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乐评路(作者:高百坚)

我是业医四十三年的中医师,“三无”业余筝人(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自嘲为不务正业的筝痴。1994年起,我在《秦筝》主编周延甲教授的鼓励下向《秦筝》投稿,先后发表《高哲睿传略》《高哲睿.五律诗一首》《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活五调弹奏一得》等文章。这些文章是先父的生平传记和遗稿整理,我只是个二传手。


我走上乐评路始于96年末,幕后推手是星海音乐学院的饶宁新教授。其时,饶教授来信嘱我就古筝演奏速度至上的现象写篇文章,我很为难,犹豫再三,遂草拟《中国古筝现状思考》的短文。


说实话,业余筝人评议筝坛敏感话题,我有点诚惶诚恐。意想不到的是,拙文竟在《秦筝》1997年第1期发表,文中部分文字也得到修改润饰,用词遣字更加准确、到位。我深深感受到饶教授、周教授和《秦筝》编辑部对业余作者的栽培与呵护。


此后,我多次在《秦筝》杂志、《中国民乐》报发表筝乐文论。2003年3月15日,蒙《中国民乐》报执行副总编张鸿玮先生的厚爱和推荐,我荣幸地被聘为《中国民乐》报特约撰稿人。



我投入更多的精力研习音乐文献,关注筝乐文化现象,撰写、发表乐评。论文《传统筝乐研究要走出“书斋”面向田野》《岭南筝派的梳理与思考》分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论文《潮筝活五调教学一得》《以韵补声刍议》《筝文四问》《知音 良师 益友》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第二期;《中国音乐》2002年第2期、2015年第3期;《人民音乐》2010年第12期。《潮州筝派传承、弘扬的梳理与思考》《承潮乐之根 塑古琴之魂》《传统筝乐传承的梳理和思考——〈写在纪念曹正古筝传承作品音乐会之际〉》发表在《中国民乐》杂志2018第3期、第8期、第11期。先后在《音乐周报》“争鸣版”发表《古筝的金属弦究竟始于何时》(2014年10月29日)《被污染的潮州筝乐》(2014年11月19日)《传统筝乐如何走出困境》(2015年12月8日)《错把“潮州”当“潮州”》(2019年9月18日)。



令人欣慰的是,我的乐评对象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等专家以宽广的胸襟,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和自由表达。


感恩饶宁新教授、周延甲教授、张鸿玮执行副总编,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感恩乐评路上给予我勇气、信心的专家、学者和同仁!我呼吸到来自乐评路上的阵阵清风!

评论0条评论

    高百坚+关注

    潮州筝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