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吟老师,2014年起跟随周天丽副教授学习,2023年起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江澹曦教授。多次入选四川音乐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习筝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重奏音乐会,参加多场演出;本科学习期间连年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2023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曾参与录制四川音乐学院慕课示范演奏视频、作为唯一古筝演奏员参加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并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成都大运会先进个人奖项。
曾获得敦煌杯四川省第二届古筝比赛少年专业组、重奏组一等奖(第一名)并在闭幕音乐会上演出;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本部)2017第六届室内乐、重奏比赛一等奖;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古筝艺术周院校专业少年组最佳表演奖;“毓秀云岩·筝鸣黔中”贵州省古筝大赛中以最小年龄参加青年专业组比赛并夺得特等奖,受邀参加贵州省非遗艺术周并任独奏演出;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选拔赛古筝二等奖;第三届川陕鄂音乐学院“优才计划”——研究生专业技能展演展演奖;第四届敦煌国乐四川古筝总展演专业青年A组一等奖;第八届(敦煌)中国民族器乐·民族舞蹈艺术周公开赛古筝职业青年a组金奖;“华彩弦声”第一届西南云贵川渝古筝艺术展演职业青年A组菁英奖等;第八届成都金芙蓉音乐比赛古筝组银奖;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民乐之星”(最高奖)并代表古筝专业在闭幕音乐会上演出;2024北京中国传统——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古筝专业A-1组二等奖;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省选拔赛古筝比赛二等奖等奖项。
导师
江澹曦
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二级)民乐系副系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金钟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重大赛事评委,曾获中国文化部授予“园丁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教学成果奖”等百余奖项。
特邀嘉宾
陈一铭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周彦教授,留美海归青年演奏家丁彦华教授。曾获得第七届及第八届深圳钢琴公开赛双钢琴组第四名、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一等奖、长江钢琴音乐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殊荣。作为新生代钢琴艺术指导,与各专业领域的知名演奏家合作,并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国韵杯等重大赛事的钢琴伴奏。
段誉
10岁习筝,启蒙于刘海涛老师,2020年开始跟随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潘文老师进行学习。2023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张吟老师,江澹曦教授。
曾获得:
2021年“良匠杯”古筝比赛西安赛区少年B组金奖;
2022第4届中国“敦煌杯”古筝菁英展演优秀演奏奖;
2023年“敦煌国乐”第四届四川省古筝总展演青年A组银奖;
第一届“华彩弦声”西南古筝艺术展演职业青年A组菁英奖;
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B-1组二等奖;
王筱媚
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接受系统音乐理论训练并跟随四川音乐学院何沙教授学习钢琴;五岁学习古筝,启蒙于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龙德君;九岁起跟随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望教授与青年演奏家于秋璇继续学习古筝。2022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民乐系江澹曦教授。
曾获得:
2022年获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少儿组“民乐之星”;
2022年获首届音乐小金钟四川赛区“巴蜀新星”(最高奖);
2023年获第四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职业少年组 金奖;
2024年获中国音乐学院——传统音乐节职业少年C2组第三名;
特邀主持
戴姿飒
四川师范大学2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曾获四川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四川省德艺双馨展演活动主持组特等奖,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优秀志愿者,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优秀志愿者以及校级特等、一等奖学金等荣誉
曲目介绍
01《抒情幻想曲》徐晓林 曲
此曲是著名作曲家徐晓林老师于1991年创作的一首作品,表达的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一股涌上心头的思乡之情。作品由“ 引子” “柔版”“中板”“慢板”“快板”和“尾声”六个段落构成,较多的使用了弹性节奏,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无论在演奏技巧方面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有很大的自由发挥和表达的空间。
02《四段锦》山东筝曲 赵玉斋 编曲
此曲是由《清风弄》《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四首大板曲连缀演奏,经过整理改编而成。套曲联奏的形式是山东筝曲演奏的特点之一,不同情绪、不同速度的大板曲连缀演奏在音乐的表现上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03《晨兴》陈哲 曲
作品采用了京韵大鼓的经典之作——《丑末寅初》的素材进行创作,充满纯粹、地道的老北京味道,同时以“散-慢-中-快-急”这种由静至动的速度推进构架全曲,表现了老北京的街坊邻里们或悠闲自得、或忙碌紧凑的晨间生活。
中场休息
04《第一古筝三重奏》刘久暄 曲
谨以此曲献给我的第⼆故乡——巴⼭蜀⽔,以及⽣活在那⾥的⼈们,还有我爱的亲⼈们……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Ⅰ、江风——不太快的快板:江上的风吹伴着渔⼈们的歌
Ⅱ、望月——如歌的慢板:路边的灯⽕,天上的月亮,远⽅的亲⼈
Ⅲ、⾬后——优雅的⾏板:屋檐下,车马喧嚣外,一壶清茶就摆起龙门阵
Ⅳ、焰动——热烈的快板:跳动的⽕焰,滚沸的红油,动情的呼号
05《如是》王丹红 曲
《金刚经》结尾这样写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乐曲《如是》在挖掘、展示古筝传统魅力的同时,探求传统文化在心灵中的沉淀,展现高洁淳朴的心灵世界。乐曲突出一个“情”字,作曲家使结构与情感完美地契合而又充满戏剧性的冲击力,坚守了“传统化”的同时,又将“现代化”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