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古筝演奏家何莹(见下图)日前推出了由作曲家邓伟标耗时一年创作、制作的古筝原创音乐专辑《莹莹花语》,原创古筝演奏会也在筹备中。 何莹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今年毕业留校任教。她8岁起随启蒙老师沈雁开始学习古筝,如今不但弹奏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也渐渐形成“清雅含蓄宁静委婉”的个人演奏风格。《莹莹花语》以“花”为媒,创作了10首关于美丽鲜花的古筝曲,糅合了古典交响、电子、摇滚、民族、即兴演奏甚至戏曲,提出了中国古筝音乐中从未有过的全新音乐理念。像《梦·禾雀花》以弦乐衬托古筝,给人以漫山遍野禾雀飞舞的画面感;《古今·菊花》糅合了粤剧子喉苏春梅的天籁唱腔和技巧繁复的竹笛演奏。
周阳“暗香”古筝专辑正式发行,专辑里面收录有6首曲目,分别是《暗香》、《枫桥夜泊》、《雪山春晓》、《雪梅祭》、《晓雾》、《黄河魂》 ,其中4首都是由著名的古筝大师王中山亲自作曲。 周阳: 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扬州市教育学院艺术系特聘古筝老师。1981年出生于著名古筝之乡—扬州。七岁便启蒙于张弓先生开始习筝,后又师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王小平副教授。多年来专业系统的学习,为其演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幼年起即不断参加扬州市政府、文化届等单位主办的各类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得各项荣誉,曾连续4次应邀出席“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 2002年开始,周阳拜师于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协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门下,并以自己的技艺受到王中山先生的青睐。 周阳的演奏沉稳大气,善于把乐曲的意境,音乐情感表达细腻,具有浓厚的感染力,并且勇于尝试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深得广泛好评。 在多年的习筝生涯中,周阳不仅在演奏上潜心钻研,同时也在古筝的教学中成绩裴然,不断有学生在省、市、全国古筝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2001年10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节目录制; 2001年,受李岚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的接见; 2002年10月,应邀前往韩国等多个城市作访问演出,并在当地掀起中国古筝热潮; 2003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让世界了解你”节目录制; 2004年10月,应邀参加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庆典民族音乐会; 2004年,其教授的学生在首届中国国际卡通艺术“金蛙奖”青少年歌舞、才艺展示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 2005年2月,在“爱我中华”首届全国青少儿歌舞音乐绘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其教授的学生荣获二等奖; 2005年5月,应邀参加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举办的“双豹之夜”中国南北古筝演奏会; 2005年8月,在“未来之星”比赛中,所教授的学生获得一、二等奖; 2005年10月,山东临沂讲学; 2005年10月,在古筝之乡扬州,成功举办师生音乐会,引起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特别关注: 2006年4月,应邀参加“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的开幕式”; 2006年4月,应“首届朱自清颁奖晚会”组委会特别邀请担任唯一的器乐演奏家嘉宾。
近日,著名音乐厂牌星外星唱片正式发布投巨资打造的发烧版本《红楼梦》原声大碟。此版本全部音乐作品来源于作曲家王立平的87版《红楼梦》原声音乐,豪华编曲制作阵容包括,中国配器巨匠张宏光编曲,亚洲顶级录音大师李小沛亲自操刀,中央电视台一号录音棚顶级录音设备录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筝演奏家常静加盟演奏,民族声乐当家花旦曲丹天簌献声,打造民族交响与发烧人声交融的红楼音乐盛宴。为满足不同聆听与收藏需求的消费者,并让喜爱“红楼梦”的发烧友可以通过对比获得听觉的享受,星外星唱片分别以不同载体和技术制作《永远的红楼梦》。首次上市的为“24K金碟精装”以及简装两版本,之后还将制作发行“德国制版黑胶CD”及“德国原装LP大碟”两版本,让发烧友们一饱耳福。
摇,划,扫……十指飞舞,时而急如骤风,时而行如流水。暗红色的古筝前,蒋云珠老人正凝神演奏《将军令》。有谁相信:她58岁才开始学古筝,61岁就过了8级,69岁再攀10级高峰! 蒋云珠家住泰州市莲花八号区。15日上午,记者在悠扬的古筝声引导下,很容易找到了她家。 蒋云珠说,她打小就喜爱唱歌、跳舞,属于“特别有艺术细胞”的人,退休前一直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退休后在家带孙女,可孙女去美国后她就闲了下来,常常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家发呆。 “有一回到公园舞扇子、打拳,我听到了人家在弹古筝,走近看时只见21根弦,拨拨弄弄的,弹得那么好听。”她一下被吸引了过去。58岁那年的9月,她迫不及待地报了古筝学习班,一周一节课,一学就是3年。每天,她三下五除二忙完家务就忙上琴练习。初学者跑调是经常的事,但她几乎没出过错。不满足于课堂,她买来碟片自学,又到网上下载经典曲目,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练,直到听上去和原曲差不多才罢手。 “热爱真是最好的老师,有时还会‘闯祸’。”蒋云珠笑着说,她在家练古筝,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曲子的意境中去,一入迷就忘了煤气灶上还炖着骨头汤、鱼汤,结果硬是烧坏了3口锅。“有次炖中药,我又忘了,鼻子闻到中药味,就是不晓得去关火。幸好我老头子回家吃午饭及时发现,不然真要出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学第一学期,她顺利考过4级,之后接连过了6级、8级。考8级,她报的曲目是《将军令》,一曲完毕,连南京艺术学校的老师都连连叫好。现在,她拿手的名曲已不下40首,《临安遗恨》、《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林冲夜奔》等都烂熟于心。 今年重阳节,社区举办晚会,她上台演奏,一曲《春江花月夜》博得阵阵掌声。小区里一位南艺的老教授说,她目前的水平过10级不成问题。“现在,我是自己考自己,不为别的,老有所乐吧!”蒋云珠说。
12月16号,继《寒风镇电影原声大碟》之后,邓伟标呕血磨合,历时9月录制而成的《莹莹花语》怀胎落地,正式发行。 邓伟标坦称: 我是读到钟哲平关于“花”的文字,很享受,也感触,才开始决定创作这个专辑的。我对文字有固执的偏爱。事实上,我这些年来的音乐创作几乎全部离不开文字给我的启发――《古城今昔》、《红楼十二钗》、《情殇》、《古情记》、《莹莹花语》无不如是。 新专辑《莹莹花语》共十首曲子,分别写了禾雀花,茉莉,海棠,水仙,木棉等十种花。专辑继承了自《空》以来New Age music 的风格。不同的是,此次邓伟标第一次冒险的把古典交响、电子、摇滚、民族、室内乐、即兴甚至戏曲,融合起来。 更值得称道的是,邓伟标在此张专辑中,完全用中国元素的古筝替代了New Age music音乐中的钢琴。使得新世纪音乐中国化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的一步。 作为在国内唯一可以和班得瑞,神秘花园媲美的新世纪音乐代表,邓伟标保持了一贯低调:“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但至少当你厌恶我的音乐之后,你还可以拥有一本很美的书。” 对于首次和第一古筝美女合作有什么感想,邓伟标卖了个关子,她(何莹)就是一朵让人惊奇不断的花,什么花,请看专辑目录就明白了。 目前《莹莹花语》已经开始预售。购买靠前的朋友,附赠邓伟标亲笔签名的乐谱。 虽然是金融危机下,出版方广州音像保持了乐观的评价。邓伟标已经是国内新世纪音乐的一面旗帜和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且此专辑从磨合创作到后期包装,都是呕心沥血。歌曲的风格也正适合抚平金融危机下惶惶的心灵。 《莹莹花语》可以到邓伟标官方网站免费试听。欢迎大家评论,优秀评论赠送签名专辑一份。 不可绕叙的邓伟标 你无法想象神秘园白金唱片一千万销量是如何创造的,他甚至没有人露脸,只是几把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躲在幕后咿咿呀呀。 你无法不接触到班得瑞,雅尼,恩雅,凱文·柯恩。正如你无法避免的在大陆,听到邓伟标的作品。当然,邓伟标这个名字对你很陌生,你甚至对他的系列专辑《空》、《千江汇流》、《古城今昔》、《红楼十二钗》、《新世纪粤曲I》、《色》、《情殇》、《古情记》、《寒风镇电影原声大碟》,以及马上要出版的新专辑《盈盈花语》都没见过。但是你肯定无意中听过他专辑中的某些歌曲,比如说《流花的湖》,比如说《无觉》,记不起也罢,因为他们本身没有歌词。但那些直入心灵的旋律,我想当他们响起你一定从新泛出慰问灵魂的回忆。建议你到邓伟标个人网站去试听一下。 邓伟标,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人,1990年开始从事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流行音乐明星制造体系中的第一代音乐制作人,相继制造过的流行音乐明星有王瑥、王磊、光头李进、柳云龙等。 2005年开始从事新世纪音乐创作、制作,相继出版个人音乐作品专辑《空》、《千江汇流》、《古城今昔》、《红楼十二钗》、《新世纪粤曲I》、《色》、《情殇》、《古情记》、《寒风镇电影原声大碟》等。 邓伟标先生是近年来中国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不依附明星而以作曲家身份独立面对听众群体的作曲家。 邓伟标不喜欢张扬,这是他的一贯风格,总是在不经意中带给人们独特的感动。 他在大学学的是作曲,后来在乌克兰音乐学院获得作曲系硕士学位,写了十几年的音乐。在乐队做过吉他手, 1988年他的《感觉》荣登"88山水十大金曲"排行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任太平洋影音公司总经理助理、香港银碟娱乐有限公司和金春雷唱片公司的音乐监制,几年的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对音乐的挚爱,推出了三十多位红透中国的歌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像王蕴、王磊、光头李进、廖百威等都和他有着深厚的渊源。 邓伟标利用业余时间以“一点红”为笔名写乐评,写散文,在多家中文报纸上开设创作专栏,还写了《一点红惊魂系列》等九部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好评。被《广州日报》记者荷英评价为“消闲小说中的另类”,被读者认为是“捧在手中的电影。一点红段段故事带着音响效果跃然纸上,如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 经历了几年的深厚的积淀之后,他又于2005年初春推出了新世纪音乐专集《空》。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他这些年所有的经历和对人生与世界的感知,清澈的曲风,天籁般的吟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让人远离红尘凡俗。在如此浮躁的世风之下,能有如此清新的音乐撞击我们的耳膜,真的令人感到欣慰。 从《空》开始他的音乐灵感一发不可收拾。《空》一版再版,被评为近年来十大受欢迎的唱片之一,并为纽约大学音乐图书馆收藏。同年又发行了被誉为音乐史诗的《千江汇流》与有“广州名片”之称的小提琴协奏曲《古城今昔》。2006年发行了《红楼12钗》、《新世纪粤曲1》以及《声音的真谛1&2》、〈色〉等,2007年的二胡协奏曲《情殇》引起了巨大反响,2008年发行了《邓伟标电影原声大碟-寒风镇》、《龚玥VS刘三姐》、〈奇异恩典〉等几张音乐专辑,〈电影原声大碟-寒风镇〉填补了中国电影音乐唱片史上的空白。 这就是邓伟标,带给人宁静、祥和,回归自然的新世纪音乐家。 2008年12月16号,邓伟标携手中国第一美女古筝弹奏家何莹共同打造《盈盈花语》,会带来如何震效,拭目以待。
北京时间12月4日上午11时,第51届美国格莱美音乐奖提名揭晓,旅居加拿大的古筝名家李炜和美籍华裔钢琴演奏家陈克兰获得了最佳乐器独奏的提名。 李炜是凭借古筝独奏专辑《赤壁怀古》获得提名的,这张专辑是由著名华人音乐制作人马濬先生亲自监制录制完成的。 李炜创作并演奏的《赤壁怀古》古筝组曲,不用伴奏乐器,在古筝上单独以四部和声展现千年赤壁、三国争霸的场景,同时,他还以苏轼的名作词牌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曲作的音乐意境,古风雅韵、民族风格浓郁。 他的演奏音色清透,指尖结实有力、发音拨弦流畅、条理均匀清楚。音乐处理有一种由内而发乎外在的 "文人侠士"的气质。李炜很重视单音的拨奏,善于使用"单音落指"的手法。 专辑中的《云舞》引用了新疆民族音乐调式,左手加入弹奏,以多声部的结构,极大拓展了古筝的音乐层次,轮指、滚奏、摇指、拨奏等技法的运用,把天山婀娜多姿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以现代民族调式技法创作的《山歌》,更展现了李炜的创作才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华人入围格莱美奖都是凭借在西洋乐器上的成就,而这次李炜靠的是中国传统乐器,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由风林唱片发行的“琴韵”系列音乐专辑于近日推出了《小城故事——邓丽君音乐古筝纪念专辑》,作为此系列的首张CD,再度邀请到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先生演奏录制全部15首邓丽君经典歌曲。 与此前的《印象东方》《魅力东方》等专辑的跨界浓郁风格不同,此次的“琴韵”系列,用一种回归纯朴的音乐风格作为主打。作为一张纯音乐专辑,每一首歌曲都是纯古筝演奏,没有任何的MIDI及音效,试图展现最原始最真实的乐器特质,以突出专辑核心概念——“琴之韵”。 中国的传统乐器——筝,传统的筝演奏技巧,筝的优美音色,加上演奏家的即兴编配与再创作,给您带来的是15首动人心弦的古筝演奏小品,全新的演绎了那岁月回忆中一首首经典的“邓式情歌”,相信带给听众的,是一种简单纯朴,却回味无穷的感动。 刘乐,一个非常难得的国乐俊才,他曾经与风林唱片在《魅力东方》、《印象东方》等专辑中有过一系列的合作,他的演奏细微中见恢弘,婉约中见刚劲,时如徐风轻吟、时如溪水噆噆、时如奔雷惯耳。其演奏技艺和对于作品内涵的表现都堪称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此次他再度应约,录制琴韵之《小城故事》,单从专辑的名称而言,相信听者已经明白,这是一张关于琴和邓丽君的唱片。追寻着华语乐坛的灿烂星光和光辉轨迹,谁都不可否认最亮和最让人心系的便是属于“邓丽君”这样一位叫人无法释怀和忘怀的歌者。她用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将每一首看似平凡的歌曲演绎得委婉动听,她那种小调式中国旋律,足以令每一个听她歌的人心灵悸动,她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可非议的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出版过100多张唱片,每张唱片都有一百多万张的销售,她演唱过1500多首歌曲,并且很多是用不同种语言进行演绎的。她把中国的音乐带至世界各个地方,令音乐更加打破国界的限制,自由平等地送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十亿个掌声也许就是对她艺术成就的最佳诠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或许就是对她在乐坛地位的一个肯定。红颜天妒,她逝去后的这些日子中,相信有非常多的人,当然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音乐人、媒体还有她的歌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和追忆这位让人无法忘怀的故人、歌者。也许短短的几首古筝,几段旋律让人听起来觉得不够恢宏、不够气势,但是它所具备的情感力度却是时时刻刻的敲击着聆听者的心扉,仿佛这一弹指间,千帆已尽,一刹那间,已是百年。 唱片曲目 01 小城故事 02 又见炊烟升起 03 何日君再来 04 我只在乎你 05 漫步人生路 06 独上西楼 07 你怎么说 08 但愿人长久 09 千言万语 10 甜蜜蜜 11 恰似你的温柔 12 在水一方 13 美酒加咖啡 14 再见我的爱人 15 假如我是真的
在第六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期间,举办2008大埔国际广东汉乐周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拓展国内外民间音乐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更好地传承发展广东汉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海内外大埔乡亲和广大广东汉乐爱好者的共同心愿,也是广东汉乐传承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 200多年前,中原古汉乐从中原流传到粤东等边远山区,并与客居地的民间吹打乐、庙堂音乐等乐种融会交流,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音乐流派,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在长期的流传中,汉乐有过多种称谓。在1962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大埔广东汉乐是既有中原音乐韵致又有本土特色的一个乐种,具有古雅优美,朴实大方诸特点,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中原宫廷音乐曲目和演奏形式。在演奏形式上,按照传统演奏形式及不同用途,仍保留着丝弦乐、清乐、汉乐大锣鼓、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五个类别。广东汉乐的传承发展中有几个特别突出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乐圣何育斋”、客家筝一代宗师罗九香,特别是罗九香这位宗师被载入国际公认的具有最高学术权威的《新格多夫音乐家词典》,成为与华彦君阿炳、刘天华等齐名的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他第一个在中国舞台上向海内外介绍客家筝艺术,使这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古筝得以名扬天下,深入人心。是他在高等音乐学府教授客家古筝,培养了一大批已成为当今古筝栋梁的英才,使客家筝得以传承,是他把客家筝曲带到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被列入高等音乐院校古筝教材,使客家筝从民间走上学府,是他把客家筝的演奏灌制成唱片,发行海内外,使客家筝艺术得以保存并传播世界。
若干年前,学习艺术的学生凤毛麟角,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人才便是整个学校的荣誉,对于这些最初的特长生们,升学加分是自然的。 后来学习的人多了,特长生的加分标准也就提升了,需要通过较高级别的考级认证,并且要进行现场考核。 前几天听新闻,从明年开始,北京即将取消特长生加分制度。 这看似“噩耗”的消息标志着艺术教育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在这之前,学生为了争取特长生的资格,拼尽全力考级,不惜时间和精力,为了一纸证书。当尘埃落定时方才发现自身质量并未实现多大程度上的提升,不过是熟练了几个模式流程罢了,再过一阵,连这模式流程也新陈代谢得所剩无几,摩拳擦掌地来,悄声无息地走,啥也没留下。 这一制度的出台,会导致学习艺术热潮的衰退吗? 不然。 中国文化几千年,经历了外族入侵和文化殖民的战火洗礼,不但没有绝迹,反而越发蓬勃,太平盛世更是弘扬中华艺术的舞台。 只是,艺术回归本质的时候到了。 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进入艺术教育行业,挖掘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要求行业的标准提升,艺术生产的质量提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多年前,抱着琴走在大街上,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让我感觉古筝有些隔世遗音的嫌疑。谁曾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古筝被冠以“国琴”的殊誉,并且现在的演奏和创作的水平是那时的人不敢想象的。 再过20年,古筝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水平肯定不是现代人能够预测到的,但有一点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标准带动发展。 相信,这一制度在全国的实施会开启艺术教育新的篇章,促使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提升教学质量,开拓创作思路。丰富国乐舞台。
古筝一代宗师曹东扶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最近在京举行。 曹东扶曾在多个音乐学院教授古筝、三弦、琵琶,他善于吸纳民间音乐,对传统演奏技巧进行改革。这次活动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河南洛阳民族管弦乐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