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筝、闽筝和蒙古筝(作者:高百坚)

话说秦筝、闽筝和蒙古筝


高百坚


“茫茫九派流中国”,这是曹正教授在《潮州筝的流派介绍》中的首倡定论,是曹正教授留给后人的筝乐文化遗产。

 

关于传统古筝流派的划分,有专家有不同观点:谓“九派”是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来言其多等……秦筝、闽筝、蒙古筝是否隶属中国古筝传统流派?让我们结合中国古筝历史文化、源流来梳理之。

 

1.潮筝与秦筝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明确指出:“潮属文化溯源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兵五十万屯聚南岭百粤,设置揭阳守区,将领史禄及其部下和家眷也大多数留寓揭阳,史禄的后裔史定在汉初曾为揭阳令,这些将领士兵留寓揭阳,挾带中原的文物与习惯,而作为礼仪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音乐艺术也相继传人。

 

很长一段时间,老一辈潮州筝人都称潮州为秦筝。潮筝第二代名师郑映梅先生1934年12月完稿的《养竹山房乐谱》中的”秦筝乐谱”,实际是潮音、潮筝乐谱。

 

上世纪60年代含冤负屈,落难海山的潮州筝第三代筝家徐涤生,生前就留下轻六调《金书令》的珍贵手稿;高哲睿先生更于1978年撰写了《略论秦筝的以韵补声》,其中较大篇幅就是论述潮州筝;从乐调看,潮州筝的“轻六”与“重六”与秦筝“欢音”和“苦音”相类。秦筝强调的特色技法——大拇指按音,也仅见于秦筝和潮筝二大传统筝派。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潮筝的音阶、调式、旋法、乐律与秦地音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研究传统古筝流派不应被忽略的课题。

 

2.闽南筝

 

闽南筝形成于明末清初,早于潮州筝(清末民初)、客家筝(民国二、三十年代),传承脉络清晰。第一代始于蒲水缸、李捷登,到张家祥已是筝六代。若单从张家筝排辈,张家筝第一代李篆——张瑜、张佩琼——张永固、张确——张学海、陈茂锦、张阿林,后下传张家祥等。闽南筝文献资料翔实,传承脉络清晰,先贤传谱完整,演奏技法自成体系,风韵独特,是传统古筝原样传承不应被忽略的一派。1977年9月,曹正教授撰写了《弹筝人传略》。在“民族器乐筝传统独奏曲选”参考曲目中(1977.9.13制)把《百家春》《蝶恋花》(张永固演奏谱)作为闽筝流传地区“诏安”(闽筝传承地)的代表曲。

 

闽南筝,传统古筝原样传承不应被忽略的一派。

 

3.蒙古筝

 

蒙古筝是否是可以归属中国传统筝派,请看曹正教授给先父的来信及观点:


附文:

国庆节这一天,我过得非常有意义,就是我院理论系的教师周宗汉同志去内蒙采访带回来的录音中有蒙古族同志的弹筝和筝歌。内蒙的筝和秦筝一脉相承,这种筝凡十弦,多系陕西省榆林地区出产者。传说在旧社会,内蒙古有十弦和十二弦两种,十二弦是王公贵族所专用者,一般牧民无权弹弄,只许可弹少于十二弦的十弦筝。但是听了蒙古筝的演奏,使我们有一种这样的感想:虽然音域窄,但表情却十分丰富。他们巧妙的定弦法,弥补音域窄的缺陷。他们的技法,主要是大食两指“大兴小附”,“重发轻随”的演奏方法,听起来民族风格特点很鲜明。周宗汉同志已将录音中的曲目记录的来让我帮助校对,将来完稿后,再专信上达。这是近况,拉杂上报,有渎清神矣。兄之新制筝进行的如何了,也望兄复时提及之。 敬礼

—— 弟 曹正 77.10.26


从曹老的来信和阐述的观点,结合蒙古筝的历代传承、弘扬和发展的现状,蒙古筝有源有流,作为中国传统古筝的一派是客观存在的。可喜的是,蒙古筝家娜仁格日勒为继承民族传统弘扬雅托噶艺术,为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撰写了论蒙古筝《雅托噶流派的研究与介绍》一文,由娜仁格日乐老师编纂整理的蒙古筝专书也于2021年出版发行。

 

 我认为:关于中国古筝流派的划分要尊重历史,蒙古筝、闽南筝、陕西筝都是中国传统筝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要重视田野调查,要研讨,要保护,要弘扬,这是传承曹正教授古筝学术一个重要课题!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