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9点,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第一场论文交流会在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楼隆重举行。这也是本次盛会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现场,不仅有多位筝坛前辈参加,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名家、老师、筝友近百人前来学习研讨,氛围热烈、活跃。
江澹曦教授
本场论文交流会共分享和研讨了16篇论文,包涵古筝教学,演奏技法、作品分析等诸多领域,可谓硕果累累。首先青年筝家、来自杭州清平筝乐馆的馆长韩建勇先生分享了《2000年以来上市古筝书籍报告及发展建议》、《4、7两个风格音在各流派筝曲中的运用思考》、《古筝艺术教育实践大艺术观》、《漫谈“非遗”语境下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四篇论文;四川音乐学院的江澹曦教授的《古筝教学之练习曲训练体系建设》和《论古筝音乐语言的语气表达》,提出了古筝教学训练曲缺失的现状,并简要阐明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和语言表达。
陆晶老师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陆晶《四川当代筝乐艺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四川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古筝教学、创作科研成果;同时,她还简要介绍了《多声弦制古筝在现代筝乐中的运用》。刘昕老师分享了《新时期传统筝艺的传承与发展》,重点介绍了二本院校内古筝教学状况和一些基本问题。戎霞老师代张荃老师分享了《在美国推广古筝的历程、挑战与前景》。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傅明鉴老师的《近现代筝曲发展刍议》阐述了自中国30年代起,古筝筝曲的创作历程和发展演变,他认为,虽然现代古筝演奏技法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音乐创作还是要追求美的旋律,还鼓励多创作一些具有地方风格以及小型乐曲。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教师颜婕谈了《论古筝演奏中多思维的培养与建立》,提倡让古筝演奏更富有层次,提出希望建立“复调”的练习体系。
现场,分享论文的除古筝名家外,还有音乐院校的学生。如来自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吴馨钰就谈到了《关于当下古筝发展中几个不平衡问题的思考》,其论文中指出的“五个不平衡”问题贴合实际,具有警示意义,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和共鸣。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副教授盛秧的《复兴之路 古树新花》谈到了陕西秦筝流派的发展,在创新中继承,从辉煌中走过,列举代表人物、作品、还有历代培养出的演奏家们。董晓玲老师分享了《静、寒之境在中国传统筝曲中的表达》,现场让大家进入冥想状态,现场拨弦演奏,体验“静、寒”的意境。
戴晓老师的《筝乐演奏技巧的探究——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融洽》介绍了五指弹奏的基本技法以及左手辅助技法,练习中提出不同技巧同音弹奏,搭配组合。杨月琴老师的《古筝上滑音教学之我见》古筝演奏练习的音准,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做到乐曲还原。
最后,沈琦老师的《关于怎样提高筝音表现力的一些探讨》强调的更多是从作曲和创作,停留在理论探讨是远远不够的,提倡吸收各家精华,摒弃糟粕,精益求精。
由于时间有限,很多论文还没有能够展开细致的讲解,本届交流会还将继续举行多场论文交流活动,欢迎广大筝友届时光临。(信息来源:中国古筝网)
相关阅读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